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湖北枝江政协委员农民画家黄晓敏的艺术之路

2014-09-21 11:20:50  
字体大小:【

 

    湖北省枝江市政协委员、农民画家黄晓敏,1972年出生于枝江市仙女镇横店村。擅长中国画,曾获湖北省第九届“楚天杯群星奖”成人美术组铜奖、“走向廿一世纪湖北书画展”铜杯。2003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系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 “2007全国中国画展”。2005年,参加中国美术馆等主办的“黎昌第三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获二等作品”(银奖)、情系奥运•当代中国花鸟画大展——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桂华奖(一等奖)。2008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全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作品分别展出于湖北美术学院,甘肃美术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每当回首这半生的艺术之路,他都不禁感慨万分:我幼年家境贫寒,兄弟3人。长兄13岁因溺水去世,余下兄弟2人,一直在家乡学习和生活。高中毕业前我未出过远门。长兄在世时喜好绘画和泥塑,对我影响很深。上学前,我常常涂鸦于废旧纸张和报纸,并且对连环画、小人书情有独钟,不是沉溺于书中的故事情节,就是陶醉于书中人物造型。上学后,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画课本上的范画,常常得到比较良好的成绩。

    初三时,一位从县城转来的学生成为我的同学,我俩都喜欢画画,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常常互相学习、切磋。他从城里带来很多我从来没见过的画册和美术资料,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让人陶醉的精神世界,或者纯净完美,或者神奇诡异。同时他也告诉我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版画,油画……。
    87年9月我初中毕业,同年考入枝江市职业技术高级中学。由于自己有美术特长,所以一直担任班级团委宣传委员。有一次为班里办黑板报,查找资料时,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天津工艺美院山水画函授专业的招生广告,并有全国名家指导。我觉得是一个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决定报名参加。回家和父母商量,在我保证不影响淡水养殖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得到了父母的允许和资金支持。后来,我顺利进入了山水画函授班学习,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理论和传统技法。91年函授结业,同时也拿到了职业高中毕业文凭。

    毕业回乡,我过着辛苦而又乏味的生活。在看不到希望的岁月里,我也去钻研农业技术,尝试农产品销售。因为无法掌握市场行情,也无法容忍无良商贩的利欲熏心,均无功而返。茫然的我只能用画笔来书写心意。家中没有什么美术书籍,我只能从随手可得的报纸上阅读艺术家的成功事迹,对他们的作品心临手追。后来发展到以书信的方式向他们请教,但大多石沉大海。但有时也能幸运地收到热情的回信,并从中收获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最难能可贵的是有时还能收到他们寄给我的作品,作为我临摹学习的范本。这些书信感动着我,也鼓励着我逐渐走出家门,遍访名师。从而,我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与日俱增。
    报纸上绘画名家的专业成就让我羡慕,于是我萌发了送作品参展的想法。并一件件地向外寄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寄出了自己的希望。由于闭门自守,寄出去的作品大多止于初审,偶有进入复审的,最终也是名落孙山。
    2000年,“走向廿一世纪湖北书画展”面向全省征集作品,我得到消息后,创作出大幅中国画《故园》,该作品以我乡村真实生活为素材,画面蕴含有我10年寒窗学习的苦涩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作品创作一气呵成。作品经枝江市文化馆报送到省画展组委会参评。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盼来了获得铜奖的好消息。后来我应邀去武汉参观作品展览,当我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感慨万千,十年寒窗,终有回报。这个成绩不是我奋斗的终点,而是我未来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基石。这个成绩让我坚定了画下去的信心,也让我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至此,我明白:自己要想在绘画这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去拜访名家,寻求指点。武汉就有很多绘画名家,冯今松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于是我有了想拜访他的念头。几经犹豫、深思之后,我义无反顾地带上自己还不太成熟的作品,来到湖北省美术院,因为无人引荐,不敢冒昧登门,只得在外徘徊。在千百遍“进去求教”与“转身回家”之间犹豫不决,最后醒悟,求教不丢人,为什么不去试试?主意拿定,于是勇敢地敲开了冯先生的家门。很幸运的是仰慕已久的大师冯今松先生不仅接见了我,而且对我带去的作品做了详细的点评,并且对其中一件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明了我艺术发展的方向。这次名家拜访成了我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我回家后,遵照先生的指点,我创作的《最后的家园》顺利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当代花鸟画展,并且先后展出于甘肃美术馆和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在北京展出期间,高兴的父母亲卖掉了家里的全部芝麻,凑足了路费,让我踏上北去的列车。平生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和众多的艺术家、学子面对面地交流。北京之行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更拓展了我艺术创作的道路。此后,我创作的作品《花雨》、《暴风雨过后》、《朝晖》、《尘封记忆》、《巴山听雨》等陆续在全国大展中获奖或者展出。至今,共获得全国、省、市级奖项达10余次。
    与其说我的奋斗之路如何艰辛,倒不如说我是如何的幸运。家乡的父老、身边的朋友、像冯老先生那样的良师、还有那些未曾谋面的书信益友。如果不是他们给我众多的关心和爱护,也不会有我的今天。由于在美术求学过程中,我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遗憾,为了不让如今的孩子再去走我那样曲折的求学之路,我有了回馈社会想法。2012年11月,我应邀到宜昌太平溪镇94中学 ,进行了为期10天义务辅导,吃住在学校,与学校的美术老师进行艺术交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学生。今年5月,我又参加了老周场中心学校举办的美术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我沥尽所能,毫不保留地与全校师生交流、探讨、示范。因为我知道,学校师生需要的不仅是我对艺术的认知和启发,更需要的是我自强不息的求学精神。
    希望孩子们能从我蹒跚的步履中看到他们辉煌的未来。


(枝江市政协  方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