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不老”的朱葆和——记武穴市政协老干支部书记朱葆和

2014-09-21 11:22:07  
字体大小:【

 

    世间有种东西可称之为不老,那就是人的一种精神,一种乐于奉献,至诚至爱的精神,一种崇高向善的精神。武穴市政协老干支部书记朱葆和就具备这种精神,在当地广为传颂。


文心不老


    熟悉武穴市政协原副主席朱葆和的人知道,他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妻贤子孝,不料晚年家遭不幸,痛失唯一亲子。面临即将退休,很多人不免替他担忧:不打牌、不钓鱼、不下棋,又没儿孙绕膝,他将如何打发退休生活?惟一的业余爱好是民间文学,他有一颗“文心” ,应邀担任武穴市民协名誉主席,可这是个虚职,但他却干得十分卖力。民协是个群团组织,一无权二无钱,干的却是传承和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大事。


    退休后,朱葆和一心扑在繁荣和发展当地民间文化事业上,与民协一班人制订发展规划,首先创办民协会刊《大众故事》杂志,以“吴楚特色、大众文化、百姓趣味”为办刊主旨,先后刊发各类民间故事、新故事及笑话幽默1800余篇,380余万字,为宣传和推介美丽武穴,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省民协主席傅广典高度评价说:“一个县级市民协能够编辑出版这本图文并茂、特色突出的杂志,在全省乃至全国是个首创”。


    朱葆和进一步制定出融“吴楚文化,名人故里,渔樵耕读,禅意佛国、民俗风情、都市休闲、锦绣田园、浪漫武穴”于一炉的“吴楚民俗博物村”实施方案,推动了武穴市旅游业深度开发与纵深发展。其次,在全市开展民间传统器物普查搜集工作中,他组织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深入田头地边、走村串户、开展民间传统器物大普查工作,历时5个月,共普查、搜集、整编出民间器物2.8万余件,被《中国文艺报》报道后,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称赞此举“在全国开创先河”。他组织骨干,利用业余时间,无偿筹资编辑出版了《武穴民间传统器物》一书,成为一部抢救性的民间文物史料。


    在朱葆和的主持下,民协工作有声有色,省民间文学专家学者多次莅临武穴调研,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吴楚民间文化研究基地,省文联聘任朱葆和为总干亊长,将民间文化视角延伸到更广泛的地域、更宽阔的领域。《湖北日报》在头版报眼上予以报道,荆楚网、长江网等主流媒体发表消息,引起全社会深度关注。


痴心不老


    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朱葆和不但没有因家庭的变故而悲观消沉,反而以更加执着的精神,投身于民间文艺事业,老当益壮,干一行、爱一行、创新-行、出色一行 。


    人们不禁要问,文艺工作是大家的事情,你一个退休干部,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一没有名气,二没有利好,办事还得四处求人,甚至费力不讨好,究竟图个什么?朱葆和很风趣地说:“数十年来跟着党,人民利益记心上。文化工作俺热爱,老有所为新风尚。”


    众所周知,从事民间文学的发掘、保护和整理工作,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资金作支撑。武穴市的民间文学矿藏十分丰富,广大民间文间文艺工作者坚持田野作业,共收集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共15360篇首,可称得上“口头文学” 的浩大工程。当时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朱葆和带领民协“一班人”,开展民间文化抢救性工作,自己带头捐资2万元,市民协26名成员共筹资近40万元,前后花了近10年的时间,他逐篇逐篇地修改、审定和编纂,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用他老伴的话说,“头发白了,人劳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朱葆和主编的《武穴市民间文学集成 》共4套16本,400余万字,得以公开出版发行,使当地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省文联和省民协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武穴民协成立十年来,在朱葆和的带领下,创出湖北 “十个第一”, 成为全省“成员最多,实力最雄,出版最丰,获奖最多,申遗最广、创新最优”的县级市民协组织,先后有9位同志被吸收国家级会员,43位同志被吸收省级会员,成为全省拥有民协会员最多的县市,武穴市民协和他本人年年被省民协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并荣获中国民协“金马奖” 。


    朱葆和一片痴心向夕阳。正是他能做事肯做事,不计得失,所以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他在社会上兼了很多需要他辛勤付出的职务,如市政协休干支部书记、武穴市京剧票友协会名誉主席、武穴中学 1963届同学联谊会会长、市财税学会会长和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等等,他都乐意着干,并且做得有声有色。他担任同学会长后,经常与同学们联系,掌握情况,联络感情,开展“老有所为,写诗赋文”活动,抒发自己情感,回忆往事,写出风雨人生。老同学们勤写作,练书法,搞绘画,彻底从过去下乡钓鱼,上桌打牌,闲逛骂街等不良陋习中解脱出来,让每天充满乐趣,充满意义。朱葆和带头著书立说,还创办会刊《同学老年》杂志,让同学的作品有一个发表的平台。在300名同学中,有200名写出诗文和书法,在全国6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有30多名同学出版诗词等专集,在老年同学中形成“琴棋书画,写诗赋文”新风。2008年5月,在政协老干党支部选举会上,大家一致推选朱葆和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不负众望,组织大家毎月15日定期学习。每次活动,他带头写作,抒发出自己真实感情,每人交出一两件作品,编辑成册,发给大家学习,培养出老干写作兴趣。在他的影响下,市政协20多名老干或著书或书画,已出版10多本专集,连年在当地评为“先进休干支部”。 朱葆和遇事以自己一言一行来影响别人,带动别人。在财税学会,他经常组织会员开展写诗斌文竞赛、评出一二三奖进行奖励,还开展学术演讲、诗歌、书法、展览、结集出版会员文学作品集。他策划并主持编辑出版《财税一家人》文集, 200多名干部职工写出诗歌散文,人生纪实200余篇,提升了正能量。他还组织老年科技工作者,深入科技实验基地的企业、厂矿学校实地采访,写出30多篇高质量科普作品、被上级报刊杂志发表,有10多篇获得省地市奖励。


    在朱葆和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市有400多名退休老人喜欢上“舞文弄墨” ,走上文艺创作道路,带出老年作者群。


爱心不老


    朱葆和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他没有子女,却把他人的孩子当成亲人。他每年组织老干和老同学开展献爱心活动,共捐款和筹资40余万元,资助10多名贫困生念完大学; 与此同时,他还联系15家贫困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他还向市图书馆捐赠自己珍藏图书2000册,价值5万多元。并将自己荣获武穴市首届“超人文艺奖”的奖金3000元全部捐献给市群众文化事业。


    朱葆和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利,我就热心去做,并且做好。”他热心文化事业,默默无闻奉献。当市民协出版《吴楚民间文化研究》文集时资金困难,朱葆和自己带头掏腰包。民协有4位会员出书,手头资金不足,他主动筹资,帮助他人实现出书梦想。


    朱葆和不图名不图利,就是可得的钱物他也推辞。他是注册会计师、高级财税师和高级经济师,在财税战线工作34年,是有名的行家。退休后,有许多单位和老部下以高薪聘请他,不让他上班,只挂个名,有的单位只要他放个证件就可得到丰厚的报酬,而他竟不为所动,一分钱的外块也不捞。


    他年近古稀,身体不好,先后动过两次大手术,家里还有九十高龄的老母,家庭生活亦不宽裕。但他却以一颗向善之心,为他人着想。每每有大的灾难发生,他以一个“退休老人” 的名义,向灾区人民捐上自己省吃俭用的工资,奉献爱心。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在当天就向灾区捐款1000元。无论在职还是退休,他先后向国内灾区人民捐献爱心近百次,金额达20余万元。


    一片冰心在玉壶。1969年朱葆和在石佛寺镇孙福二村搞路线教育,至今己45年,可他一直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有啥困难及时帮助 。2013年,朱葆和得知村里泵站老化,不能使用,影响农田灌溉。他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募集资金10万元重建泵站,确保全村旱涝无忧。村里小学改建,资金不足,他又筹资确保小学顺利建成。村里弯曲泥泞路需要修筑,朱葆和找有关部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硬是打动人家帮扶10万元建成通村公路。朱葆和了解群众渇求文化,他又联系有关部门,扶持5万元,建起村中文化广场,添置文娱设施,现在一到晚上,广场灯光闪烁,热闹非凡,有玩的,有看的,有跳的,有唱的,群众文化活跃,成为村里文化娱乐中心。


    中共武穴市委书记吴美景在听取朱葆和同志的先进事迹介绍后,动情地说:“不老的朱葆和!”


    是的,朱葆和年近古稀,确实老了。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老,不懈追求文化事业的心态不老,一颗向善之心不老,永远激励人们朝着“中国梦”的前景去拚搏,去奋斗。


(武穴市政协  罗程 余辉 林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