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5-06-16 08:54:08  
字体大小:【


    新洲是农业大区。随着农业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农业面源污染呈现不断加重趋势,严重威胁土地和水质安全,特别是农业种植业剧毒农药的使用、化肥的过量施撒、不可降解农膜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秆、禽畜养殖粪便随意排放等等,对土壤、水环境和空气造成极大污染。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有:一是化肥污染。由于农民过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对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二是农药污染。一些作物使用禁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部分农药瓶、袋弃置于沟渠边、池塘旁或施药后雨水冲洗,污染水体。不合理使用农药对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双重影响。三是农膜污染。随着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塑料地膜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覆膜5年的农田农膜残留量可达5公斤/亩,残存于农田土壤中的“白色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或降解后产生有害物质,污染土壤生态。四是农作物废弃物污染。我区每年产生农作物秸杆近40万吨,用于还田、饲料、原料的利用率不足70%,一些农民将稻草、棉花秆抛弃于河沟渠或道路两侧,既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也影响附近公路的交通安全。五是畜禽粪便污染。一些中小规模养殖业主设施简陋,畜禽粪便不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和大气污染。畜禽粪便的随意处置和畜禽残尸的乱丢乱弃,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疫病传播,影响人类健康。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农村环境恶化和生态退化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一是对农业面源污染复杂性认识不足。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缺乏,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二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尚缺少适宜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术。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标准化、资源化利用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

 

    建议:

 

    一、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宣传、环保等部门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农业生态环境知识;农业部门把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美化家园行动中来,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二、强化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控和管理。建立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安全追溯制度。质监、供销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杜绝高毒高残高污染化肥、农药进入新洲销售,一经发现取缔农资店的经营资格。农业技术部门要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使用农家肥、复合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养成科学、绿色、环保的生产习惯,减轻化肥和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三、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化利用。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引导和扶持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秸秆肥料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继续鼓励做大食用菌产业,利用农副产品作原料,生产食用菌产品,转化秸秆、木屑、棉壳、谷壳、饼粕、牛粪,将废品变食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运用项目扶持、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奖励扶持政策,建立安全农产品的强制性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实现农业标准化、布局区域化、农艺科学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主的农业替代产业,逐步建立一套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

 

    五、有效管控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禁养区,依法限期关停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对规模化养殖场要全面实施排污许可、排污申报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要限期治理直至关停。

 

    六、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区环保、农业、城建、城管、林业、发改、财政、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为建设美丽新洲提供保障。

 

武汉市新洲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罗艳萍<区政协委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