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2017-04-06 16:31:32  
字体大小:【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总量大,品种多, 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农民队伍整体素质下降、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能力滞后、现代农业发展人才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荆州作为湖北省优势农业资源核心区,现有人口640万,其中农民就有432万。调查发现,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人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谁来种地?”正在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社会问题。为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荆州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大事来抓,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2015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投资250万元,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105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一是培训体制尚不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通过招标选定培训机构,但在项目、资金、师资、场地等方面缺少统筹安排。二是一些县市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地方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没有满足职业农民个性化需求,此外,还存在重复培训、低水平培训、专业设置面较窄等问题。三是培训机构跟踪服务能力较弱,没有专业农技人员,服务能力较弱,跟踪联系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四是培训对象遴选工作进度滞后。有些社会培训机构因与农民接触不多、掌握信息不全,面临着培训对象遴选难度大、生源组织难、培训进度滞后、培训时效性不高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优化培训管理体制。实行培训市场化操作,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和专家库制度;对社会培训机构的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踪服务水平等实力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对农民进行培训的各部门应协调一致,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二、创新培训对象遴选机制。由于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可供遴选的农民越来越少,可试行由下而上的遴选形式,即先向农民发放培训意愿书、征集培训信息,对培训意愿信息分别归类,从而在各种培训班开班前确认人选。同时,通过优惠的政策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接受培训、开展创业。

 

    三、科学确定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围绕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培养懂科技、善经营管理、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职业农民;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养从事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职业农民;围绕发展农村服务业,培养农机手、沼气工、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等从业人员;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培养创业农民。当前可优先选择农村种养殖大户、优秀业主、村组干部、打工返乡户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四、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创新教育培训目标,促进农民由操作者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健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取政府主导培训、示范户帮带培训、职业学校助推培训、龙头企业自主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和专题讲座并举的方式,培训大批职业农民。

 

    五、重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的重要举措。采取培育一批、吸引一批、储备一批的方法,通过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等系统培育,在全市形成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农场主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荆州市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