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麻城、红安旅游发展考察与思考

2017-06-16 17:00:41  
字体大小:【

 

    根据市政协安排,围绕加快旅游发展,推进产业融合的课题,5月上旬,当阳市政协副主席张仁贵带领市政府办、市旅游局、王店镇、玉泉办事处相关同志,赴湖北麻城、红安考察学习了旅游发展情况。

 

    一、考察所见所闻

 

    (一)麻城

 

    麻城是由黄冈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紧邻省会武汉,国土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余万。麻城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麻起义策源地之一。近年来,麻城市以打造“大别山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麻城杜鹃”品牌为引爆点,加大政策扶持与招商引商力度,全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先后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之星”、“湖北旅游强县”,201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目前,共有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考察组先后参观考察了龟峰山风景区杜鹃花海、杜鹃博物馆和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园。

 

    1、叹为观止的麻城杜鹃。“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杜鹃景观是麻城旅游最大的特点与亮点,也是麻城旅游得以名扬天下的标志性名片。麻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古杜鹃原生态群落,总面积达100多万亩,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保存之完好,全国一绝。目前已开发的龟峰山风景区杜鹃花海、杜鹃花溪集中连片面积达10万多亩,生长周期达百万年以上,现存树龄均在两百年以上。置身景区,目之所及到处都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无穷无尽,令人叹为观止,极度震撼。

 

    2、寻根探源的移民文化园。麻城孝感乡曾是明未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入川必经之地,麻城当年也有众多本地人随移民入川定居。麻城市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在没有任何相关历史文化遗迹情况下,通过深入挖掘移民历史文化,“无中生有”新建了以移民文化为根、科举文化为灵、孝善文化为魂,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综合性移民文化园。移民文化园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246亩,于2013年建成开园。园内整体建筑采用鄂东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总体布局为“一环三轴五区十景”。园内移民博物馆建有包涵数百个移民姓氏的寻亲数据库,并结合现代环绕数字电影科技,以动漫形式实景展现了300多年前“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情景,让寻根者和游客能身临其境体验移民文化,了解和认识这段悲壮、艰辛的大迁移。

 

    (二)红安

 

    红安县(原名黄安)隶属于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国土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66万。红安是黄麻起义策源地、发生地,是鄂豫皖苏区发源地和红四方面军创建地,也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从这里走出了三支红军主力,孕育了两位共和国主席、五位国务院副总理、223位将军。红安旅游以红本,主打红色品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有2家4A景区、4家3A景区。在红安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参观考察了李先念故居、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等革命旧址和红色景区。

 

    1、保存完整的七里坪革命遗址。红安七里坪曾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这里完整保存了当年大革命时期街道、集市和建筑原貌,共有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余处红色景点。其中长胜街遗迹保护最为完好,在长380米老街上,集中了鄂豫皖特区政府、银行、经济公社、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列宁市扬殷街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与遗迹,街上商户主营与红色文化有关纪念商品和当地特产,游客置身其中能切身体会到浓厚的大革命时代气息。

 

    2、震撼灵魂的苏区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骨灰堂和园林等组成。这里安放着14万红安英烈的英灵,陵园英雄墙上篆刻着有名有姓的红安籍烈士22552名,在中国工农红军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位红安籍。陵园每年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近30万人,是湖北省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景区。

 

    二、考察所感所获

 

    经过麻城、红安三天实地考察和听取当地旅游部门情况介绍,联系当阳旅游发展实际,两县市一些先进做法与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一)全局谋划,协同推进。

 

    一是产业发展地位高。麻城、红安均将旅游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麻城市更是将旅游作为 “书记”、“市长”工程写入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重要工作重点推动,著名的“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创意宣传就是2006年由时任市委书记李开寿亲自提出来的。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大。出台了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麻城市每年纳入财政预算的旅游专项奖补资金达2000万元,红安县2016年向上争取及本级财政支持的旅游政策性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三是部门联动合力强。红安县成立了由县长挂帅,九名县级领导参与的旅游名城建设指部,统筹全县旅游发展,并实行单位联系旅游企业、景区工作制,将各单位年度考核与支持旅游工作紧密挂钩,严格奖惩兑现,形成了上下齐心、关心支持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引爆一点,以点带面。

 

    作为县市一级,受地理区位、资源与财力等限制,很难在旅游开发建设上全面发力,全方位突破。针对这种客观现实,麻城市选准了杜鹃这个最具品牌打造潜力的引爆点,集中发力,攻其一点,以杜鹃品牌打造的成功引爆了麻城旅游,再顺势放大和扩展杜鹃品牌效应,带动了麻城整体旅游及相关配套衍生产业发展。为打造杜鹃品牌,麻城市可谓将工作做到了极致。市政府以资源参股方式引进省交投集团,投资15亿元,高标准、高品位建设了以杜鹃花海、杜鹃花溪、杜鹃博物馆为核心的龟峰山风景区,全面完善了景区的交通、住宿、导览系统等服务配套设施;连续十年不间断举办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持续大额投入营销宣传,将市内主干道均以杜鹃有关名字命名;面向全社会有奖征集宣传创意、评选杜鹃仙子,杜鹃花王,扩大宣传的吸引力、关注度与参与面。历经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昔日“藏在深山无人识”的野生杜鹃逐步名扬天下,享誉大江南北,拥有了“麻城杜鹃甲天下”的美誉。

 

    (三)深耕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旅游是文化的形与体。麻城与红安都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注重将无形的文化转化为有形的旅游项目和品牌优势。麻城以节庆活动、文化宣传等方式赋予了麻城杜鹃新的文化内涵,以挖掘历史,对接文化的形式,从无到有创建了麻城孝感移民文化。红安坚持以红为魂,植根得天独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旅游。近年来,红安以保护和修复革命遗址、领导故居等为契机,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筹资30亿元,对6个A级景区进行了提档升级,新建了15个红色景点,拍摄了《铁血红安》、《李先念》、《生死血符》等10多部以红安为故事发生地的红色影视剧,创作了《红安魂》、《红安风情》、《青年董必武》等反映红安革命历史的情景剧,使红安作为红色经典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进一步巩固提升。同时,根据红色景区大多免费开放的现状,红安大力做好“旅游+”文章,加快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将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全县已发展红色主题与风格农业乐店320家,红色工艺品、纪念品生产销售作坊和企业80多家,其中红安大布、红安秀活、红安苕,红安花生、红安梅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建有五星级酒店1家、4星级3家,3星级5家,康养中心4家,已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养休悟”较为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

 

    (四)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旅游发展与项目建设中,政府负责主导前期规划编制与项目引进、中期基础配套与项目服务,将后期项目运营与管理放手交给企业。如麻城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前期对项目规划与投资方实力严格把关,企业引进上坚持两优先原则,即优先央企、优先上市公司;在投资业主选择上,先让具备投资资格的企业拿出可行性规划,然后从中选择方案最佳、最具可操作性的企业作为投资方。一旦选定了投资企业,除全力做好服务外,对项目具体建设与建成后的运营,政府不参与、不干涉,给予了企业极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保障了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三、考察所思所鉴

 

    借鉴麻城、红安的先进做法与发展经验,结合当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全局

 

    一是明晰产业地位。明确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旅游产业作为我市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加快推进当阳旅游由传统单一化模式向现代多元化模式转变,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鼎足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完善规划体系。组织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完成《当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在《总规》指导下,编制各镇(处)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各单项详规,形成系统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规划体系,发挥规划在旅游产业开发布局中的强制规范作用。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落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八优先”等扶持政策,在旅游招商、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四是凝聚发展合力。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全市旅游发展。将旅游发展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成员单位,纳入其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加强检查督办,严格奖惩兑现,形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深植地域文化,打造当阳名片

 

    植根当阳地域文化,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打造一至两个独具特色、吸引力强,能引爆当阳旅游的核心目的地景区。

 

    一是深挖佛教文化,打造玉泉5A级景区。依托玉泉寺作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和“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历史文化禀赋,引进国际国内有实力、有成功开发佛教景区案例的旅游集团,建设玉泉止观圣境,将玉泉寺打造成集宗教朝拜、止观禅修、森林体验养身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品位的旅游核心景区、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是厚植关公文化,整合关公品牌。打好三国文化品牌中的“关公牌”。推进关公文化旅游城项目后续建设和关陵景区提档升级,以关陵、关公项目为基础,以弘扬关公精神为核心,以关陵庙会、关公朝拜等为内容和形式,把“关公圣地、中国当阳”打造成国内知名度高、海外影响力大的旅游标志性品牌。

 

    三是突出山水文化,建设自然生态景观。结合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项目,加快推进百宝寨景区综合开发,力争将其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最具特色的丹霞岩屋景区。

 

    (三)推进产业融合,构建全域旅游

 

    一是积极推进“旅游+一产”,实现全域式景观布局

 

    以生态农业为本,以乡村文化为魂,以山水田园为韵,精心谋划、科学引导,按照“一镇一品、一镇一特”的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效对接,引导企业和农户进行景点景观网格化、差别化布局开发,实现5公里间隔有景点,10公里间隔有景区的乡村旅游格局。在“旅游+一产”上,要力求做到 “四个一”,即:一个农业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一个特色园区就是一个主题公园,一片自然景观就是一幅风情图画,一段景观廊道就是一道靓丽风景。

 

    二是突出城市景观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旅游景区。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旅游与其它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发展空间,丰富和完善城乡旅游发展各要素。另一方面要全力推进城旅共建。结合城市新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以特色小镇、民俗文化村等项目为代表,促进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同步共进,形成一街一景、一处一景的城市景观群,构建核心景区、乡村休闲旅游、城市旅游景观三位一体的全域式、一体化景观体系。

 

    三是构建智慧旅游平台,实现全景式互动旅游。推进“旅游+信息”建设,将全市旅游板块信息与游客车载导航、手机微信等信息化平台自动对接,拉近景区与游客距离,做到移步换景、人到声起,真正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身处当阳,步步成景、处处是景。

 

    (四)注重宣传营销,提升品牌形象

 

    一是注重品牌策划。聘请高层次设计公司对当阳旅游宣传进行专业策划,精心包装设计一批有内涵、有看点的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调动市内外骨干旅行社、旅游企业和各镇处参与宣传积极性,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力度。二是突出精品宣传。强化玉泉寺、关公文化、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民俗文化等优势项目对外宣传,坚持办好关公朝拜大典、关公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以节为媒,以节造势,保持和扩大当阳关公文化、玉泉寺佛教文化品牌影响力。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在抓好传统报刊、杂志、电视宣传的同时,高度重视微信等公众应用平台宣传,通过全方位、广覆盖、有创意的整体宣传和舆论造势,不断提升当阳旅游的外在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努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当阳市政协  张仁贵  慎先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