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2017-06-13 13:54:28  
字体大小:【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与保证。当前山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相当匮乏,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科技、农村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应当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匮乏,且逐年流失,不适应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山区农村幅员辽阔,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广,乡村一级水利基础设施较多,但是山区农村具有执业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较少,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客观上导致一些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无法正确运转,效益较低,隐患较大。山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执业分布差异过大,层次偏低,难以承担农村工作的重任。农村技术人才存在失衡现象,职称比重失衡,低级职称远超过高级职称,大学文化的技术人员明显偏少,而且大部分高文凭都是靠函授、自考获得,所获得学科文凭与本人技术业务的关联度不大。

 

    三、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问题,已成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瓶颈。引进难,山区农村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薄弱,缺乏引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加上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较差,对人才吸引力不强,愿到乡镇、村基层去的,就更是凤毛麟角,加上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乡镇一级专业技术人才更是青黄不接;难培养,由于缺乏经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往往只能靠自身磨炼及业务部门少数几次办班,人才的技术含量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难以高质量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教育等服务;留住难,由于农村工作辛苦,报酬待遇较低,难以构成人才的“聚集效应”,许多技术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煎熬,技术相对成熟后,就开始谋划跳槽,涌向发达地区工作,农村实际成为技术人才锻炼成长的一个基地。有的大中专毕业生之所以愿意选择在农村呆一段时间,大都是为了打基础,取得《教师证》、《医疗执业证》等各项资格文书,然后另做打算。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切实为山区农村和谐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为民服务”的两种观念。农村技术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是推行“编制优先”、“以情引智”等政策。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在人才引进上往往不具备有高薪、住房等优厚报酬上的吸引力。

 

    三是实行“降低门坎、就地取材、下派锻炼”等方法。根据山区农村实际,调整过去那种动辄要本科、大专学历的人才选育办法,降低门坎,采取聘用制,将优秀中等专业毕业生选拔到农村基层技术岗位去磨炼。

 

    四是打破资历及身份界限,放手鼓励人才发挥作用。对待优秀人才,及时放到合适的岗位去锻炼提高,达到“用好一个人才,开拓一片天地”的目的。

 

(兴山县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