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实现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部署。当前,各级政府和干部也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扶贫工作。近段时间,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的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群众片面理解扶贫政策,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以当贫困户为荣,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甚至瞒报收入、造假数据、索要财物。某地曾发生了贫困户向扶贫干部威胁讨要更多扶贫款的事件,令扶贫干部们十分寒心,也在当地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是部分地区的扶贫方式仍停留在对贫困户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的物质帮扶上,对贫困户的智力帮扶不够,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穷根难以拔除。
三是部分贫困户也意识到自身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盲目追求高学历。宁可借钱让孩子上“三本”,也不愿孩子上技校、职校,学专业技术,以致投入大量教育经费后,孩子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变成了“贫困户二代”,未能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目前扶贫工作的切不能忽视了“扶志”和“扶智”,要让贫困户从“心理”上脱贫。为此建议:
一、明确扶贫政策的范围和标准,加大“扶志”宣传和激励力度。一是切实做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动态管理机制。既不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二是明确扶持标准,深入、广泛、反复地进行政策宣传,从而发挥贫困户自身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克服对扶贫干部的“等、靠、要”等依赖心理。三是对积极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群众加大精神奖励。可开展脱贫状元评选并颁发奖状,将脱贫状元的典型事例做成宣传片,举办宣讲会进行弘扬,不断强化劳动光荣的理念,增强群众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变“送钱下乡”为“送智下乡”、“送知下乡”、“送劳下乡”。一是应定期开展知识惠民活动,对农民生活、生产、技术、教育等方面开展知识培训,提高困难群众文化素养,提高生活、生产能力和教育子女能力。二是收集劳动信息建立劳务中介,将适合困难群众的劳动和工作机会送下乡,让困难群众有所为。三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或其他资源但缺技能的,立足当地资源,加大智力扶持,实现就地脱贫。
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宣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技能人才往往比白领拥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收入。在扶贫工作中,应重点宣传职业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实用性,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进行引导,避免部分贫困户盲目追求高学历,从而为孩子们创造有效的就业机会,激发第二代脱贫致富的能力。
(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常委 项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