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罗田县政协助推“小板栗”的“大变革”

2017-08-10 11:18:06  
字体大小:【

 

    盛夏时节,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湖罗田县绿荫蔽日、栗香飘远,漫山遍野、挂满枝头的板栗球预告着丰收季节的来临。8月2日,该县政协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振兴板栗产业”专题议政性常委会。

 

    “未来十年是健康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认为板栗产业也要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走集约化、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徐育海开宗明义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希望政府结合精准扶贫和‘双创’基地建设,在板栗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发展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带动我县板栗产业振兴发展。”润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海元提出建议。

 

    当天上午,罗田县板栗种植、加工、销售行业的代表与县“四大家”相关领导、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100余人聚集一堂,共商罗田板栗振兴大计。会前,一部《县政协振兴板栗产业专题调研纪实》的专题片让与会者领略了罗田板栗产业发展的历史辉煌、现实困境和各界心声。会中,徐育海等8名代表从不同侧面作了专题发言。《罗田县板栗产业调研报告》、《迁西板栗产业考察报告》等会议资料也发到了每个与会者手中。为了组织好这次议政协商活动,罗田县政协做了大量的“前戏”。

 

    堪忧的现状:“摇钱树”沦为“养老树”

 

    “打得幸福从天降,打得丰收喜讯传,打得板栗金灿灿,打得板栗美名传。”一曲罗田民歌《打板栗》,唱出了罗田板栗的兴盛景象。

 

    罗田县是“中国板栗之乡”、“国家板栗商品基地示范县”,种植面积在全国居冠,几乎乡乡都有板栗基地,村村都有板栗场,户户都有板栗树。板栗,不仅是罗田的一棵绿化树、风景树、乡愁树,也曾经是一棵摇钱树、致富树。据县统计部门数据,1998年罗田县板栗总面积42万亩,总产量2000万公斤,板栗占农民人平纯收的24%。板栗成为不少家庭上学、看病、建房、大件购置、婚丧嫁娶的主要经济来源。

 

    “九十年代初,请一个劳力一天只要几块钱,卖两斤板栗就可以顾上工钱,家里每年产板栗七八千斤,可收入一万五千元左右,两三年的板栗收入就可盖起一栋楼房。现在打一天的板栗,工钱都顾不上,指望靠板栗盖楼更是不可能的事!”正如凤山镇栗农余松成所说,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生产资料的上涨,板栗的价格却徘徊不前,导致板栗的比较效益严重下滑,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据抽样估算,罗田现在大约40%农户的板栗是天种人收,40%农户放弃了板栗,不管不种也不收,只有20%的农户进行了管理。板栗,从承载群众脱贫致富希望的“摇钱树”,沦为了为留守老人挣点小钱的“养老树”。板栗园抛荒严重,甚至有的村准备将栗树全部砍掉,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果树。

 

    板栗面临的发展困境,让罗田县委、县政府和干部群众忧心忡忡。在今年的县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板栗振兴计划,推动栗业健康发展。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县政协会上,共收到政协委员提案12件,其中文家旺等委员《关于加快实施板栗振兴计划的建议》被列为1号重点提案,“振兴板栗产业”也被列为县政协常委会协商议题。

 

    细致的把脉:“小生产”难接“大市场”

 

    “以前我们最少每年有五六万斤,因为病虫害严重,去年连打栗子的竹棍都没动!”罗田县政协主席童伟民带队到凤山镇丰衣坳板栗园调研时,这个昔日的高产示范园承包人张国同介绍说。

 

    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罗田县政协由主席、副主席牵头,部分政协委员、板栗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组成8个调研小组,分赴全县12个乡镇和工业园区,对50个板栗主产村、200个板栗种植大户和20家板栗加工销售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座谈研讨会,并远赴河北迁西县考察经验。

 

    “我们村的200亩板栗场是155家农户共有的,品种不一,管理粗放,产量低下,村里想统一进行间伐,但大家都不愿意砍自己的树。这几年剪枝象、栗实象等病虫害严重,杀虫的喷雾机要两千多块,没人肯买。去年平均亩产只有20多斤,每斤收购价4块多,农民的收益微薄。”九资河镇九资河村委会主任叶成武在座谈时反映。

 

    而在白庙河镇富硒板栗专业合作社调研时,调研组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该社董事长周远春是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有着丰富的栗园管理经验,他运用自己发明的富硒栽培技术生产的富硒板栗,每斤能卖到10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周边10多个村已有200多家农户加入了他的合作社,板栗面积6000多亩,年产值达百万元。

 

    在对板栗加工企业的调研中,也有着这样鲜明的反差。全县20家板栗加工企业中,有一大半都在扎堆生产板栗罐头,不仅技术含量低,而且同质同域恶性竞争,每箱板栗罐头利润只有五、六元。而在绿润、润和等规模企业,“开口笑”即食板栗、板栗汁等产品精美高端,销售火爆,效益良好。

 

    “通过这次调研,大家认为,我县板栗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在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产生的,这种千家万户自种自管和作坊式加工的“小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求。”在调研汇报会上,罗田县政协副主席闵厚明抛出的观点赢得广泛认同。

 

    精准施策:“小板栗”应有“大变革”

 

    “对比出差距。迁西板栗的组织化程度比我们高,创新能力比我们强,市场渠道比我们广,经济效益比我们好,就是因为他们适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趋势,实现了板栗产业的规模化、链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带队赴河北迁西县考察的童伟民作如上分析。

 

    为摸清病灶,开准药方,罗田县政协先后召开板栗生产、加工、销售行业代表和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最后得出结论,要实现罗田板栗的振兴发展,就要走转型升级的路子,改革现有的生产经营体制、资金投入方式和产品销售模式,让“资金跟着农民走、农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分散经营型向规模经营型转变,由单一产业型向多元融合型转变,由粗放管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在此共识上,县政协形成了报送县委、县政府的调研建议案。

 

    为扩大干部群众对振兴板栗产业的共识,罗田县政协还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探寻板栗产业发展之路,重拾罗田板栗辉煌》、《迁西板栗发展经验》等电视节目10期,在“罗田新闻”的黄金档目播出。

 

    “板栗是罗田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的成果!罗田板栗丢不得,更垮不得;振兴罗田板栗等不得,更松不得!县委将认真研究吸收政协的建议,努力实现板栗振兴的目标!”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在政协常委会上郑重承诺。

 

    县政协调研建言产生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县政府将“振兴板栗产业”作为政府重点实事,分工一名副县长牵头主抓;制订《振兴板栗产业十年发展规划》、《板栗丰收年销售预案》、开展低产林改造咨询论证、召开全县板栗产业振兴发展大会等工作都已提上日程,板栗产业精准扶贫的“33531工程”也在逐步落实。

 

    “我相信,只要坚持市场导向,撸起袖子加油干,罗田板栗一定能振兴!”县林业局副局长徐向阳对未来充满信心。

 

    (罗田县政协  方志东  方鸢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