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打造楚剧大师沈云陔故里的几点建议

2015-07-09 11:10:03  
字体大小:【


    沈云陔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周铺村沈家大湾人。2005年沈云陔诞辰百年之时,《人民日报》报道,沈云陔系楚剧艺术家、楚剧奠基人。在60年舞台生涯中,对艺术精益求精、博采众长,改革楚剧,移植高腔,创立楚剧三大声腔系统和独具风格的沈派艺术,塑造了众多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之活力;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今年是沈云陔先生诞辰110周年,而且,楚剧已入选我国“非遗”传统戏剧类剧种,作为楚剧大师和奠基人,打造楚剧大师沈云陔故里,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群众文化、中华文化之精粹,也有利于用祖国传统文化教育激励后人。

 

    一、打造沈云陔故里的重要意义

 

    沈云陔出生于1905年,从小热爱戏曲,艺名“十岁红”。13岁拜名丑李小安为师,习旦角;14岁加入职业花鼓戏班,16岁受聘于汉口花鼓戏春仙班,广泛吸收名家之长,自成一家。1926年,参与筹备组织楚剧工会,废除封建把头的“包工制”,参加李之龙领导的楚剧演员训练班,改编、排演许多革新剧目;1928年起,与李百川合作,在天仙班领衔演出。

 

    (一)沈云陔是一位有良心的中国人。据武汉市文史馆研究员余文祥撰文介绍,1938年10月,沈云陔领衔的“问艺”二队响应国民政府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加强团结、共同抗日”之号召,“不为敌人歌舞”,组成宣传队,分头撤退后方。在赴重庆途中,沈云陔豁达大度、慷慨解囊,将随身携带的金银首饰充抵盘缠。1940年8月20日,重庆一园戏院被日本鬼子飞机炸毁,是沈云陔拿出全部积蓄,重修一园戏院,使演出得以迅速恢复。在重庆一园戏院修复期间,沈云陔支起铁锅煮粥,将夫人的全部手饰珠宝当掉作为生活开支来源,还接济了不少贫民。

 

    (二)沈云陔是一位有骨气的文化人。一是他主演的《站花墙》、《新蓝桥》、《吕蒙正泼粥》、《小尼姑思凡》等楚剧都是反封建剧目;二是不演丑恶、淫猥、恐怖、有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坏戏;三是仗义执言、坦荡无私。在“反右”和“文革”期间保护了熊剑啸、余少君、张惠良、张叔仪、李雅樵、易佑庄等艺术人才。

 

    (三)沈云陔是湖北楚剧的奠基人。他不拘一格,广罗人才,诚聘与荟萃楚剧精英,开展剧目、唱腔、武打、化妆、服装、乐队、布景等全方位改革,并在表演、声腔和风格上自成一家;率先移植《九件衣》、《红娘子》等新剧目;倡议举办楚剧女演员培训班,创造了“快速培训法”,让青年演员边练功、边学戏、边实践。1949年11月因主演《九件衣》获武汉市第一届戏曲观摩一等奖;1951年7月1日武汉市楚剧团成立,他出任团长。1952年携《葛麻》参加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二等奖,并于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艺术片;1958年由武汉楚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大型楚剧《刘介梅》晋京汇报演出并拍成电影。

 

    60年的舞台生涯,沈云陔演出剧目200多个,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创立了深沉细腻、含蓄凝炼、感性色彩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沈派艺术,不仅是黄孝花鼓戏发展成楚剧的奠基人之一,还被梅兰芳赞誉为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和一代宗师。

 

    (四)沈云陔是文艺界的“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义无反顾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一方面参加劳军义演,一方面组织献金活动,并积极创作排练演出《潇湘夜雨》、《岳飞的母亲》、《新天河配》等;在重庆的8年中,“上无负于政府之期望,下无负于本身之职责”,除宣传抗日和支援前线,还为救灾、办学等公益事业慷慨捐献,为救济鄂灾、豫灾和筹备教育基金及为红十字会开展的公益活动捐资541万元;为发展楚剧事业和弘扬楚剧精神,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大贡献。1946年,问艺二队返汉时,郭沫若特赠沈云陔七绝一首:“一夕三军尽楚歌,霸王垓下叹奈何。从兹艺事浑无敌,铜琶铁板胜干戈。”

 

    二、打造沈云陔故里的有利条件

 

    仓埠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闻名遐迩。“一门两主事,五里三解元”之典故就出自仓埠。徐源泉、万耀煌、夏寿康、萧耀南均是仓埠人,还有少将以上将军47位,陶希圣、陶述曾、叶秋心、沈云陔、严少臣、姚炳南、陶德安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与电影戏曲表演艺术家均出自仓埠。因此,坊间“一部民国史,半数仓埠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仓埠街2012年已被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省重点保护的两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二)仓埠街正在打造的民国文化、旅游文化、佛教文化脉络分明,在省市产生较大影响,沈云陔故里是仓埠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楚剧是农村群众最受欢迎的剧种,植根发展于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土壤。且有沈云陔、严少臣、姚炳南、陶德安等一批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和文化精英。街、村以及民间有识之士对打造沈云陔故里已达成共识,有着极大兴趣,且拟着手筹备实施。

 

    (四)作为参加过抗日的文化精英骨干,打造沈云陔故里,可以与仓埠林家大湾抗日烈士陵园“一线串珠”,形成“红色文化”,成为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打造沈云陔故里的建议

 

    沈云陔既是楚剧的奠基人、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又是抗日救亡文艺精英,在其出生地、青少年成长地、楚剧发源地挖掘、还原、修缮、打造一个“故里”,有着纪念先人、启迪世人、教育后人的正能量作用。为此,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拿出一个规划。围绕沈云陔的出生、成长、爱好养成以及结合楚剧的发展史,在沈家大湾依托“新农村建设”契机,拿出一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详实规划来。

 

    (二)还原一座故居。按照旧时农村风貌,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还沈云陔祖居老宅之原貌。

 

    (三)恢复一个戏台。沈云陔之艺名是“十岁红”,且是乡村观众送的美名,足见其成长于乡村。按照当时农村“万年台”的风格,还原一个“土”而“旧”的农村老戏台。

 

    (四)修缮一个广场。挖掘沈云陔小时候练声吊嗓子的片断,既结合过去楚剧演出的需要,又结合未来游客参观的需要,打造出一个“小游园”式的广场。

 

    (五)兴建一个陈列馆(纪念馆)。按照“传播文化、普及知识、纪念先人、教育后人”的思路,兴建一个陈列馆(或纪念馆)。

 

    (六)编印一本书,收集编写一部沈云陔为楚剧事业一生忘我奋斗的书。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政协联络委员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