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妇女联合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环保、个性、品质的生活,兼具以上特点的手工制品倍受人们青睐。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手工制品的消费每年以近40%的速度递增,全国小商品贸易成交额中20%以上为手工制品。在我省,95%以上的手工制品生产者为女性, 60%以上的手工制品企业为女性创办。推进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化发展,对于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妇女手工制品发展前景看好
省妇联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省有妇女手工制品企业(工厂、作坊、实体等)1400多家,其中,正式注册公司(企业)180家,正式注册品牌或商标公司(企业)42家,吸纳了13.9万名妇女就业。我省妇女手工制品精品繁多、特色鲜明,在工艺礼品、旅游商品、室内装饰、家居用品、休闲项目、庆典服务等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1、发展妇女手工制品是扩大妇女就业的有效途径。手工制品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就业容量大。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枝江步步升布艺、襄阳云锡柳编、黄梅挑花等企业,相对固定的用工妇女均在5000人以上。恩施土家山寨织锦工艺有限公司为100多名聋哑妇女、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孝昌县女能人赵兰华,与广州一家外贸出口企业对口承接来料加工珠绣编织业务,培训转移了4000多名农村妇女劳动力。二是就业门槛低。大部分手工技能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有利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的妇女就业。我省妇女手工制品吸纳的多数是就业困难群体。三是就业方式灵活。从事手工制品生产多为“公司+大户+个体”或“公司+基地+个体”的模式,计件付酬,工作时间和地点富有弹性,适应既需要工作又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就业。四是创业风险小。手工制品生产对厂房、设备等要求不高,是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微型项目,有利于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广大妇女创业。
2、发展妇女手工制品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要求。反璞归真、节能环保是手工制品的显著特点,契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手工制品大多以粗布、麻线、珍珠、贝壳、石材、柳藤、麦秆、核桃壳等为原料,有的取材甚至是废弃的丝袜、衣布的边角余料,能耗少,如“武当功夫鞋”就是以废弃的山棕丝、老丝瓜为原材料,神农架核桃壳系列工艺品取材核桃外壳,变废为宝;手工制品主要是通过编、织、钩、刻、画、贴等纯手工制作,无污染,且市场需求广泛,可谓是“小产品大市场”。
3、发展妇女手工制品是弘扬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荆楚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省妇女手工制品传承着荆楚传统文化,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西兰卡普是传承土家民族织锦工艺的精品代表,被全国妇联等联合授予“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奖”;步步升手工养生布鞋推崇养生保健理念,入选上海世博“中国元素”;红安大布、黄梅挑花等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汉绣、楚绣,民间绝活如布雕画、淡水贝雕,时尚工艺如丝网花、布拼、纸花、立体毛线画以及手工编织拖鞋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妇女手工制品,对于保护和开发荆楚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我省发展妇女手工制品基础好。近年来,全省各级妇联把发展妇女手工制品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采取提供服务和扶持、组织开展展示展销和推介宣传活动、组建妇女手工制品联谊会和专业协会等措施,积极协调资源、搭建平台、争取政策、优化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妇女手工制品规模化发展。
二、我省妇女手工制品发展现状堪忧
目前,我省妇女手工制品生产已初步形成产业,但整体优势不强,生产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产业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
1、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省妇女手工制品规模企业不多,80%以上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式的,分散经营,基本处于自由发展、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研、产、销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没有形成产业链条,成为发展瓶颈。
2、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因素有三:一是从业者队伍不稳定。因妇女手工制品就业门槛低、收入普遍不高,加上大部分从业者与企业之间属于松散型的合作关系,企业对从业者的约束力不强,且手工制品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从业者自由度较大。二是缺乏必要的培训。由于传统的手工技艺不愿外传,从业者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不通畅,因此,掌握核心技能的人偏少。同时,因为手工从业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松散,企业难以也不愿意对从业者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三是妇女手工制品品种单一、创新不够、档次不高,缺乏湖北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尤其是缺乏依托当地资源开发的手工制品项目等。
3、品牌意识不强。我省1400多家妇女手工制品企业,正式注册品牌或商标公司(企业)仅42家。传统工艺汉绣、民间绝活如布雕画等在国内外市场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作品获得了国家级专利和各级各类博览会大奖,但目前尚未注册品牌或商标。
三、推进我省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力开发妇女手工制品,推进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化发展,是拓展文化品牌建设、扩大妇女就业、促进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建议:
1、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建议以省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名义,制定出台促进我省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完善促进我省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2、扶持妇女手工制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各地要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妇女手工制品作为一张地方名片,通过在公务及对外交流活动中赠送特制礼品,或在国内外贸易展销展示等方式方法,扩大妇女手工制品的影响。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时,要高度关注并适当向妇女手工制品企业倾斜。各级人大、政协要就文件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检查、视察。在各类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旅游、商贸园区建设和项目实施中,要加大对妇女手工制品产业的关联投入。要将手工制品技能培训纳入劳动、商务等部门的相关培训项目并落实补贴政策。三是要促进妇女手工制品与旅游联姻。以旅游带动妇女手工制品发展,以妇女手工制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3、重视培育能人和精品。一是要重视妇女手工制品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妇女手工制品设计、营销人才,特别是工艺设计人才。对于民间手工艺品能人巧匠,各级政府在大力宣传的同时,要定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鼓励引导他们发扬光大传统工艺。二是要培育妇女手工制品精品。引导科研院所及相关专家学者加强对妇女手工制品的研究,充分挖掘手工制品的文化内涵,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创新工艺,丰富品种,打造湖北妇女手工制品品牌。
4、提高妇女手工制品行业组织化程度。要按照行业细分的原则,发挥省妇女手工制品联谊会的作用,引导各地成立形式多样的妇女手工制品专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依托妇女手工制品骨干企业或女大户,加强产品研发,开展咨询培训,组织市场调研,发布市场信息,开拓市场空间,制定技术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资源、市场、人才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拓展到网络加盟和区域合作,从而加快提高我省妇女手工制品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建议农业、供销社等部门将妇女手工制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纳入到政府关于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之中,予以鼓励和扶持。同时,注重发挥各专业合作组织在规范行业管理和维护从业者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形成妇女手工制品企业与妇女从业者之间和谐的劳动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