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载,行走在古郡阡陌,为农民送上致富宝典,不论烈日风雨;乡野间,与农民促膝交谈,掌握菜情民意,不论晨露晚星;抗灾现场,肩挑背扛,战斗在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区农业局副局长冯国民多年如一日,以一个党员的信念,以一个委员的准则,以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扎根基层默默耕耘,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奉献之歌。
“江夏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都市农业,而发展都市农业的核心就是壮大蔬菜产业。”多年从事蔬菜工作的冯国民委员对于江夏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认识。自从分管蔬菜工作副局长的他一门心思扑在了蔬菜工作上,带领一班人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武嘉大路菜、107精细菜、马法水生菜”的“两纵一横”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江夏蔬菜产业开始显山露水:籽莲种植面积达10万亩,跻身国内最大生产基地;武嘉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成为全省十大农业特色板块之一;南瓜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是省内核心种植基地;常年蔬菜种植47万亩,产量140万吨,是武汉市生产主产区;武汉农业“十二五”规划江夏是最大的“菜篮子”生产基地,新增加面积10万亩;江夏蔬菜年产值16.8亿元,占农民种植业收入的60%,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推手。江夏蔬菜产业开始全面迈入发展快车道。
(一)
1981年,冯国民手握一纸中专文凭,进了江夏区蔬菜公司。他目睹了农民靠一户一小块菜园自给自足,而城市居民吃不上蔬菜的情景,一种责任使他悄悄跑到农民中,教他们种蔬菜。1987年,武汉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在江夏等远城区发展外围基地,江夏区蔬菜办便应运而生,冯国民就是其中的一员。对蔬菜情有独钟的他每天骑自行车,行程七八十里,从纸坊跑到金口通过村干部找到一个农户,和他签下包种子、包技术、包销售合同。那一年,一亩地净赚了3000多元,冯国民带着那位农民,攥着大把的钱,到处现身说法。到1993年,江夏区共发展市级基地5.8万亩,区级基地0.6万亩,种菜农户达3.7万户。
冯国民的大嗓门是在田边地头办培训班时练大的。不仅如此,他还和一家一户签定科技承包合同,从开厢、水情、气候到施肥、病虫害防治,无不手把手地教。那时冯国民才30多岁,他就使江夏的蔬菜业如火如荼。组织上给他记功,任命他为区蔬菜办副主任,而他更看重的是农民喊他农艺师、菜专家。他告诫自己:一定要使出浑身的解数,再也不让农民受穷,更不能让市民象当年买排骨一样站队买蔬菜!
进入21世纪,正是“十五”期间,迎来了江夏蔬菜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2001年,冯国民被任命为区农业局副局长兼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他提出: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市场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手段,培植龙头基地和知名品牌,实现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蔬菜种植中存在的效益低、销售难的问题,冯国民通过跑市场,一方面引进新品种一方面引导农民改变种植模式,由传统的常规栽培逐步向保护地栽培发展,使用地膜和大中小型塑料棚,使南菜北菜在江夏都拥有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反季节菜,提前或延后上市,因其早、鲜、嫩,价格是普通菜的3—5倍。
“安全第一位。”在冯国民的引领下,2010年,全区无公害蔬菜面积达40万亩次,实行无公害蔬菜检测2.8万批次,举办各类各样培训班35场次,印发技术资料1.8万份,在准确做好病虫害测报基础上,推广叶面肥和生物农药种植面积4.9万亩,并积极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在全区共推广太阳能式等杀虫灯6000多盏,并推广应用粘虫板5万片,两项防控面积达20万亩,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蔬菜安全网络开始呈现。
(二)
“急菜农之所急,解菜农之所难,服务菜农之所需。”冯国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江城,江夏蔬菜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自接到暴雪预警,冯国民以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直觉和经验,感到了形势的严峻。他立即通知几个蔬菜主产街镇的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部署抗灾的准备工作。第一场大雪飞舞,他已经带着有关人员下乡察看灾情和抗灾措施的落实情况,沿途指导菜农加固大棚和及时清扫棚上积雪,对棚内蔬菜加强保温、保苗。回来后又与电视台联系,制定抗灾措施在电视上滚动播出,力求抗灾措施做到家喻户晓。随后几天,雪越下越大。他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在菜地间穿梭往返,和菜农们一起参与扫雪、固棚、保温等工作。由于每天说话太多,他的声音就沙哑了。在以后的抗灾和恢复生产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每天都是用沙哑的声音坚持工作,严重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出来,由于没有时间治疗,他仅仅靠随身携带的消炎药和喉片来维持。同志们劝他回去休息,他毅然谢绝了:“我这点毛病和农民遭受的灾害损失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这场大雪,全区16万亩蔬菜基本都被埋在雪里,而多数都达到成熟标准,如果不抓紧上市就会被冻烂,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大白菜,全区有2.3万亩,已基本受冻。他心急如焚,率先在全区提出了抢收大白菜的建议,并雷厉风行马上联系销售渠道和运输车辆及包装袋。由于道路结冰,他设法组织十辆大卡车全部开到区锚链厂安装锚链,等到车子锚链全部安装完毕已是深夜十二点钟了,他才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家。
由于道路结冰,外地蔬菜很难运进来,造成市区内蔬菜紧缺,价格猛涨。他想,何不动员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都到菜地里认购大白菜呢?这样一来既减少了菜农的损失,又能减少中间环节,使蔬菜卖出一个好价钱,使农民减产不减收,同时,又满足了市民也吃到价格相对较便宜的新鲜蔬菜,真是两好合一好。他马上向上级领导报告,获得同意后他马上进行组织,一边分解认购大白菜的数量,一边与产地联系组织货源,仅仅两天时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认购80万公斤大白菜。雪灾期间,全区80%的大白菜都销售一空。
在那场抗击雪灾的30多天里,他不是在地里指导农民恢复大棚,就是在田里帮助农民抢收蔬菜,每天起早出门,摸黑回家,从来没有在办公室里坐过一会。下冻雨的时候,站在菜地里,浑身的衣服都结了冰,成了硬梆梆的一块板,他都顾不上,刺骨的寒风吹得人都不敢伸出手,他却浑然不觉的在菜地里拔开雪堆察看蔬菜受冻程度。他有高血压,他每天靠吃降压药来坚持工作。为了加固钢架大棚,他总是不顾危险在大棚里进进出出。有的大棚被雪压弯了,他大喊一声:“跟我上!”带领大家钻进大棚把撑杆架了起来,使300多个棚子转危为安。
雪停了,天晴了。而他的嗓子嘶哑得话都说不完整,本以为他可以休息一下了,哪知道他心里却牵挂着那些还没有恢复起来的钢架大棚,又到处想办法筹资金、买配件,急农民所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2008年春节刚过,初七一上班他就跑到金口快生菜基地,和那里的负责人一起商讨尽快恢复钢棚措施,尽快抢播一季快生菜来弥补雪灾造成的损失。就这样,他带领同志们在那里帮助他们一干就是十天,还决定新扩展小弓棚种植苋菜、小白菜等快生菜200亩,带动全区抢播快生菜1万亩,抢育蔬菜苗2500万株,推动全区蔬菜生产步入正轨。
2008年2月22日,全国全省农业抗灾恢复生产的现场会在江夏区召开。农业部、省市各级领导都对我区的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有的领导临走之前连说几个好字,这无疑是对我区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他所作工作的肯定。
(三)
冯国民时刻牢记着委员的职责和使命,五年来,他结合自身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为农业发展提出了10多条建议案,撰写了20多篇调研文章,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堪称政协委员的典型。
近年来,江夏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从80年代初的“点点星火”发展到今天的如火如荼,一举跃升为全区暨粮食之后的第二大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效益显著提升,且超越之势明显。在江夏蔬菜产业正值“上升期”的时候,冯国民委员清醒地看到产业发展背后的短板,在深入调查和慎重思考后,他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撰写了《江夏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从江夏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历程、产业优势、制约因素等方面对江夏蔬菜产业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了依托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找准产业转型突破口;因地制宜加大产业投入,改善蔬菜生产硬环境;加快企业引进和项目支持,延长产业链条;瞄准特色效益,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大力普及蔬菜科技,推进蔬菜“三园”建设;密切市场需求,整合销售渠道,实施品牌战略,壮大农民合作组织的六点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
为了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冯国民还通过“自己给自己提案”的办法在获取各界支持的同时自我加压。2009年,冯国民委员提出了《流转土地发展蔬菜规模生产》的建议案,该建议案得到了市农业局、江夏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该提案的主要办理人,冯国民参与起草了《江夏区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获得了区政府通过,从那年起,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支持农业生产,其中大部分扶持蔬菜产业。同时,依托扶持政策,冯国民大力引进社会资本投入蔬菜产业发展,先后指导湖北凡华、武汉沛美达、武汉鼎丰佑泽、胜丰丰庭等多家企业在江夏郑店、山坡流转土地逾万亩,种植时令特色蔬菜,一时间江夏蔬菜成为投资热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四)
在江夏很多村落,大凡种菜的地方,提起冯国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老冯”,不知道的人很少。
“胶鞋、雨伞、降压药。”是老冯多年以来,带着这三件宝,走遍了江夏的沟沟壑壑。“闲不住”的他一年里最少有300天在乡村和农民一起度过。在老冯看来,蔬菜就是他的孩子,就是农民的福祉,和农民在一起,聊的永远都是一个话题。一提起蔬菜,他就眉飞色舞,他一口气如数家珍能报出百种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模式的名称。只要他一到,保准会围上一堆菜农,听他传授技术,俨然就是一场培训。
今年组织安排他在安山镇新窑村驻点,当他了解到个别村民生活困难,他立马在全局组织了“为贫困乡亲出份力”活动,募集善款一万多元,三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得到救助;当他了解到该村村级集体经济困难,马上想方设法争取项目,推鱼池、建加工厂,改种高效作物。据不完全统计,得到过他的帮助的农民逾千人。
今年初,包菜行情陡跌,出现全国性的滞销。当时江夏就有数百亩包菜处于上市期,冯国民看在眼里,愁在心中。他一方面紧急向区领导反映情况,一方面多方联系市场、学校、超市,采取一切办法帮助农民销售。在他的努力下,全区启动了“爱心菜”,学校开来了“直采车”,超市开辟了“专销点”,滞销包菜全部销售,菜农收入得到保障。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为社会做了什么。”冯国民委员心系“三农”、 情牵蔬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江夏蔬菜事业。也正是凭着这样的追求与执着,冯国民和他服务的江夏蔬菜产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认可。200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贺国强先后到江夏金口、郑店实地视察调研;原农业部长孙政才、副部长危朝安、陈晓华,原省委书记罗清泉、现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政协主席杨松等领导多次到江夏视察,对江夏蔬菜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冯国民也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农业部科技推广成果奖、湖北省绿色食品先进工作者、武汉市蔬菜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和区江夏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等多项荣誉。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文史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