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十二五”期间加快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2014-09-15 00:56:27  
字体大小:【

 

黄 佑 安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前景
    农产品加工业是目前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加工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农产品加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2008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万亿元。湖北省农产品加工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发展,2008年湖北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3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89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6个。但目前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全省农产品转化率仅为1:0.8,如果能达到沿海地区农产品转化率1:3.5的水平,那么农产品加工产值将增长4倍,即数以数千亿元计,对湖北GDP的贡献将是十分可观的。如果将油菜籽饼粕精深加工为浓缩蛋白——植酸——多糖——多酚等产品,其产值是原料的45倍。

    湖北是农业大省,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是全国粮棉油基地,千湖之省,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湖北农副产品丰富,油菜籽和水产产量已分别连续14年和15年居全国第一,粮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茶叶、水果、蔬菜、生猪、中药材等在全国也有相当的位置。这可为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潜力。

    湖北是科技大省,据2008年有关统计,湖北的整体科教实力全国第三,其中农业科教机构近70个,农业科技人员约5000余人,涉农的中科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级农产品检测中心9个。有一大批优秀的教授、专家,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这可为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央和湖北省都很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列入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之中,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发了《湖北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到1:1.5,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同时部署实施了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以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这可为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产品加工受到多个环节的制约,生产环节规模小,非标生产,质量不安全,品质差,收储环节不规范,加工环节把关不严,不能优质优价。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湖北农业企业发展历史较短,资金和技术储备先天不足。农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规模一般都小、作坊式生产、生产设备落后、技术人员缺乏、多数无研发机构和研发经费投入,技术研发投入稍好一点的能投一定资金与科研单位或高校合作,维持生存。因此湖北进入到终端市场的农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加工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湖北有特色农产品很多,但竞争力并不强,2007年,河南有21个农产品品牌是中国名牌,8个中国驰名商标,而湖北只有13个中国名牌,在2007年中国名牌500强中,全国有42个食品品牌入选,河南4个、湖南2个、山西1个,湖北一个也没有,这说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缺少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科研部门不能体会到企业的困难,科教单位研究的成果不对路,同时也缺乏农科教服务“三农”的评价体系,致使产学研、农科教相分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脱节。

    3、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不高。全省科技事业费和研发经费居全国第27位,其中用于农业科研经费比例更低,我省农业科技研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0.95%,而湖南省为1.19%、浙江省为2.08%。并且我省的科研经费主要是支持科研单位和高校,用于企业的不多,2006年启动的“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资金总额1亿元,这两年用于农业企业平均每年只有1700万元,只占17%,支持力度不大。据反映,如同农业产业化一样,政府部门时抓时不抓,缺乏引导,农产品加工业被边缘化;支持政策对高新企业的多,对中小企业的少;财政科研经费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投入多,对企业投入少。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我省农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解决我省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创业就业的必由之路。为加快“十二五”期间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现代农业理念,统筹科研生产加工环节衔接。现代农业包含科研、生产、储运、加工等环节,农产品加工终端产品竞争力如何,与上述环节密切相关,因此要抓好它们之间的对接,走“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的道路,为加工打下基础。一是在农业科研环节上要注重优质、专用、特色、先进、合格的农产品资源和加工技术的攻关研究。二是在农业生产环节上要建设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保证农产品绿色安全。三是在加工环节上要走质量控制、精深加工、循环利用、品牌创造之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竞争力。

    2、强化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一是倡导公益性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也应承担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科教单位要深入企业,了解需求,选准课题,侧重应用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对口支援或低偿服务。二是政府应将转化成果、服务企业、主动与企业科技合作列入科教单位和专家的业绩评价体系,并与承担新的科研课题挂钩,全省面向应用的各类科技计划给予优先支持,同时政府也要给产学研结合好、成效显著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三是应大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组织重大共性技术联合攻关,进而促进我省农业的优势高效产业化。要积极搭建“湖北科技条件平台”,整合湖北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并实现深度研发实验服务,使科教快捷了解企业需求,企业共享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

    3、强化政府职能,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一要把大力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列入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职能建设结合、与工作重点结合、与项目推进结合,在管理环节上要有一个权威机构、一个专项规划、一套评价机制,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监管。二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孵化培育科技型、成熟型、规模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园区集聚效应。组建农产品加工业专家顾问团,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工程,纳入“阳光工程”,免费培训,下大力气培育创新意识、风险意识。

    4、强化支撑措施,助推企业自主创新。农产品加工业多属中小企业,是弱势产业,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在政策层面上,加大科研投入,在重大攻关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科技中式项目、工程技术中心项目等系列都有农产品加工项目列入,建立健全以乡镇(区域)农技站为基础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把好农产品加工的源头关,扶持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众多的农产品小企业改造升级,给予企业自主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建议将农产品初级加工设备、干燥设备等列入农机补贴范围,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补贴、创名牌奖励、创新人才引进配套、研发人员培训补助、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政府可以对企业形成的自主创新成果给予补助,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撬动企业自主创新。

    5、强化企业自身建设,筑起企业发展立足之本。整合企业,改变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小、低的现状,做大做强。提高认识,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要建立研发机构,敢于投资,引进科技人才,善于与科教单位合作借力发展。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省政协常委,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