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亟待深化改革

2015-09-07 17:54:41  
字体大小:【

 

    2005年,秭归县按照省政府要求,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综合改革,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由事业单位变成“民营非营利性中介服务组织”,人员由“农技干部”变成社会人,由“身份”管理变成“合同”管理,由“以钱养人”变成“以钱养事”。改革10年来,旧的矛盾未解决,新的矛盾又叠起,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服务的需要,亟待深化改革。

 

    全县12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总编制84人,目前实有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本科9人,大专36人,中专及以下25人;副高1人,中级51人,初级18人;50岁以上10人,36-49岁60人。农技中心近15年没进新人,年龄偏大,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以钱养事”改革,动摇了原有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县农业局负责业务管理,乡镇负责行政管理,实行合同管理,使得农技人员丧失“干部”身份,情绪低落、不求上进,只图应付、只顾眼前。现有的想出去,没有新人愿进来。

 

    二是乡镇农技人员职称、职务晋升难。改革前,乡镇农技人员属“农技干部”,在编在岗,可以交流、提拔、任用。改革后,乡镇农技人员退出事业编制,成了一年一聘或两年一聘的“临时工”,交流、提拔、任用几乎无望,职称晋升也非常困难。仕途无望,有的农技人员便从事经营谋利,公益性服务推广成了副业。导致政府钱没少花,农技人员却事没多做。

 

    三是“以钱养事”操作难度大。按照“以钱养事”要求,乡镇农业公益服务推广项目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农技中心职能职责、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共同确定,然后发包给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企业或其他服务组织,并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考核指标和劳动报酬。由于目前在基层还没有哪一个企业或服务组织能够取代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这也说明基层农技服务推广的公益性,企业不愿做,目前只能由政府承担)加上要考虑社会稳定,因此,乡镇农业公益性服务项目实际上都发包给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再与每个被聘为“公益服务岗位”的农技人员签订“养事”合同。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履约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考核验收时还须征求服务对象——农户的意见,将三方意见综合得出考评结果,根据考评结果兑现“养事”经费。环节多、牵涉面广,操作起来困难很多,考评结果根本做不到客观公正。

 

    四是乡镇农技人员待遇低。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虽然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大多已得到保障,加上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补助,也能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补助,但是他们的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同级别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为了切实解决乡镇农业技术“无人推广、无心推广、无力推广”问题,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再次改革亟待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为此建议:

 

    第一,明确农技人员事业编制身份,稳定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要稳住现有人才,吸引新的人才,确保农技队伍后继有人,核定其身份是当务之急。

 

    第二,公平竞岗选人才,引进人才强队伍。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竞争机制,选拔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精练、敬业精神强、农民信任的专业人士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农技队伍工作环境。为改善条件和服务手段,不少农技中心增加了新的债务,中心为节省开支、减少费用,在服务推广工作上能省则省、能减则减,降低了服务质量。为改变现状,政府必须加大投入,保证农技服务工作正常开展,满足农民群众对农技服务的迫切需要。


秭归县政协  郑家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