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情系文博,笔耕不辍---记武汉市江夏区政协委员、区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江夏区中山舰旅游区管理处负责人祁金刚

2014-09-21 11:19:25  
字体大小:【

 

    在采访祁金刚同志之前,为了了解更多关于祁金刚的资料,做足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我抛开平日的点滴印象,在百度搜索上输入“祁金刚”这个名字,希望能在无所不能的网络上搜索到有关祁金刚工作、学习、生活等等比较全面的信息;然而,打开搜索到的页面我发现,这些有关祁金刚页面几乎全部都是专业文章,涉及祁金刚从事的文博考古领域的方方面面,如古陶瓷、古窑址、古墓葬、千年古镇等等;关于祁金刚的个人其他信息几乎是零,最多只有姓名、出生年月、职业等简历式样的简单信息。与祁金刚近距离接触以后我发现,祁金刚的生活和网页上显示的实在是一模一样的“低调”和“朴实”:从早到晚,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对从事文博考古方向、身肩文化产业重任的祁金刚来说,忙碌的工作及抛不开的文化情怀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1992年,祁金刚担任武汉市江夏区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主持业务工作。这期间,缘于工作上的突出表现,1996年他被评为文博考古中级职称,1998年提拔担任博物馆馆长兼文馆所所长,2002年又成为文博考古副研究员。2004年,祁金刚调任江夏区文体局副局长,主管全区的文博考古工作。

    在考古一线辛勤工作的同时,祁金刚还将自己在考古工作中的收获诉诸笔端,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考古论文,先后在《中国文物报》、《考古》、《江汉考古》、《武汉文博》、《武汉文史资料》等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诸如《武汉江夏庙山东汉墓的发掘》、《胡泗古代瓷窑综叙》等100多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考古文博学术论文及文章,得到业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与一致好评。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此后他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课程班进行学习和深造,并于2007年4月顺利毕业。

    祁金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行走于江夏的灵山秀水,徜佯于江夏的古城新镇,踯躅于江夏的阡陌街巷,留恋于江夏的古迹遗址,对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1988年投身考古至新世纪初期的二十多年间,他参与和主持了江夏所有重大文化遗址、墓葬的发掘和整理,参与了江夏所有名胜古迹、文献典籍的修葺与搜辑,遍阅了海内古今学人有关江夏的所有撰述,于是,一种为故土的沿袭承传、历史嬗变而遗墨作注、树碑立传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他挥起手中的健笔,撰写并于2008年12月出版了研究江夏历史文化的专著——《江夏溯源》。

    这是一位才高学丰的文博专家总结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所递交的一份优秀答卷!这是一位情深意笃的江夏赤子热爱家乡、赞美故土、书写家园所给予的厚重馈赠!鉴于祁金刚在文博事业工作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突出贡献,2008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他的名字被录入由中国文物学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

    1997年1月,一代名舰“中山舰”在金口打捞出水后,便蜚声宇内,成为举世瞩目之地。随后,中山舰被移往湖北造船厂进行整体修复。自2004年9月始,经过专家多次论证,按照“史以地近,舰不离水”的原则,确定以中山舰殉国之地江夏金口为中山舰舰体陈列地点,在金口建设中山舰旅游区。2008年5月,中山舰在金口永久“安家”,10月,总投资3.79亿元的中山舰旅游区核心项目区全面建成。2010年,中山舰建造100周年,喋血殉难72周年之际……有感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祁金刚心潮澎湃,难以自持,于是,他会同方耀强、简永福、曾凡宏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将千年古镇的昨世今生跃然于纸上,编辑、撰写并于2010年11月出版了研究金口地域文化的专著——《金口,中华名舰第一镇》。该书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神韵、兵家战争、名人轶事、中山舰魂等几个方面对金口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描述,出版后好评如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1年6月,祁金刚调任中山舰旅游区管理处,负责园区的全面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到任后,为了争取在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之前开园,祁金刚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从市、区两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会议的召开、相关材料的拟订与报送、园区的整体设计,到设施的装修,道路及配套设施的修建,园区的绿化修整,门票的设计等等,凡事亲历亲为,作了大量深入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辛勤的努力,2011年9月26日,占地468亩的中山舰旅游核心区暨中山舰博物馆开放开园仪式隆重举行,来自省、市、区等各界政府有关领导及当地部分群众参加并见证了这一盛事!

    如果说文博考古是祁金刚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注脚与符号,那么书法则是他毕生向往之、学习之、追求之的高雅艺术,是他得以怡情养性,咏志抒怀,悟道修身的不二载体。

    自幼酷爱书法的祁金刚,回忆起小时候练习书法的历程时,面颊上带有苦涩地说,那时,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笔、墨、纸等文化用品非常紧缺。为了能够有练习书法的材料,他经常到村大队拿回一些废报纸,又将墨水掺进水进行书写。学生时代,他总是找到老师,恳请老师把不能用的粉笔头留给他,然后在教室的黑板上的练习,直至粉笔不能再用了……

    在生命中的各个时期,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祁金刚都始终矢志不渝地在书法艺术的漫漫长路上不断跋涉前行。2003年,祁金刚当选为江夏区书画家协会主席。2005年,他到北京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创作培训班;2009年6月,参加湖北省书协青年书法家联谊会组织举办的书法创作培训班;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第三期导师工作室学习班,得到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家龙开胜先生的精心指导。有了名师的指点,再加上自身的刻苦研习,使祁金刚的书法艺术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质的提升和飞跃,作品质量和艺术表现力日臻成熟,渐达上乘之境。

    祁金刚的书法作品,在汲取他人艺术精华的基础之上,别开生面,独出机杼,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其作品,尤以行草书体最为见长,作品纳“二王”之风而溶于己情,笔墨遒劲,潇洒恣肆,刚柔相济,笔划的起承转接、用墨的枯湿浓淡、整体的谋篇布局等等变化多端而气象万千,观之而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如饮佳酿,如品香茗。诸如他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专门创作的“红日千秋照,乾坤万代红”书法作品,便是此中佳构,整幅作品形神兼备,章法严谨而又灵活,疏而不散,密而不窒;笔势厚重、劲健而又流动,彰显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精湛的创作功底,令人赞叹不已。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书法艺术领域孜孜不倦的辛勤求索,祁金刚收获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等大型展览并获奖,并被多家媒体专题推介。其中,2003年入展纪念武汉市书协成立二十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获铜奖;2006年1月入展第三届“江韵楚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并被武汉美术馆荣誉收藏;2007年9月入展拉萨•武汉书画作品联展;2008年10月入展中国武汉书法家协会赴韩国作品交流展;2008年11月入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武汉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并获提名奖;2009年9月入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武汉市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提名奖;2009年获武汉“黄鹤”群星奖;2010年11月入展首届全国公安消防文联艺术展,作品在首都军事博物馆展出,2010年10月,书法作品《清晨(常建破山封后禅院)》获武汉市文化局书画作品展书法类一等奖;2011年,参加“万人书写大武汉”书展活动,入围前十五名。

    对于政协委员来说,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但他们心里,都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祁金刚2011年10月当选为政协委员,对于这份责任,祁金刚颇有感受,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广泛服务社会。

    祁金刚作为一个文博工作者,在学习到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同时,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赤子,倍受金口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的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做好地方发展与文物保护的调研工作,他走遍过金口的大街小巷,深入了解了金口街的历史风貌,浩荡江河湖泊,绵绵山峦叠翠,槐山之古银杏,惊矶石驳岸,石板古街坊,江心铁板洲,赤矶在战场。禹观山,南屏山,金水闸,还有金口老少耳熟能详的三台八景九庙一庵等今古奇观。同时,金口自古又为军事重镇,三国赤壁鏖战在金口、太平军金口捷报、北伐军金口渡江,这些历史大事,为丰富以军事题材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了丰厚的底蕴。金口地方富饶,交通便利早于汉口城镇,具有独特的经济底蕴和人文底蕴。祁金刚调研后多次与业界人士交流讨论,邀请专业队伍到金口进行调研,为了保护古镇民俗风情、民族风貌、历史文化,加大对金口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他们一致认为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已刻不容缓。

    祁金刚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繁重的工作之中,静心学习和钻研,把工作中的一些收获和心德撰成文稿,为文博事业著书立卷,同时也为江夏文博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与此同时,他不忘履行委员职责,积极谏言献策,为江夏区文联和书法协会的工作和发展挥洒了青春和汗水,这些社会角色与他融为一身,也为他丰富的人生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的工作起点上,我们更期待他以更高的奋斗目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本职工作和政协的舞台上绽放出列火金刚般的光芒!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  赵卉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