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鱼为奔波始化龙——记黄石市下陆区政协委员、黄石大华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刚

2014-09-21 11:21:18  
字体大小:【

 


  时光如电,岁月如歌。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但对于一个有所追求的人来说,却艰辛而漫长。在雄俊的东方山下,美丽的磁湖岸边,他一路走来,走出贫困,走近富足,走向辉煌。20多年的时间也不是很短,在苦涩的泪水与拼搏的汗水中,他一路嬗变而来,从农民到钢铁工人,从小商人到企业家,从生意人到慈善之星。变化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奋斗与奉献。20年来,他以锐意进取、诚信经营、勇往直前的信念,从钢渣处理到环保治理,从矿产品到水泥建材,从经营渔具渔饵到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地拓展行业领域,提升个人修为和企业品质。


  他的人生历程,似乎在诠释着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的进步必须和社会的进步同行,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和时代的发展合拍,唯有如此,才能永葆青春,充满生机,体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他,就是下陆区政协委员、黄石市大华商贸有限公司和武汉鱼归道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刚。


  20年风雨创业路,弹指一挥间。目前,余国刚拥有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水泥建材、矿产品、渔具渔饵等领域,企业主要分布黄石、武汉、鄂州三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生产基地各具特色,生产线各类设备配置先进,生产加工能力充沛,销售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并与华新水泥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近几年来企业发展迅猛,经营收入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今年年产值可超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今年投资兴建的国家级钓鱼竞赛基地顺利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立项,成为党委、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余国刚从一个普通的企业工人,成长为青年创业的带头人,农村致富的领路人,情系社会的热心人。在这华美转身的背后,不知历经了多少奋斗和拼搏、坚韧和执着。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然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处处春意盎然。年轻的心,在这长草的季节,萌动勃发。父亲务工,母亲务农,兄弟六人,家大口阔,经济基础薄弱,是当时余国刚家庭的真实写照。面对家庭困难的现实条件,排行老五的余国刚总是在苦苦思索,梦想着改变现状。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是一个崇尚成功的时代,这是一个梦想开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唯有抢抓机遇,才能带来成功,唯有顺应时势,才能造就英雄。1992年9月,刚满20岁的余国刚毅然辞去了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工作,真正成为一名下海的弄潮儿。那些日子,他起早贪黑,摸爬滚打,由于诚恳待人,诚信经营,逐渐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也挣得了第一桶金。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99年,当余国刚准备投资治理一座钢渣山的时候,闻者无不窃窃私语: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而不久后全国钢铁行业开展学习劳模李双良治理渣山,化废为宝的消息传来,人们才突然明白,原来身边的渣山是个宝山啊。


  这座钢渣山形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几乎与余国刚同时代出生成长。一家万人大厂、国家地方骨干钢铁厂,在为国家奉献钢铁和财富的同时,也把污染留在了附近的村庄。他们把钢铁炼成后形成的工业垃圾就近堆放,逐渐堆积如山,占地面积超过了80亩。


  余国刚就生活在这个钢铁厂附近的村庄。年幼的余国刚每次经过这座寸草不生的大山,就想,这里面有没有藏着什么宝贝呢?童年的疑问一直萦绕着余国刚。


  此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听到一个生意伙伴无意中说起废弃的钢渣可以进行治理,并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的时候,刹那间触动了余国刚敏感的神经,仿佛打开了又一扇“阿里巴巴”财富之门。


  他迅速与这家钢厂的建材公司联系,了解学习钢渣治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法,并诚恳交换意见,投资渣山的治理,最终取得了20%的开发治理份额。


  投资建厂、上生产线、招贤纳士,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家新型建材厂出现在人们面前,当年处理钢渣3万吨,实现产值30万元。当那些曾经污染家乡土地的垃圾在生产线上再次被分类出炼钢料、水泥料和路基料的时候,余国刚兴奋无比。因为他知道,这与财富无关。那些一点点消失的渣山,预示着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可以重现。


  “余公移山”的故事一时间传遍了四里八乡。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抢得先机,往往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但是,诚信才是一个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所在。余国刚的骨子里流淌着农民和工人朴实无华的血液。2001年春天,余国刚到钢厂提货,发现自己运钢渣的货车上竟然埋藏着不少废钢。他顿时大声喊了起来:“停下来、停下来,把废钢拣下来。”装货和运货的工人不由地暗笑起来:“哪有这么傻的老板?白送的钱都不要啊。”当时,废钢渣的行情是35元/吨,而废钢的行情则是2000元/吨。这一幕情景,刚好被新任命的厂长看到,他问清楚了这个“傻老板”的名字后,才默默地走开。


  不久,在钢厂干部大会上,厂长提到了余国刚的名字,并说,对这样讲诚信的人,可以放心地和他做生意。


  凭借诚信为本的理念,余国刚的业务量迅速扩大。许多企业负责人甚至专门找他做生意,并成为生活中的朋友。2004年,余国刚成立了黄石大华商贸有限公司,主营水泥配料贸易。随即,成立了鄂州砂岩厂,进一步丰富了建材产品种类,增强了企业竞争实力。


  在占据铁山、鄂州地区水泥配料市场超强份额后,余国刚积极与华新水泥集团建立联系。在持续垫付运输费用、低价供货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守合同、重信誉”,如期送货。致力于树百年品质的华新集团看好这样的伙伴,2007年与大华公司签订了战略性合作协议。


  黄石因石得名,因矿闻名,因矿建厂,因企兴市。“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诗仙李白为这片矿冶之地描绘的一幅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图景。建市以来,矿冶之城工厂遍地开花,最鼎盛的时期,有2300多个大大小小的烟囱,每个月每平方公里降尘90吨以上。作为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余国刚决定从自己做起,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006年,他远赴安徽铜陵,请来环保专家,并投资100多万元购置脱水等环保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治理废水、污泥等污染,成为全省第一家开展钢渣环保治理的私营企业。


  “财富来自社会,应该回报社会。”只要群众有困难,余国刚都会给予帮扶,让有实际困难的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3年,他为老鹳庙村捐款3万元,2005年,他为王寿村捐款2万元,2009年,他为失学学生捐款2万元,2010年,他又捐款13万元,修建水泥路500米,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他慈善之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许和掌声,他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下陆区首届慈善之星的荣誉。


  “职工是企业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余国刚非常善待企业员工,修建职工休息室、创业初期借钱发工资、经常与员工谈心交流、采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20多年来,企业员工人数从过十到超百,工资水平从800元到3000元,一批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憧憬。他们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市场大潮中团结成为一个坚强的集体。“在2000年最困难的时候,我曾想到放弃,但员工们给我打气,共度难关,就这样坚持到现在。”余国刚想到这里,眼中不禁潮湿起来。


  随着2010年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建设黄石、发展黄石,将黄石打造成为“矿冶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已经成为黄石广大市民的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作为黄石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余国刚深深意识到,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抓住文化的灵魂,把黄石的资源优势、文化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城市文化营销,充分发挥文化的经济属性,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黄石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于是,一个打造全国生态休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的构想由蓝图迅速成为了现实。而这一决策的形成和实施,与一个流传千万年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余国刚经常笑称自己是黄石的土著人和原乡人,喜欢自然原野的他几乎跑遍了黄石的每一处角落。一段时间,他迷恋上了钓鱼,黄石及其周边的水域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通过钓鱼,他逐渐接触到“渔乐圈”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据了解,黄石垂钓爱好者有几万之众,在今年全国钓协评出的“全国36位钓鱼大师”中,仅黄石一地就拥有5位。


  “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自然条件赋予黄石垂钓文化在民间的普及。由于没有标准的钓鱼竞技场地,大多数爱好者只能四处野钓,高手则要远赴他乡切磋技艺。特别是在今年初的“通达杯”钓鱼大赛上,作为参赛者,余国刚痛心地发现,拥有磁湖这一若大城中湖的黄石市,竟然没有一家象样的比赛场地。


  余国刚决定再吃螃蟹,开风气之先,借磁湖宝地,建设一处国家级标准钓鱼竞技基地。为此,他疯狂地学习垂钓文化知识,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规律。


  一个人如果把他的爱好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上,并与推动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由爱好迸发出的能量无可限量。


   于是,他像着了魔一样,到处游说宣传垂钓文化,并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这一构想和蓝图:


  对个人而言,垂钓作为一项情趣高雅的文化体育活动,寓运动于娱乐之中。古今中外,凡是参加过垂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身心上得到无穷的乐趣和有效的锻炼。一是动,在钓鱼情趣的诱惑下,钓者心甘情愿地运动,人变得手勤、腿勤、眼勤、耳勤、脑勤。二是静,静观鱼漂之时可以将人世间的烦恼、生活中的苦闷、工作中的紧张情绪一扫而光,从而静心养神、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三是乐,钓到鱼后的成就感和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四是知,钓鱼同其他工作生活一样,也需要了解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五是康,置身于江河湖畔,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很多,而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垂钓者经常吸入带有很多负离子的空气,有防病、调整神经、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


  对经济而言,通过举办全国性钓鱼竞技赛事,可以有效形成“注意力经济”。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地方经济能否取得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对这个地方的关注程度,独具特色的赛事,就是一种典型的“注意力经济”。通过举办国家级比赛,可以对黄石文化、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集中的展示,可以吸引国际国内更多的目光关注,可以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吸引更多的客商来黄投资,吸引更多的项目来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黄观光,推动我市各个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开发、大发展。以此为平台,发挥“聚集效应”、“放大效应”,进一步提升黄石的名气、聚集更多人气、汇拢各方财气,加快黄石经济转型的步伐,推动“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


  对社会而言,余国刚总拿自己亲身经历说事。前几年,由于染上打牌赌博的不良嗜好,既伤身体,又伤朋友之间的感情,还闹得家庭纠纷不断、夫妻不和。自从喜欢上垂钓后,不仅戒掉了赌博恶习,还锻炼了身体,也拓展了社交圈子,家庭生活也变得和谐起来。许多钓友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家庭和睦了,无疑给建设和谐社会增添了益生细胞。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余国刚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方方面面的人们,得到了上级的关注和支持。国家级标准钓鱼竞教基地(黄石)项目顺利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的实地勘察并批准立项,市委市政府和下陆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都对这个项目给予极大关心,市政府将磁湖团城山一处20亩的水域划拨用于赛池建设。


  余国刚则从个人账户中挤出300万元的资金作为首期投入,于今年4月份启动工程建设。半年多来,他如同拼命三郎,几乎吃住在工地,日夜施工,抢抓工期,加快进度,如今基地已见雏形。今年12月底,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办,武汉鱼归道有限公司承办的的全国俱乐部杯钓鱼比赛将在美丽的磁湖举行。届时,四个国家级标准的钓鱼竞技赛池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可同时容纳600人进行比赛。而磁湖得天独厚的环境,又能够开展抛杆比赛。垂钓文化的充分展现,必将为磁湖增色不少。


  从明年开始,这个国家级标准钓鱼竞技基地除每年举办6次以上的全国大赛外,还将吸引全国众多企业投入其中。现在,就已经有10场企业赞助比赛早早排队。磁湖岸边,将不间断地上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古风今韵。


  初步预计,这个基地每年将接待来黄代表队、选手和游客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而从古至今,钟情垂钓的名商巨贾不乏其人。由此所带来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则难以估量。


  2011年11月9日,在黄石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中国•黄石第二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国际乒乓节筹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王建鸣表示,办节的实质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就是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余国刚承办的2012年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则在会议上被指定为节会的重要项目。


  展望新的发展目标,余国刚信心百倍,他表示,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号召,以国家级标准钓鱼竞技基地为核心,通过高水平举办好全国性钓鱼高端赛事,打造钓鱼竞技网络和纸质传播平台,兴办钓鱼培训学校,建设鱼类博物馆,兴建垂钓文化雕塑,进一步丰富磁湖生态环境,打造全国生态休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进一步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城市魅力,为加快建设文明秀美宜居新黄石作出新贡献。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是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唯有乘风破浪者,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他们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自觉地端放在时代的弯弓之上,向着太阳的方向,飞翔,飞翔,飞翔!


  唯有这样的飞翔,是青春的飞翔,是有力度的飞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黄石国家级标准钓鱼竞教基地



(黄石市下陆区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