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记武汉市青山区政协委员、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孙君恒

2014-09-21 11:18:42  
字体大小:【

 

    孙君恒,1964年出生,北大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湖北哲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出版专著《湖北民间伦理初探》、《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贫困问题与分配正义》等。作为区政协委员,孙君恒教授认真履行职能,撰写的《关于推进历史文化大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武汉应该恢复孔庙》、《政务中心办事效率需要提高》等社情民意,被报送到省、市政协及市委信息处、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有感爱心 赠书铭志
   
    爱心拍卖会上,一本由百家思想文化协会捐出的由孙君恒教授签名的《中华十大义理》很受关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漂流处有几本在扉页上阐明该书意义的《中华十大义理》、《意识投射学》等书显得尤为突出……而这些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孙君恒教授自从教以来每年都给校图书馆捐书。他捐出了《汤恩佳尊孔之路演讲集》、《贫困问题与分配正义》、《湖北民间伦理》等多本涉及传统文化、历史、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书籍,除了给校图书馆外,他还寄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有150余本。
 
    孙君恒教授说,自己看了觉得好的书,会拿出来让大家也看,一起分享,如果仅仅自己一个人看是不够的,要大家都来学习其中的知识,这样才达到了书中的本质意义。
 
    当谈到为何想到在校园里传播这种传统义理文化时,孙君恒表示这是受冯燊均先生的影响。冯燊均先生是香港广义和船厂的董事长,一直致力于义理文化的普及及慈善事业。孙君恒教授和冯先生结识是在2004年在香港举行的“孔子圣诞全球庆典”的国际会议上,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且都崇尚我国传统文化,他俩便成了好友,时常进行书信联系,探讨如何普及传统经典。
 
    2008年孙君恒教授和冯燊均先生以及国内很多热心孔子文化的人一起,从山东曲阜出发到河南驻马店,重走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在十天时间里,寻访孔子当年留下的名胜古迹。2009年8月,孙教授赴广西桂林参加冯先生赞助并出席的国学推广研讨会,全国各地热心传统文化者在一起交流经验。这些经历都让孙教授进一步了解了冯燊君先生,并下定决心要致力于发扬这种儒家文化。
 
    冯燊均先生在大陆捐出一千多万支持传统义理经典文化的传播,并自费出版《中华十大义理》一书来加强该文化的普及。孙君恒正是受其爱心影响,也决心在校园里,到大学生中来传播这样一种文化。
 
亲身践行 呼吁儒学
 
    “出行时,陪同或导游应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电梯时要自己先进去,按住开门键以免夹伤客人,出电梯时要走在前面引导客人;就餐时要注意座次的排列,主人、贵宾坐哪,这些都是有规矩的……”有校外来宾时,孙君恒教授常常会让手语协会的学生来接待。而这之前,他会耐心的教导学生接人待物的礼仪。当学生们把这种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展现在校外来宾面前,参与接待吃饭、参观之后,双方都会很满意。
 
    每年九月,孙教授就会让自己的研究生去香港参加祭孔庆典,他的学生田晓燕、王斌、韩旭等人看了祭孔庆典之后,都为海外华人对孔子的尊敬程度感到震惊,同时也都表示开阔了眼界,受到了传统文化熏陶。
 
    2008年12月,孙君恒教授向省内外学者公布了对湖北现存的20处孔庙的调查情况。调查揭示,在清代末年,湖北各地仍有孔庙78座,书院总计243个,尚不包括现在属于湖北、清代属于安徽的英山县凌云书院。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现在湖北存在的孔庙已屈指可数,且仅仅是部分建筑。我省规模较大、相对保护得好的孔庙在新洲、通山、浠水等地,其他地方孔庙较多仅存大成殿。
 
    孙君恒认为,我省著名的归元寺、四祖寺、五祖寺等佛教名胜,武当山、长春观等道教名胜具有较大知名度,而孔庙文化旅游落后了。目前我省孔庙往往没有专职人员,有些偏僻地方由退休教师、年老农民自愿参与业余管理,有事外出时只有关上大门,更谈不上普及孔庙、孔子、儒家文化和礼仪等传统知识。有的孔庙里,甚至供奉着财神、火神、土地神等。针对这些现状,他建议充分利用现存孔庙,普及儒家思想,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就炎帝故里问题,孙教授于赴湖北随州参加了世界华人炎帝寻根节及论坛,还到炎帝故里又一说法的山西省高平市考察、了解炎帝文化问题,与当地政协沟通,进行不同认识进行比较和分析。
 
    孙君恒教授热心于传统文化的传播,2009年4月在江西九江的岳飞思想研讨会、5月在安徽颖上的管子思想研讨会、湖北随州的炎帝文化论坛、6月在河南许昌的三国文化论坛、山东诸城的大舜文化论坛、8月在山西大寨的“集体化时代的历史认识”国际研讨会、9月在安徽淮南的《淮南子》研讨会、山东新泰的“柳下惠和谐思想”国际研讨会、10月在河南濮阳的龙文化和和谐社会研讨会、河南平顶山的第八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湖北兴山的昭君文化论坛……只要是有关于儒家传统文化研究的会议上,很多时候可以看到孙君恒教授的身影。
 
    每年春天,孙君恒教授会带着爱心手语协会、百家思想文化协会部分成员以及科技哲学研究生到武汉各地进行历史文化考察,云深书院、武昌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归元寺等地都有留下他们的足迹,让学生们在实际的行动中感受历史的见证。
 
以博会友 宣扬传统
 
    “我的博客目前有七万人访问,点击率还挺高的。”孙教授笑着说道。原来孙教授每每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都会留下自己的博客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进行交流和探讨。无论对方的年龄,职业的差距,只要是关于传统伦理方面的话题,孙教授总可以聊得很投机。因为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孙君恒结识了很多朋友。
 
    孙君恒教授通过在博客里探讨传统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知识,认识湖北随州的一位退休老教师。今年五月,孙教授去随州参加“世界华人炎帝寻根文化节”的时候受到了这位老教师的热情接待。
 
    2009年3月,孙君恒教授通过在博客里的交流,认识了山西关公故乡作家协会的赵主席以及一张姓的警察。此后,他们这些未曾谋面的朋友常常在网上或是用书信进行交流,感情颇深。8月,孙教授去山西考察关公故乡的时候,受到了他们的热心接待,他们如同老朋友般一起考察古迹,实际体验传统文化,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油然而生,相互对传统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
 
    孙教授表示,很多学生也常常看他的博客,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交流,他们在待人处事方面有很大进步,行为表现也更加文明。有时候走在路上,有不认识的学生也会向他打招呼,微笑,孙教授这些场景让他感觉校园的和谐、温情友好,这也是传统文化在80、90后身上的体现,是中华文明美德在当今社会的传承。
 
    对于宣扬传统文化,他表示,除捐书、博客交流等方式,孙君恒还常常举办讲座。2009年11月19日他在学校里进行的《君子小人和新人》的讲座就是宣传儒家孔子关于君子人格的观念以及为人之道。孙教授还联系邀请安徽大学的钱耕森教授来校讲《儒家与和谐建设》、东吴大学的李贤中教授讲《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孙教授还在伦理与礼仪,企业伦理学、马克思原理等课程中穿插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让同学们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更希望学生们能把这种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大学校园里,不仅要学习技术、学习专业,更要学会做人,学会为人之道、交往之道、处世之道。”孙君恒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于学生们课外人文知识的完善会有很大帮助,他希望这种“博雅教育”能够在校园里形成和谐的文化气息,关注国学,形成文明之风,可以提高综合修养和人生境界,让人文环境更美好。
 
                                                 (武汉市青山区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