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乡镇农业技术 服务体系与功能的建议

2015-08-06 17:52:06  
字体大小:【


    200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体制综合改革文件要求,秭归县屈原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按县政府要求,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屈原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屈原镇畜牧兽医中心”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以下简称“双非”),人事由县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经费退出地方财政预算即退出财政供养序列,改为省财政转移支付“以钱养事”公益服务经费。历经十年改革运行,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但是,与新型农村产业化发展服务功能上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现就如何提升屈原镇农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探讨如下,仅供参考。

 

    一、屈原镇农口现状

 

    1.镇域概况:屈原镇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北岸,下辖12个村1个居委会,7877户,19305人,土地面积217.平方公里。2014年全镇粮食产量达4100吨,油料442吨,柑橘产量2.18万吨,生猪出栏2.8万头,山羊3863只左右,家禽2.7万羽。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7亿元,人平纯收入5300元。

 

    2.人员编制:畜牧兽医中心,在编人员7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村级防疫员5人。村级缺员7人。农技服务中心在编人员5人,高级职称1人(县借调)、中级职称3人、初级1人,年龄最小的41岁,最大的59岁。

 

    3.工作情况: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几年来新发展柑橘500多亩,高接换种1500亩、建立示范园500亩,新发展茶叶6000多亩;新技术新品种普遍推广。完成298个土地抽样和数据录入,共推广配方肥118吨600多亩,引进了“中薯四号”马铃薯10000斤的种植试验,推广了“黄化占”水稻250亩;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安装杀虫灯100多盏、挂黄板35000多张,着力推广柑橘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新机具。共推广农用耕田机械、植保机具、修剪机具、脱粒机具等8大系列1800多台套;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每年完成培训3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6000人次以上,印发技术资料8500余份,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开展科技网络示范户。共有60个户能代表各个行业的示范户,示范户为辐射点,带动周边20个户科学种田;加强农业生产安全服务。除了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的严格管理以外,我们还肩负着农机和渔船的安全运营;动物防疫防控检测。实行“春秋集中免疫,夏季补针,定期监测抗体”办法,开展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羊痘、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公益服务体制不完善,服务机制不活。主要表现在,农技人员不集中,就该镇农技在编人员5人,内退1人、借调1人、病休1人,实际在岗人员2人,服务费一直未有调升,单位职工内部退养与现行政策不符,更有甚者脱岗创办实体,个人得实惠。“以钱养事”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更严重的是畜牧兽医中心人才紧缺,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没人愿意当兽医,特别是偏远地区,出现了家畜生病找不到兽医治病的现象,养殖户对防疫员意见较大。

 

    2、人员队伍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从队伍年龄结构来看,最小的41岁,最大的59岁,平均年龄在56岁以上。从专业技术上看,懂柑橘的被借调,学果茶的已内退,显得专业不专。该镇5个防疫员全部是传统的跟师学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只有临床工作经验,理论水平欠缺,服务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

 

    3、工资待遇偏低,经费无增长机制。按照“以钱养事”公益服务合同,镇农业技术人员每年除缴纳“三金”外,2013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2万元,在岗人员津补贴无着落,2014年开始人均增加了8000元左右的预算。兽医中心全年防疫工资82725元,人平16545元,低于行业工资水平。

 

    4、服务手段弱化,强制措施不能到位。在对待重大动植物疾病防控上,不能按要求搞到位,没有手段,顺其自然,危害很大。比如大实蝇一直防不下来,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强制措施。同时群众对动物免疫的法制观点淡薄,对防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挠免疫工作,随意抛弃和宰杀食用病死畜禽,影响动物疫病的整体防控。对个别拒绝免疫注射的农户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措施,造成免疫盲区,留下潜在隐患。村级防疫员应该只承担防疫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承担疫病监测、临床诊治、生产调查、技术推广、信息统计上报、畜产品安全监管、疫情上报和处置等大量的其他工作。现行的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夏季补的办法已经不能实应发展的需要,容易造成动物的防疫漏洞,致使部分生猪没有进行免疫。再加上现在仔猪贩卖、流通频繁,疫病发生的风险增加,对养殖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几点建议

 

    1、支付改革成本,完善服务体系。要努力创造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改革成本支付不到位的影响,应着手尽快兑现改革配套资金,落实相关政策,支付改革成本。组织专班对近三年各地“以钱养事”资金和县级配套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到位。着力解决职工队伍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确保经费足额及时拨付,办公经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统筹解决,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

 

    2、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服务功能。根据各中心各自职能,制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形式上,实行紧密型技术承包与松散型技术服务相结合,提倡科技人员开展紧密型的技术承包,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科技人员与农户(镇、村、组)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实行联产、联效的各类综合技术承包、专业技术承包和产销一体化的系列承包。在利益机制上,实行农民增收与科技人员获取报酬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队伍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成功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水平。

 

    3、鼓励建功立业,提高政治待遇。在加大科技推广投入的同时,引导中心自力更生,采取职工合资、合股兴办集体实体等方式,风险共担,合理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分配关系。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将科技人员工作实绩与工资、福利、职称评审相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科技人员真正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真心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4、加强组织领导,巩固服务成果。推进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难度大,涉及面广,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县级主要领导要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坚持从实际出发,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平稳推进改革,进一步巩固改革服务成果。

 

    5、加强人才培养,壮大技术队伍。一是按编制或岗位设置,配足配齐人员职数。中心人员要到岗到位,坚决禁止吃空饷问题。选拔一批专业性强的年轻职工队伍,补充兽医中心人员缺编问题,根据物价上涨因素并合理提高职工工资金标准和配套政策待遇。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力度,解决专业知识老化问题,提高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快推广人才的更新流动,引进吸纳大学生从事基层农技、防疫推广工作,补充新鲜血液,改善推广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

 

    6、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各中心职能部门要采取多形式方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切实搞好、做实疫情防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秭归县屈原镇政协联络组  杜海波  鲁承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