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农民的贴心引路人——记恩施州政协委员何长美

2014-09-21 11:18:03  
字体大小:【


     何长美,恩施州政协委员、恩施市生态能源局局长。
    走在大街上,何长美绝对不会让人认为他是个局长。说不定他的哪只裤腿就沾着泥,说不定他的上衣就有黑灰。更多的,他像一位农民。

    这不是因为他邋遢,而是与他工作有关。工龄30年的他,前20年在恩施市种子站工作,后调入市生态能源局。两个工作部门的性质,让他与农民打了30年的交道。在种子站时,他时常在田间指导农民如何对种子去杂保纯,半夜还在运输优质种子的路上;在能源局时,他跳进建设中的沼气池,与农民一起修池刷泥,样样活路搞得来……

    正是因为这种30年为之不变的工作作风,何长美被农民称为“贴心的引路人”。

    今年春节前夕,何长美又专程来到三岔乡,指导该乡沼气池后续服务管理工作。“何局长经常到我们这儿来,次数都数不清哒!”服务中心主任向来说,“建沼气池时,何局长时常下池指导,他做的几手泥瓦工活路,不比专业师傅差呢!现在抓后续服务管理,管得同样过细,三天两头往我们这儿跑。”

    长期和农民打交道,何长美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要农民学的技术,他自己先学会了再说。
    恩施市的沼气池建设起步于2000年,当年该市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的文明新村建设,崔坝镇滚龙坝等8个村成为试点。而这一年,何长美刚好从市种子站调到农村能源办公室(后升级为生态能源局)任主任。

    干一行就钻一行、专一行。为了掌握技术,何长美几乎没在办公室呆过,成天和泥瓦匠一起,学习各种农村能源设备的安装。一段时间后,各种安装何长美都能拿上手了。

    2001年,在何长美的指导下,恩施市第一口带有示范性的沼气池在白杨坪乡石桥子村建成。当天,恩施市沼气池建设现场会也在这里召开。之后,市政府决定用8到10年时间,以每年1万口的速度,在农村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号召市直部门对口帮扶。

    当年,试点村扩大到65个,建沼气池8500口。毫不夸张地说,每口沼气池都留下了何长美的脚印。“建池过程中,的确做到了户户到、家家落!”何长美说道。

    至此,恩施市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生态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农业部将这一做法命名为“恩施模式”,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俞正声称之“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谈及这一成果,何长美总结道:“‘恩施模式’的形成,没有领导重视不行,没有上级支持不行,没有部门配合不行,没有建设队伍不行,没有农民配合不行。几好才合为一好!”言谈中,他丝毫没有说到个人的成绩,“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但谁都知道,没有何长美脚踏实地的践行政府的政策,身体力行地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学技术、建沼气池,这些成就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1991年,何长美成为恩施市政协委员,1998年又当选恩施州政协委员。成为政协委员后,他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写提案、当参谋,不仅仅是提意见,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带着这种认识,他所写提案都很详细具体,操作性强。2006年,全州沼气池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后续服务管理跟不上、沼气池养护滞后等问题日渐突出。为此何长美参考大量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写出了关于加强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在提案中详细提出了这一体系如何建设,甚至细化到村、组的人员配备、管理。

    这一提案引起州政府高度重视,在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中列支3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全州沼气池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又争取农业部支持,安排我州近200个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州已建立8个县级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中心 (站)、88个乡镇服务站、235个村级服务点,初步建成了“州有协会、县市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部、村有服务网点”的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体系。

    因成绩突出,何长美先后6次被省农业厅、省人事厅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州、市表彰。
    何长美是一个干实事、永不停步的人。这不,春节过后,他又下乡忙活去了。 (恩施州政协 杨婧如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