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以及更多的本土人才‘冒出来’很关键。”2月26日,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到武汉市黄陂区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村、罗家岗村调研。
参加全国两会前,他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密切交流,进行深入思考,拿出《关于加快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
龚胜生建议,厚植乡土人才生发土壤,使乡土人才如雨后春笋般从乡村的土地上涌现出来;优化乡土人才成长环境,解决后顾之忧,提升责任担当,促其茁壮成长;发挥乡土人才独特作用,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使乡土人才人尽其才,能谋事干事成事;建立乡土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乡土人才源源不断。
龚胜生下乡调研有个习惯,走平地时穿休闲皮鞋,走山路时穿球鞋。
龚胜生笑着说:“这样穿舒服,可以走得快一点,方便用脚步丈量祖国乡村,接触更多群众,让自己的提案,蕴含更多大地的灵动,反映乡村发展的温度。”
他率团队走进206个村庄和传统村落,5年来连续建言精准教育扶贫、资源枯竭型村庄转型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等。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龚胜生,心中满是“乡村挂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健全传统村落监测评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审查等机制。”龚胜生激动地表示,说到他心坎上了。
回顾以往关于乡村的调研,龚胜生说:“村里的一砖一瓦、一土一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传统村落的建筑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研究中国聚落文明,就要多去传统村落走一走,那里闪烁着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
“那些资源枯竭型村庄为国家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不能忘记它们。”2019年、2020年,龚胜生走访省内外一些资源枯竭型村庄,与当地村委会探讨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基础设施、人才、旅游业相关问题,并在2020年提出提案建议:加强资源枯竭型村庄环境整治,在全国分期分批确立“资源枯竭型村庄”;建立全国资源枯竭型村庄的大数据库;整合、集中力量帮助资源枯竭型村庄进行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
2021年,龚胜生提交了《关于发挥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的标杆作用的建议》,提交给全国政协,提出了有关传统村落发展规划以及旅游、文化、乡土人才培养、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建设性建议。
5年来,龚胜生提交了《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建议》等多个提案,相关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