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民政协的五篇重要文献

2024-08-07 15:52:18   来源:《湖北政协》杂志   作者:梅雪  
字体大小:【

今年是政协成立75周年。近期,笔者重读政协重要文献,五篇用力较勤。捧读巨制,问道经典,偶有拾得,不亦乐乎。


《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这是毛泽东同志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的谈话要点,为中央统战部保存的讲话记录稿,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中央档案馆另保存有一份这次谈话的传达记录稿,主要内容收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这篇重要文献深刻阐述了政协的性质和其他一系列重要问题


这个谈话的背景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作为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第一届人民政协圆满完成历史使命。政协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存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党内外一些同志产生了困惑。1954年12月19日,在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毛泽东同志召集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围绕“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发表了谈话。


这篇重要文献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政协的代表性著作,指明了人大成立后政协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政协事业发展定下了基调,特别是对政协性质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奠定了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石。


有了人大,还要不要政协,涉及到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我国政治体制的架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阐述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人大的代表性和政协的代表性都很大,虽各不相同,但相互补充,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二是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和政协作为协商机关,在我国政治体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在这篇重要文献中还阐述了党委和政府的定位,这就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四大家”政治体制的基础和格局。


政协是国家机关,还是人民团体,涉及到政协的性质和定位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党派性的,它的成员主要是党派、团体推出的代表。”毛泽东同志关于政协是统战组织、党派机关、协商机关的阐述,为确立政协性质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范式、理论范式、话语范式奠定了重要基础。


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是政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至关重要的、第一位的问题,是政协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政协正是由此出发远行的。不搞清楚这个重大问题,政协就不能正确地前进。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说政协“主要的问题是政协的性质问题,是国家机关还是人民团体”,道理就在这里。谈话关于政协性质的阐述,奠定了政协事业正确发展、繁荣发展、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石。70多年来,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一直是中共中央对政协的根本性要求。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要西方那种两院制、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的政治模式和政治制度。


与政协性质相关联的,是政协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在谈话中将政协的任务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协商国际问题、商量候选人名单、提意见、协调关系、学习马列主义。这里面蕴含着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


“民主是商量办事”,不论是国际问题,还是候选人名单,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关系,政协都可商量、都要协商,“政协委员提意见,特别是发议论,说闲话,只要不是破坏性的意见,只要是建设性的意见,即使是错误的,提了也有好处。提意见是合乎章程的”。毛泽东同志这里讲的是任务,也是方法,就是用商量的办法开展民主工作,从而把民主和商量(协商)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如果更深入地探究,“民主是商量办事”蕴含的深刻思想是,商量(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方式,中国不搞美西方那种“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那不是真正的民主)。笔者认为,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源头就在这里。


国家“内部关系要经常调整,政协要负担起这个任务。我们的国家内部是团结的,但不是说没有矛盾,因此需要加以调整”。“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但还要懂得去运用在此基础上的广泛的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样动员起来的力量就会更多了。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整国家各方面关系的深刻论述,为政协实行大团结大联合,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共襄民族复兴合力,给予了理论指导。


提倡“学习马列主义”,但“学习是自愿的,不能强制”。把学习列为政协的五大任务之一,明确党外人士学习是自愿学习、自我教育,这是针对政协特点提出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远见卓识。70多年来,无论政协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学习始终是政协的重要经常性工作,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协组织的上下关系,不成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究竟如何搞,还要创造经验。”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观点,对于各级政协组织有效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给予了重要指导。


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献高屋建瓴,内容极其丰富,思想极其深刻,是政协理论的开源之篇、奠基之作。学习和研究政协的理论和政策,这是一篇绕不开的重要文献。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这篇重要文献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政协的任务和其他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刻揭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协履职重要原则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是新时期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政协事业开创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政协的代表性著作。


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召开的时候,我国已迈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要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同时,在经历长时间工作停滞后、即将迎来成立30周年的政协在新时期的工作如何破题,也需要找到正确方向。由此,推动政协工作转型,是在新时期刚刚开启时政协面临的重要课题。


政协最本质的属性在于它是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均发生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变化,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锚定其任务的基础和前提。邓小平同志在这篇重要文献中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对此作了分析,提出:“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个新的判断,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统战工作和政协工作的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政协工作向何处转型?邓小平同志说:“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把政协的任务同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联系起来,是邓小平同志指导新时期政协工作的重要思路。政协要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个要求蕴含和体现了政协履职的重要原则,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就为新时期政协工作找到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赋予政协以重大职责和使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政协的重要履职原则、履职方向、履职主线。


政协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邓小平同志在这篇重要文献中阐发了很多理论观点:


要发扬民主。“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在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人民政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他还提出,要“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这些阐述拓展和深化了政协性质,为政协章程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确立为政协的基本性质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要协商监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需要政协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发挥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在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和监督的作用。”这些阐述实际上提出了新时期政协的两项主要职能,即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对于政协活跃开展工作、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增强团结。“要在人民内部广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协在这一工作中无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要发扬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传统,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继续进行思想改造的工作,帮助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共同基础上不断增强团结,取得新的进步。”这个阐述对政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团结、广泛凝聚共识提出了明确要求,拓宽了政协工作思路。沿着这样的思路,这篇重要文献对政协提出了两项新要求:一是“应当积极开展工作,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二是“要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国际朋友的友好往来,为发展国际反侵略扩张的统一战线作出自己的努力”。这就为政协开展港澳台侨和对外交往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邓小平同志还推动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主持修订政协章程,在总结政协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八二章程”对政协的性质、任务、职能以及工作总则、组织总则等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新时期政协事业发展确立了科学制度规范。这是一部比较完备的章程,其确定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一直沿用至今。二是将政协性质作用载入宪法,“八二宪法”在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个权威表述也一直沿用至今,为政协工作提供了坚实宪法保障。


《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1999年9月22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二卷)。这篇重要文献深刻阐述了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和其他一系列重要问题


1999年是政协成立50周年。9月22日,中央隆重召开庆祝政协成立50周年大会,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召开庆祝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作了讲话。此后,逢五逢十,中央都要召开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都要发表讲话,这种安排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日益迫切,一方面需要加强民主政治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推动民主的实践创新。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地位日益突出。江泽民同志多次就政协工作发表讲话,阐发了许多重要思想。《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这篇重要文献,集其政协思想理论观点之大成,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政协的代表性著作。


江泽民同志这篇重要文献总结了政协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宝贵经验、优良传统,提出:“人民政协五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早在1991年,江泽民同志就提出:“人民政协工作涉及范围很广,但主题是两个,这就是团结和民主。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政协工作就做出了成效。”提出团结和民主是政协的两大主题,是江泽民同志对政协历史的科学总结、对政协理论的重大贡献,对政协事业继往开来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江泽民同志这篇重要文献的主旨,《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以《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为题收入这篇重要文献,大概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团结之作为主题,是政协性质的必然要求。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促进统一战线各方面形成共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协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合作共事。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要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促进在广泛协商中凝聚共识、增进团结。团结是政协性质所系、工作之要。民主之作为主题,同样是政协性质的必然要求。政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靠民主的方法、商量的办法,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作用,更要靠民主的方法、商量的办法。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政协这一民主形式,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理论创新。


两种重要民主形式的理论和协商民主的作用。1991年,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一个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民主,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一个是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这两者都至关重要、不可缺少。”两种重要民主形式中,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协商民主,在1999年这篇重要文献中说:“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坚持并不断完善这种民主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提出坚持并不断完善协商民主这种民主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指明了协商民主这个重要方向,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的重大贡献。


政协协商的优势作用和协商于决策之前的重要原则。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这篇重要文献中提出:“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人才集聚,联系广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实行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在1993年全国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按规定应该同人民政协协商的问题,一定要在决策之前同人民政协协商,并在协商中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这应该成为各级党委工作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这些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政协作为我国重要民主形式的性质地位、优势作用、基本原则,为政协更好发挥协商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和政协的作用。在1990年全国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这样一种政治体制集中体现了我国广泛的人民民主。”由此可见,党委领导、政协协商、人大决策、政府执行,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这就为深化对人民政协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全国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提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结和民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团结是目的,发扬民主必须以团结为价值取向,中国不搞西方那种为坚持而坚持、为反对而反对的偏执型民主;民主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有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团结才更有力量,不发扬民主,就难有共识,没有共识,团结的基础是不牢固的,这是民主的价值所在。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文选》(第三卷)以《人民政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造》为题,收入了这篇讲话的一部分内容。这篇重要文献深刻阐述了政协职能系统规范和其他一系列重要问题


中共十六大后的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年。胡锦涛同志作这篇讲话时,人民政协已走过了60年的奋斗历程。随着政协事业的推进和履职工作的展开,中国共产党对政协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政协履职进入到系统规范的新阶段。庆祝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总结新时期以来政协履职经验,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提出了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是胡锦涛同志关于政协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这篇重要文献提出了“两个伟大”的重大论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这就阐明了政协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标志着对政协理论的认识到达一个新高度。文献对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政协的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提出:“要把人民政协理论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加大对领导干部有关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知识培训力度。”


改革开放后,政协的理论研究就已经开始,取得许多成果,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包括一些多年从事统战、政协工作的同志,对政协有无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作指导这个问题存在争议。随着政协事业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业界在政协理论的问题上逐步形成共识。2004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为人民政协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中共主要领导人中,这是第一篇明确政协理论指导地位的文献。政协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由此方兴未艾、深入推进,为政协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支撑。


这篇重要文献的一个突出贡献是,阐述了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把人民政协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部署和推进。”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自觉”,即各级党委“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更好发挥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要自觉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工作,自觉围绕党和国家决策部署谋划工作,始终做到同党和国家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工作一致,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作出贡献”。把政协事业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部署和推进,是这篇重要文献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无论是阐述政协历史功绩,还是部署政协工作,特别是总结政协历史经验,文献都跳出了以往“就政协论政协”的模式,体现了更宽更广的视角,深化了对政协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邓小平同志主持制定“八二章程”,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时,中央先后批转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规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中共十六大后,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持续深入推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升政协履职及其制度建设的定位。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提出:“必须进一步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是保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04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把政协履职“三化”建设上升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把开展政协主要职能上升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这是胡锦涛同志的理论贡献。


厘清政协主要职能性质、定位和作用。2004年在庆祝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提出:“政治协商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政领导机关经常听取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在2009年这篇重要文献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支持政协履职的原则和方向:“规范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和层次,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积极探索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积极采纳人民政协提出的真知灼见,真正使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成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改进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


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2004年修订的政协章程第一次明确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并对其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2006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三项主要职能的基本属性、主要内容、主要形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第一次专门就政协工作颁发的文件。这一时期,全国政协制定或修订《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委员视察工作条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八项规章制度。


《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2024年3月1日)。这篇重要文献发表于《求是》杂志2024年第5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这篇重要文献深刻阐述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这个政协的时代使命和其他一系列重要问题


中共十八大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围绕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发展了政协理论,全面指导了政协事业。刊于《求是》杂志的这篇重要文献共21个节录,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11篇文稿,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给出了基本思路,共八个方面。笔者认为,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是工作基石,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是时代使命,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制度职责,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是中心环节,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是工作主线,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价值追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是基础保障。八个方面构成一个系统完整、逻辑贯通、结构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一个很重大的创新点,即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笔者认为这是贯穿这篇重要文献的着力重点,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着力重点。这方面的思想,是以建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为逻辑起点逐步深入展开的。


中国共产党关于协商和民主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正式提出“协商民主”这一政治范畴是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报告。在庆祝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政策。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重大任务,“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提法,它突出地表明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协商民主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从世情看,我国要抵御美西方国家的民主鼓噪;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从社情看,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是极其重要的一招。


刊于《求是》杂志的这篇重要文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就明确了协商民主的基本属性。2015年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给协商民主下了一个定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这个定义内容十分丰富:协商民主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其他政治实体;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内部各方面,不是一方面;协商民主的内容,是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协商;协商民主的原则,是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不是事后通报;协商民主的目的,是形成共识,不是扩大分歧;协商民主的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不是可有可无的,当然它也不是唯一的。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关键是要有制度化的参与实践。在这篇重要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在协商民主的7条渠道中,政协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庆祝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刊于《求是》杂志的这篇重要文献提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把政协定位为专门协商机构,这既是关于政协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之所以有中国特色,之所以有别于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有了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政协,这就大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民主政治中的话语权。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提出的时代要求,是政协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政协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开展民主监督。”这些重要阐述,为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指明方向和路径。


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行职能全过程,这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运用好,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核心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方法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条件是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这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就是说,协商的本质和目的是达成共识,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要通过协商,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下去,使党的主张成为各族各界的共识;把各族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起来,找到社会各界的最大公约数;把各方面关系协调好,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凝聚共识是政协一件十分重要但又不易做好的工作,要坚持凝聚共识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说教,而是互动式的协商讨论;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见影,而是长期性的润物无声。


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这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对明确规定需要政协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2022年6月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政协政治协商的性质定位、组织领导和职责、协商对象和内容、协商活动筹备、协商活动开展、协商成果运用和反馈、协商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极大提升了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


本文所述五篇重要文献,是迄今为止政协理论传承的代表性文献。合卷思之,深感“我们的政协是有事情做的”(毛泽东同志),问题是怎样做和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方法是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双轮驱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两者统一于政协事业发展全过程。这是在政协工作中读经典、学理论、悟原理的意义所在。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