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托管服务便民利民,近年来呈不断发展趋势,但质量却没有与数量同步提高,特别是在县市区这一级,设立门槛较低,服务人群众多,存在较大隐患,从一些县市开展专项检查的情况中了解到,主要存在:资质许可不齐,如非餐饮人员健康证、餐饮服务许可、消防许可等,从业者也无办证意识;饮食卫生堪忧,县市区托管园多为自有住房改造,厨间管理随意,流程极不规范,外聘人员也缺乏基本卫生知识;安全隐患突出。绝大多数托管园没有安排专人负责交通、消防等安全事宜,业主大都抱着“不会出事”的心态;通过走访部分业主和监管部门,分析原因:
一是没有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摆几个桌子,添几样家具,打个牌子,托管园就开张,证照事后来补;二是如何办好托管园,业主都是互相“学习”,不知道哪些应该配备,而哪些行为是违规;三是没有对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依靠定期检查和行政处罚达不到质变效果;四是涉及部门众多,条块分割,职能部门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因此,建议将未成年人托管园监管纳入地方立法:
一是明确范畴对象,将“小饭桌”式的托管园作为“三小”管理,将规模化、连锁性质的托管园视为规模企业管理;
二是设计准入门槛、围绕登记备案、培训考核、公告公示、安全标准、行业自律等方面设立;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如信息公开,举报奖励、黑白名单等机制;四是明确事故处理机制,主要对民事赔偿、刑事责任、保险制度等进行规范明确。
(宜都市政协委员 陈大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