首页 >政协要闻

第二届湖北改革奖候选名单公布

网络评选今日启动,请为省政协改革项目点赞

2019-07-15 09:05:06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张进 林承举  
字体大小:【

7月15日,第二届湖北改革奖候选名单公布,公众网络评选活动同时启动。


湖北改革奖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改革担当作为、营造良好改革氛围。该奖项每两年评选奖励一次,奖励范围包括本省范围内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


首届湖北改革奖于2017年评选表彰。本届设项目奖、企业奖、单位奖、个人奖四类各10个,表彰对象为2017至2018年度改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省委改革办负责人介绍,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下,本届湖北改革奖评选经过提名推荐、资格审查、初评等环节,每个奖项产生了30个候选名额,共计120个候选名额入围中评,由社会公众、专家委员会、省委改革办等三方共同进行评审。中评结果将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定,并在媒体进行公示。届时,第二届湖北改革奖由省委、省政府发文表彰,颁发奖匾、证书,并对获得奖励的项目、企业、单位适当发放奖金。


根据《湖北改革奖奖励办法》,候选名单7月15日起在湖北日报、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湖北日报客户端上向社会公布,欢迎公众踊跃参与网络评选,为改革者点赞。


湖北改革奖(项目奖)候选项目简介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武汉样板”

(武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武汉市委、市政府创造性设立了“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局,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市、区、高校院所和中介机构共同发力,不断“撮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签约项目1542项,签约金额728.95亿元。推出促进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行动方案以及科研设施仪器开放共享、容错免责、财政金融支持等系列举措,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精准政策支持。


黄石市企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审批改革

(黄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黄石市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由“先批后建”改为“先建后验”,工业项目的17个前置审批环节减少为“0.5+0.5”个,其余环节后置到项目开工建设后进行。前置审批部门由原来的9个减少为2个,项目开工建设审批时间由平均79天大幅缩减到6天。2018年1月3日,国务院领导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黄石作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务院对黄石“承诺预办、先建后验”经验作法给予通报表扬。


襄阳市“三医”联动改革

(襄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襄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水平”的总体思路,健全医改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医改政策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基本医保制度,规范医药供应保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增强了群众获得感。2018年,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62%,在全省“十三五”医改中期评估中排名领先。


荆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荆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荆门市推进国家长护保险试点,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建设服务体系,优化经办管理,用近3年时间推进长护保险从无到有、从构想到落地,初步形成了一个制度覆盖全民、一个标准使用全员、一个部门服务全程、一个网络贯彻全域的基本政策体系和经办服务机制,群众参保踊跃,制度运行平稳,社会反映良好。新华社专题推介报道,人社部给予充分肯定,省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总结提炼荆门经验。


赤壁市媒体融合改革

(咸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赤壁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三个融合”守正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赤壁市融媒体中心被中宣部确定为重点联系推进示范点,赤壁市参与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国家规范起草工作。2019年,赤壁市在全国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推进会上交流工作经验,全省统筹推进“两个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赤壁召开。中宣部领导对赤壁市媒体融合改革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仙桃市探索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破解邻避难题

(仙桃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仙桃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创新公众参与、宣传教育、重点包保、风险管控、利益协调等五个方面工作机制,敞开门破障碍、手拉手解疑虑、心贴心祛隔阂、硬碰硬消杂音、实打实除后忧,以改革的办法探索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成功变“邻避效应”为“挽臂同行”,经验作法被我省主要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省政府主要领导对仙桃《破解“邻避难题”的时代样本》作出批示,要求印发全省各地各部门学习。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注册资本认缴改实缴、“多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名称和住所登记改革、全程电子化登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一系列突破性、开创性改革举措,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促创业、稳就业、优环境,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

(省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是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指导下,2018年,全省37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资金287亿元,为我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省连续3年获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等次,获奖励资金12亿元,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省连续6年被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A级”,获奖励资金6.6亿元。


进一步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新形式

(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省政协开设“湖北政协网络议政厅”,应用视频会议、远程协商新载体,运用大数据深化网络调研。搭建专业化的网络议政平台,建成智慧政协APP,推进“智慧政协”云平台建设,于2019年1月在政协全会上试运行,极大提升了政协履职成效,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得到全国政协的充分肯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经验在全国政协研讨会上交流,《人民政协报》等媒体进行报道。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省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河湖长制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通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省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水质稳步提升,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态河湖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近3年来,湖北省先后5次在全国就推行河湖长制作典型交流发言,河湖长制2017年工作满意度排名居全省前列,2018年入选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荐案例。


武汉市青山区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武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武汉市青山区聚焦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在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建立党建引领“三治一服务”和“五大红色服务载体”。2018年4月28日,中央领导在视察湖北过程中,对青和居社区在服务群众方面创造的新鲜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实践不断激活社会发展外部效益,青山区连续13年获评全省平安区,在2018年综合绩效考核中首获全市“立功单位”。


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

(十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十堰市创新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出台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规定和考核办法,聘请第三方对县市区、市直单位开展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出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建立环境保护明责、考责、问责、追责制度体系;创新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河长制”为重点的流域环境治理、生态补偿和对口协作、环保专家咨询、生态法治保障等工作机制,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基础,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宜昌市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宜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宜昌市夷陵区积极探索,建立“立法推动、综合执法、生态补偿、产业转型、智慧监管、生态公民意识”六个方面的黄柏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体系。经过两年努力,黄柏河流域地表水I类水质达标率达到95%,流域治理成效初显,有效维护三峡库区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被写进省委全会《决定》,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被中央政策研究室确定为长江大保护重要调查研究课题。宜昌“生态小公民”教育获得中央领导点赞。


鄂州市建立系统化生态价值体系

(鄂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近年来,鄂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市场化、生态治理法治化、发展动能生态化,在生态价值计量、生态价值实现和建立生态价值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18年11月2日《人民日报》整版推介鄂州探索生态价值工程的实践经验并配发评论。


通山县推行村级权责清单制度

(咸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通山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权责清单制度改革,出台《村级权责清单30条》,明晰村级集体管理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压实村权责任。该项改革得到当地农村群众普遍认可,实现了“村权运行更加规范、村民办事更加便捷、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基层基础更加坚实”的预期目标。省委领导对通山县探索实践高度肯定并批示在全省推广。有关经验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和省委政策研究室《专送参阅件》《改革简报》专题刊发。相关作法被写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该项改革获评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荐案例。


神农架林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神农架林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作为湖北省唯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神农架林区聚焦“各类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围绕“实现分级、分区的科学保护,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管护政事分开”,推进3个方面13项具体改革,整合4个“国字头”保护地和3个保护机构,完成神农架国家公园机构组建、立法准备、智库建设、制度建设、管理能力建设、政策平台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特许经营与旅游活动规范,对11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进行全部管控和最严格的保护。


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

(省行政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推荐)

我省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按照“网上掌上互补、线上线下融合、精简优化并重、互联互通协同”的总体思路,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较好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截至目前,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移动端APP全面建成,“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成效初显。2018年省政府大督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群众对“放管服”改革满意率上升至97.68%,武汉市“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武汉海关“先出区、后报关”通关新模式

(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小组推荐)

“先出区、后报关”优化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一线出境的通关模式。2017年至2018年,湖北综保区内企业广泛采用“先出区、后报关”模式办理一线出口业务,共有出口报关单约2万票,货值超过30亿美元,企业普遍反映良好。据测算,新模式下每票报关单减少通关时间约0.3小时,累计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约300万元。2018年,“先出区、后报关”作为我关首创举措,被列为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为湖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走在中西部前列作出海关贡献。


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探索与实践

(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是全国首批设立的专门审判机构,跨区域管辖全省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通过科学整合审判力量,大力改革创新审判机制和坚持知识产权审判精品战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大幅提升,服务全省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该庭“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入选国务院办公厅“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推广清单”。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湖北省以“六个一体化”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顺利组建省市县三级监委,积极推进监察职能向派驻(出)机构、镇村、高校和国企延伸,健全完善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工作机制,依规依纪依法全面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实现对135.7万名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增强了执纪执法工作质效,形成了“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新格局,巩固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态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湖北省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大冶市“党建引领·活力村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黄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大冶市为破解农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难题,通过细分自治单元“搭架子”、一户一票“选班子”、六进理事会“立尺子”、表彰激励“给面子”、项目奖补“奖票子”、镇村加强领导“掌盘子”,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3年来,基层组织更强了、管事的人更多了、产业更旺了、环境更美了、治理更有效了。改革经验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充分肯定,2017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治理实验区”,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荐案例。


襄阳市减量化增长模式

(襄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行以减量化增长为路径的绿色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升,第三产业增速达到8.9%,重点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形成了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生态美、百姓福的绿色发展格局,圆满完成了省定特色目标任务。《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对襄阳市推进减量化增长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公安县“三个合作社”探索与创新

(荆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公安县抢抓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机遇,坚持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三社联动,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44个、劳务合作社144个、资本合作社5个,7.6万农户入社,75.7万亩土地入股,“三个合作社”入选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荐案例。探索形成“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市场主体+特色产业+基地+农户”新模式,相继引进天露湖生态农业主题公园、申津渡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农业项目,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奖励,全县“稻渔共作”种养面积达56万亩、葡萄种植面积12万亩。


黄冈市能人回乡“千人计划”

(黄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黄冈市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创新要素下乡新模式、能人招引新路径、支持政策新机制、工商资本下乡规范管理新办法、优化创业环境新举措,共引进项目1314个、完成投资额265亿元,取得了“签约千个项目、引进千亿投资、带动千家万户”的丰硕成果,为农业农村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观念、收入,打造了脱贫攻坚新引擎,培育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国务院办公厅《专报》、省委《政策》推介经验做法,《半月谈》、新华网、《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来凤县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

(恩施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荐)

来凤县打出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选育管用”组合拳,壮大农村基层“头雁”队伍,加强党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被评为2018年度湖北省“十大党建案例”,经验作法在2018年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全面推广,被写入中央有关文件,在中组部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等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发改委以实施信用规划为引领,以落实信用公开条例为支撑,以加强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推进制度建设为保障,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持续推进,大力打造“三个一”的“信用湖北”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湖北信用工作,连续三年向湖北省政府致感谢函;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法规;我省信用数据归集量全国排名第三;我省信用平台和网站在全国连续两年获特色性平台网站奖,“信用湖北APP”获优秀创新项目奖;我省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居全国第一梯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省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核定集体资产1312.7亿元、集体土地1.5亿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886.4万人,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4995个,分配股份红利6.5亿元。通过改革,历史性地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家底清、成员身份定、权利义务明、经营主体实、运营机制活”,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创新了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得到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评价。


湖北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监督工作平台

(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湖北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监督工作平台,是全国首个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政府投资规模、投向、范围、方式及执行情况适时动态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工作平台。建成该平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重要举措,是服务省委工作大局、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创新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系统推进新时代湖北高校“五个思政”

(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创新推进高校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五个思政”综合改革。一年多来,我省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教育部年度工作会上5次发言介绍相关经验作法。湖北《聚焦发力五个思政推进湖北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获得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


建立完善监委与审判、检察、公安机关工作衔接机制

(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荐)

我省加强党委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衔接机制,扎实推进相关部门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协作配合,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了我省监察体制改革法法衔接有关经验作法,中央纪委有关刊物先后3次转发推介了我省法法衔接方面的5项制度。


参与网络评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m_20190715xxhbrba0010c_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