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要闻

祝贺!湖北3名委员光荣上榜!

2021-07-21 16:16:41   来源: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报  
字体大小:【

有这样一群人,在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在倾听民声的第一线、在反映民意的第一线。他们,就是基层政协委员!


他们,从群众中来,带着政协委员的使命与担当;到群众中去,争当党的政策宣传员、思想政治引领者、界别群众贴心人。


为生动反映基层政协委员的履职风采,展现新时代基层政协委员的新样子,2019年,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发起了“致敬70年·寻找最美基层政协委员”活动。经过评委评审和网友投票,共产生20位“最美基层政协委员”,30位“优秀基层政协委员”。7月20日,“最美基层政协委员”颁奖礼在京举行。


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武昌区政协常委卢纲获“最美基层政协委员”,湖北省荆门市政协委员、京山市政协常委曹毕涛和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刘发英获“优秀基层政协委员”。


把“最美”的奖杯颁给“最美”的他们!也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他们的故事↓↓


卢纲  把热爱书写在这片土地上

武昌,因“第一枪”名扬中外。儿时起,卢纲就听祖父辈讲述家族的光荣。


卢纲祖上朱軙曾为清嘉庆帝师、一代廉相;外曾祖父朱钧参加过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祖父卢立群参加过北伐和大革命,主持建设了纪念辛亥革命的首义公园,并筹划重建黄鹤楼;祖母朱世濂与晚清名臣张之洞是血缘亲属。卢纲从小在心底就萌发了干点不平凡事情,传承这份光荣的想法。


2015年,作为资深媒体人,卢纲接受湖北广播电视台为他量身定制的融媒体栏目《卢家故事》,几年来,过百篇的网文,有了过千万的阅读量。2015年,卢纲和该栏目分获亚洲广播电视协会“新媒体创新人物”“最具创新力栏目”两项大奖。2016年《卢家故事》获“中国首届网络正能量”百强称号,2017年,该栏目又获中国传媒协会“新媒体影响力全国十强”表彰。卢纲认为,爱家人,与爱家乡、爱家国一脉相承,爱国主义缘于爱脚下这片土地。


2011年,卢纲成为武昌区政协委员,2012年又成为湖北省政协委员,现为十二届湖北省政协委员和十四届武昌区政协常委。凭着儿时的报国理想和工作积累,卢纲便乘风远航。


2012年,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建成,旧馆怎么用,各界意见纷纭。卢纲认为,这座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历史:抗战时期曾是中国抗战时首都的指挥中心。而武汉作为中国抗战的转折点,与全国其他抗战重地相比又缺一个抗战主题纪念馆。


2013年,卢纲在省、区两级政协提出《在省图旧馆建立武汉抗战纪念馆》提案,通过社情民意专报获得省委书记批示,该提案当年被列为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


《张之洞与大武汉博物馆》的建成、抗战英雄刘家麒路的挂牌……都缘于卢纲的一件件提案。卢纲不满足把提案只写在纸上,他要把提案写在土地上!


2016年,卢纲组织网络大V和新媒体人士两次破解网上不利于武昌区政府的不实传言,成为网上化解政府公共舆论事件的典型案例,得到中央统战部主要领导的肯定。他还利用中央督察组到湖北听取湖北代表人士意见的契机,提出取消武汉ETC多年不合理收费问题,第二天武汉宣布取消九桥一隧一路收费这一老大难问题,群众好评如潮……


大事难事看担当。卢纲的担当缘于政协委员对党和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责任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曹毕涛  用爱心温暖一座城

“有困难,找曹会长。”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老百姓口中的这位曹会长就是荆门市政协委员、京山市政协常委、京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会长曹毕涛。


养老院、特殊学校、寻人救人现场……处处可见曹毕涛的身影。曹毕涛每天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其实做义工只是他的副业。


2008年汶川地震,当时作为一名网站管理员的曹毕涛捐款500元,并通过网络倡议成功募集到一笔善款交至民政部门。之后,他和几名网友联合成立一个爱心小组(2008年8月成立京山县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工作之余,他们穿梭于京山城区的大街小巷,义务为百姓服务。


如今,京山义工联这个家庭成员已经扩大到200余人,先后帮助300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为24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为140名孤儿提供心理关怀帮扶,救助了80多位大病患者,累计开展了2000场公益活动。


2012年,曹毕涛成为当时的京山县政协常委。作为一名政协新兵,曹毕涛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见贤思齐,积极履行委员职责,为社会和群众做点事情。


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委员,曹毕涛考虑从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做起。他细心留意周边的人和事。2017年9月的一天深夜,曹毕涛看到几名环卫工人在大街上打扫卫生,便主动上前问候。大多数环卫工人为了图简便,早上都是啃馒头、喝凉茶。有的工人离家太远,早上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曹毕涛和几名政协委员一商量,遂下决心筹办一个免费爱心粥屋,打造常态化公益模式,每天早上为这些环卫工人提供可口早餐。


说来容易,干起来难,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曹毕涛也没有经营早餐店的经验。经过多方协调,京山文明办帮曹毕涛解决了活动场地问题。面对资金压力,他边筹款边装修,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劳,屋面装修完毕。


2018年7月23日,“爱心早餐”正式开餐运营。曹毕涛创新实行爱心早餐包场制,既可以是志愿服务包场,即大家到爱心餐厅里来提供烹饪等志愿服务,也可以捐赠300元提供一天的食材包场服务。爱心包场制一经推出,便受到很多市民、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的欢迎,报名十分踊跃。


“今年10月是爱心早餐自运营以来包场最积极的一个月,京山市总工会等大量事业单位纷纷包场,这个月日程全部排满。”曹毕涛告诉记者。


   刘发英  愿大山的孩子也有诗和远方

捧回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一回到长阳便立即投入到网络助学的工作中——解答网友们的提问,报告资助学生的情况,接洽新的救助对象……


“走上扶贫助学这条路,对我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刘发英对记者说。


1991年,21岁的刘发英从枝城师范毕业。在填报分配志愿表时,她在志愿栏里写道:“不回磨市,支援边区。”


“这样选择是受父亲的影响。”刘发英说:“上世纪60年代父亲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到了家乡长阳。他常说,‘如果每个山里的孩子都一心想着离开农村,那农村永远不可能富裕,农民只能世代贫穷。’这句话深深烙进了我的心里。”


刘发英被分配到全县最边远的黄柏山乡陈家坪小学任教。尽管来之前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面对许多孩子因交不起生活费,顿顿靠咸菜拌饭,部分孩子还面临辍学的窘境,刘发英的心头还是紧了一阵又一阵。


除了认真授课,刘发英开始用自己每月仅有的98.5元的工资,给家境困难的学生买学习用具、衣服,垫付药费。“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够连通山的那边就好。”


2005年的一天,时任资丘镇白沙坪小学校长的刘发英,迎来了“心之旅”助学网站的两位志愿者。在走访了几户贫困学生家庭后,志愿者将孩子的情况发到了“心之旅”网页上。很快,孩子们得到了好心人的资助。


刘发英豁然开朗,长期困扰她的助学资金来源问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刘发英专门申请了QQ号,取网名“英子姐姐”,利用工作之余,开始了网络助学的道路。


“网络助学之初,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网友的不信任。”为了让捐款人放心,刘发英用了最“笨”的办法:她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等信息公布在网上;走访时,她拍下贫困学生的家庭照片上网发布;她还让资助者与受助者“一对一”对接,资助流程和结果全程透明公开,不从资助款中提留一分钱管理费用。至于必须的工作经费,她自己掏;去山里走访,她自带干粮。工作时间,则是她的双休日和寒暑假。


在“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工作室中有一排档案柜,里面整齐摆放着20多万字的走访日记和学生资料,159本助学档案里详细记录了每笔善款的金额和捐款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受助学生的详细信息。“每名受资助的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


截至9月底,刘发英通过网络结识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94位爱心人士,募集助学款2202万元,资助武陵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贫困学生2.1万人次。刘发英告诉记者:“这个数据每天都在刷新。”


作为一名小学副校长,又身兼全国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多重身份的责任感使刘发英目标更加坚定:不管到什么时候,只要还有需要帮助的孩子,只要我还能帮他们,就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