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名句流传至今。松滋市关洲村也以之得名。这个村子四周低丘延绵,南河穿村而过。为数不多的农田,传统种植水稻、油菜。茂密的山林间,柑橘蜜柚渐成新兴产业。数百户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恬静而古朴。
随着洈水快速旅游通道横穿村落,给关洲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省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联系点的确定,也让来自不同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们,深入到关洲村的田间地头,和村民们面对面的沟通,倾听民声民意,了解村民的所思所盼。从湾子,到稻场,从门前,到田头,多次的微协商,连续的几轮调研,确定了“改善人居环境、改造高标准农田”的初步设想。
按照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构想,关洲村将集并土地,流转土地,兴建“诗经文化广场”,打造户外婚纱摄影基地;在关王庙、潘家洲修建农副产品展示馆;开发共享食堂、共享堰塘、共享菜地、共享采摘园。借助改善人居环境和改造高标准农田的契机,建设富有诗经意境的美丽乡村。
而在土地踏勘的过程中,委员们骤然发现,如果按照预定的方案实施高标准农田的升级改造,牵扯到农田范围内60多个坟地的迁移。这些坟地,有的上溯到五代以上,一家不同意,就不能动工。尤其是在当地,有着“宁可拆祖屋,不可迁祖坟”的讲究,更有“三年不动新坟”的说法。
“我这是学剃头就遇到络腮胡。”村支书彭圣奎为之苦恼不堪。既要做通村民的工作,又要及时有效的推进农田改造,还要平稳的迁坟,村里的一班人都头疼不已。
“你们不要急躁,先把农田改造后的效果图做出来,就放在居住集中的潘家湾。让父老乡亲们多了解,冷静一段时间后,我们耐心和群众面对面沟通,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这个方案群众一定会认可的。”市政协领导给出建议。
2023年5月23日,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相关市直部门,王家桥镇的所有市政协委员、镇委书记、镇长、村两委的干部们和关洲村近百名村民代表一起,在潘家湾召开“湾子会”,就迁坟一事现场协商。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这些坟地里葬的都是我们的先人,你们说要迁坟,那就让我死在你们的面前。”协商会刚一开始,一个70多岁的老人就脸红脖子粗的站起来,几乎是嘶声力竭的吼了出来。
“老人家您先别激动。气坏了身子可不好。”镇委书记易金红连忙站起,和颜悦色的对老人说,“我们今天不是说一定要迁坟,而是在一起商量这个事情。有什么话,我们好好地说,小声音也可以说大话。大家有什么想法,我们都心平气和的一起协商。”
村支书彭圣奎站起来,面向村民们作出解释。他说,“各位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们,我担任村支书也有几年了,大家对我多少有些了解。我们先不说迁坟的事情,我先把农田改造后,这些地方要建设什么样子,让大家看看。”
彭书记借助电脑,将PPT慢速的播放,自己用方言进行介绍。这一举动,让会场安静不少。彭圣奎说,“我和部分的村民代表,到附近以前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乡镇和村去考察过,有的地方没有迁坟,那些坟地就被平整,逢年过节,春节、清明,要去上坟,都找不到地方。有的地方就是集中迁坟,村里建设公墓,过节时候也很方便。”
这一席话,让现场安静了些许。片刻过后,有村民站起提出质疑,“这些祖辈的坟要迁到哪里?如果要迁移,是村里出钱我们自己迁移,还是统一行动?”
“如果关洲要建设公墓,我们民政局不仅给予资金扶持,还派出有经验的专家到村里来协助选址和建设。”市民政局局长王德松现场表态,并表明了建设公墓在殡葬改革后的好处。
“我们年轻人肯定是支持建公墓的。但是,村里能不能组织还健在的老人们,到新建的公墓墓地考察?能不能依照我们当地的习俗,选定黄道吉日,统一迁坟?”一个年轻人提出疑问。
“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都可以拍板决定。我是村支书,我带头,第一个迁我爷爷奶奶的坟地。然后,大家按照坟地排定的标号,一个一个的迁。”村支书彭圣奎现场表态,在场的村民们也纷纷表示,同意迁坟。
一次“湾子会”,解决了一个老大难。而政协委员的深度参与,也让迁坟难题迎刃而解。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一线协商”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如今漫步村湾,美丽乡村入画来,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村道干净笔直、蜜柚基地成行连片、农家小院精美舒适……呈现出一幅水清、路洁、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相同的故事,也在松滋各地展开。在社区,“挑水湾”的三口臭水塘,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开挖成当家堰。附近民居的下水道、断头路,也得到整治。在邻近的乐乡街道、新江口街道,“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的故事也在精彩上演。松滋蜜柚产业的发展,乡村农家餐饮的未来走向,都成为“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的话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的意境,正在关洲成为现实。“共同缔造”的动人故事,也在延续。山水田园,如诗如画,秀美的关洲,不仅是“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的试验点,更是秀美乡村的最美缩影。诗经里的乡村,正徐徐铺展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松滋市王家桥镇 裴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