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脚沾泥土淀真情
——罗田县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故事

2020-08-21 16:39:04  
字体大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殷殷嘱托。近年来,罗田县政协机关驻匡河镇沙畈河村、文斗河村两个工作队扎根山村,情系乡亲,用脚步丈量农村塆塆组组,用汗水浇灌美丽乡村田野,用热情温暖贫困农户心窝,留下了一串串让群众拍手称赞的扶贫故事……


战疫战洪战贫的“三人行”

按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统一安排,2015年,县政协机关向沙畈河村派驻工作队,2017年又向文斗河村派驻工作队,两个工作队各有3名机关干部脱岗驻守,先后有17名机关干部参加工作队,他们组成了扎根山村战扶贫的铿锵“三人行”。


“搞驻村扶贫工作,说不辛苦是假的。平时的要求是在村里住五天四夜,特别是今年以来,战疫情、战贫困、战洪灾,样样都是急难险重的任务,很多个周末不能休息,有的时候一个多月没回家。但真正在这儿扎下根,也就习惯了!”今年59岁的县政协机关四级调研员、驻沙畈河村“第一书记”吴定国对笔者说。


今年2月18号,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赴村指导防疫工作的通知,吴定国与驻文斗河村工作队长王三元邀约着一起到各自村报到,一头扑进摸底造册、设立卡口、疫情监测、防汛值班、物资供应等各项工作当中。由于来时准备不足,又不愿意打扰别人,两人吃了两个星期的方便面,最后看着方便面都想吐,直到3月3号其他队员接通知赴村报到。由于防控有力,两个村都实现了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目标。

 

驻村工作无小事,事事都连群众心。工作队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今年5月,驻沙畈河村工作队员刘晓林、黎志刚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走访中发现,五保户熊汉清慢性肾病发作,脚肿不能走路,就连忙把他背上车,接送他到卫生院检查治疗,还给他喂糖水,买饭菜和生活用品。熊汉清哽咽地说:“你们真是比我的亲人还亲啊!”今年防汛期间,因连降暴雨,安置点后面的小山丘出现山体滑坡,黎志刚拿着锄头、铁锹当起“小工”,光着膀子帮着清沟排水,一忙活就是一上午。


还有今年7月8号晚上,文斗河村十组的水塘水位超过警戒线,大水把塘岸冲垮了一边,王三元与工作队员李宗胜、朱峰一起,迅速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抢险救灾,冒着雨点打木桩、扛沙袋,及时遏止了险情。三人回到休息室时,都已成了“泥人”。


哪儿有需要,哪儿就有工作队!两个驻村工作队遍访全村所有农户,对贫困户的衣食冷暖,对产业发展的酸甜苦辣,他们都了如指掌。走到哪儿,都有群众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群众有什么困难,也会第一时间向他们反映。沙畈河村老党员冯军武作诗点赞工作队,85岁的文斗河村原妇女主任汪春英说:“当年的工作队又回来了!”人民政协报以《住进群众心里的工作队长》为题进行报道。


“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县政协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王三元感慨地说。今年以来,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都到沙畈河、文斗河两个驻点村进行了调研走访,县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驻沙畈河村工作队长张树潮更是隔三差五地到村里指导工作,县政协机关干部在两个村也都有三至五名结对帮扶贫困户,每个月上门“走亲戚”,尽力帮助解决他们反映的困难问题。2019年,县政协机关还被评为“全市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在县政协的强力支持下,在工作队的悉心指导和倾情帮扶下,两个驻点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乡风乡貌日益改善,产业发展逐渐兴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且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精准脱贫验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台湾组”送来的锦旗

“为民修筑脱贫路,致富感谢圆梦人”——在县政协机关的档案室里,笔者看到这样一幅锦旗。这是文斗河村7组贫困户陈梅芬和3名村民一起专程送过来的。


陈梅芬所在的这个组被村民戏称为“台湾组”。因为地势较偏,长期来路没修、塘没挖,群众出行不便,引水抗旱困难,就像一个闭塞的孤岛,群众意见很大,干群关系紧张。2018年元月的一天,到村任工作队长才3天的王三元到该组走访,皮鞋被沿路泥巴浸得透湿。听到村干部介绍说:“这是县里来的王队长”,村民回怼说:“我不管什么王队长李队长,有能耐把我们组的路解决了我们才欢迎!”


回村部后,王三元把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召集到一起,就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大家反映最大的短板分别是修路、挖塘和改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一致同意先从7组的路修起。


修路缺资金怎么办?工作队四处“化缘”,软磨硬泡,终于争取到交通部门项目资金支持。修路涉及到占田占地怎么办?王三元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协调小组和“五老”的作用,在群众中民主协商、做好引导、达成共识。有思想情绪的,王三元就亲自上门做工作。再加上群众对修路的热情本来就很高涨,修路占田占地、砍青都没怎么要补偿,还自发给施工队送饮料。


2018年7月,7组近1公里的通组路修好了,村里还帮着整修了一口大塘,用于天旱时的灌溉。踏着坚实干净的水泥路,塆民们奔走相告:“我们‘台湾组”解放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工作队与村干部一起再接再厉,到目前,共修筑了总长5.1公里的8条通组路,挖了9口当家塘,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民广场被改造得焕然一新。工作队还引进大唐光伏投资2.6亿元兴建农光互补项目,已经并网发电;服务协调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投资的“慢食村”项目,小学和幼儿园已竣工即将开学;支持朝阳蔬果种植合作社创新创业,三个项目共安置50名相对贫困农户就业,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这些成绩,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自发送来的致谢锦旗,摆了一面墙。


母牛与小牛的契约

“今年又有盼头了!”今年7月12号,看着自家饲养的母牛生下一头健康的小牛,沙畈河村贫困户张勇强欣慰地想。


张勇强家的母牛是从本村众诚肉牛养殖合作社领养的。他妻子早逝,家有70多岁的母亲,两个儿子一个上小学,一个患小儿麻痹症。2015年起他从合作社领养一头母牛,出生的小牛每年能给家庭增收5000元以上,外加做些木工活,支撑一家人的生活。


这个合作社是回乡创业大学生张溢于2014年成立的,他在沙畈河村创办了一家黄牛养殖场。2015年,县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进驻沙畈河村,为推进产业扶贫,工作队与合作社及村“两委”共同制定了产业扶贫方案,由合作社与会员签订母牛与小牛的产业帮扶协议:属贫困户的,在合作社领养一头怀孕母牛,出生的第一头小牛养到10个月后退回给合作社,母牛和之后出生的小牛都归贫困户;非贫困户的,在合作社领养一头怀孕母牛,每头小牛售出时将售款1/4交合作社,饲养过程中的防疫、配种等技术问题都由合作社负责。


这两种模式,对想发展产业又苦于手头没有资金的农户来说很有利,对贫困户更是福音。多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和合作社的坚守下,这个产业扶贫模式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至目前,该合作社共有会员81人,其中贫困户35人,对象扩展至雪山河等邻近村,共存栏黄牛500余头,安排贫困户就业7人,成为匡河镇乃至罗田县产业扶贫的一个样板。

 

脱贫监测户的泪光

“我要感谢工作队,感谢村干部,是他们让我重新树立了信心,摆脱了贫困!”今年6月,在文斗河村“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报告会上,脱贫监测户郑伦国噙着感激的泪花,深情地说。


郑伦国曾经是个富裕户,但2011年他儿子打工时遭遇意外事故,成了一个重度残疾人,他和妻子也先后患上长期慢性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随着医疗保障等政策的实施,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郑伦国生活困难有所缓解。


2017年,派驻到文斗河村的工作队员李宗胜主动与他家结对帮扶。了解到郑伦国想养猪,李宗胜帮助借到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郑伦国夫妻起早贪黑,仅一个月就建好了可养100头规模的简易养猪场。刚开始,他们只养两头母猪,当年顺利产下4窝49头猪仔,到年底获得纯收2万多元,一家人过了一个久违的祥和年。2018年,他家进一步扩大养猪规模,年纯收达2.5万元,顺利实现脱贫。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4月非洲猪瘟突发,郑伦国养的4头母猪、9头肉猪相继病死,剩下的39头猪也全部被他主动扑杀。这年不仅打水漂,还欠下外债,他也成了在返贫边缘游离的“脱贫监测户”。就在郑伦国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宗胜和村干部来他家商量计策,鼓励他在向上报灾的同时再想办法创收。通过多方调查,郑伦国筹钱买了电动三轮车在本地跑客运,买了两头小牛由他妻子放养,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还养猪。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让他的计划搁浅。


人贫志气存,不屈好运来。今年5月,县政府对他家遭受非洲猪瘟损失的4.6万元补偿款到账,卖掉两头牛也获纯收5000多元。现在,他家养猪场完成了消毒扩改建,还添置了粉碎机、消毒器等设备,首批2头母猪和1头肉猪入栏。“有工作队和村的支持,再苦再难,我也要奔小康!今年我不仅自己养猪,还要帮助左邻右舍养猪,让大家的日子一起好起来!”郑伦国在报告会上坚定地说。


创业青年的油茶梦

“除了生产茶油,我还要做地道的‘麦香月子面’,在黄冈开正宗的茶油系列产品连锁店!”在即将竣工的厂房里,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小伙子何志辉踌躇满志地说。


何志辉是与罗田毗邻的英山县人,2016年起与人合伙在东莞开了家塑料厂,收入还算稳定。“我真不想20年后还是今天的样子!”随着新型农业的风生水起,不安于现状的何志辉将眼光投向了家乡。恰巧,2019年,距老家不远的沙畈河村有一片300亩的村集体油茶场,因原承包人经营不善准备退出,正在招商引资寻找新的承租人。在县政协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吴定国的引荐下,何志辉接下了这片油茶场,每年交给村集体租金5万元,实行精细化管理,让它又恢复了生机和效益。


“仅仅是种植油茶,这个产业模式太单一,效益也掌握在别人手里。”了解到何志辉这个想法,吴定国向他提出建油茶加工厂的建议,两人一拍即合。今年初,何志辉果断地将塑料厂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合伙人。在吴定国的协调下,何志辉在沙畈河村流转土地,投资300多万元建设1000多平米的厂房,预计每天能加工茶油1吨,吴定国还当起“店小二”,帮他办理各种手续,并为他申请到产业扶持奖补资金50万元。何志辉给公司注册商标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云雾繁花里”,就是希望能打造集种植、加工、餐饮、观光、康养于一体的油茶全产业链,还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打造成华中最大的油茶上市公司。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县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故事不断在涌现,也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罗田县政协  方鸢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