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援企稳岗与扩大就业事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2009年3月上中旬,陈春林副主席带领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部分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到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经委和武汉、黄石两市,就援企稳岗与扩大企业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地方政府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武汉百步亭集团公司、长利玻璃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新冶钢集团公司等企业生产运营现状和劳动用工情况,与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职工群众进行了座谈,并深入到黄石市人力资源市场,对求职者进行了现场访问。现将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省援企稳岗与扩大就业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1、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工作岗位。国家三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 局)2008年12月《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发出后,我省迅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家三部门文件精神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工作的通知》,在严格执行国家“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放宽、三个明确”的措施,“一个放宽”即:已调整社会保险费核定时间的地方,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实际工资收入发生较大变化的,可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重新核定2009年1月至6月的缴费工资基数。“三个明确”即:一是明确规定失业保险结余基金支付能力在一年以上的统筹地区,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使用额度不超过2008年度失业保险费征收额的25%;二是明确规定鼓励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可在严格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给予30%的补助,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三是明确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降低(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全省安排近4亿元失业保险金,给予企业内部培训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已有不少困难企业提出了缓缴社会保险费和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的要求,省直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办理。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出口退税、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投资。2009—2010年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计划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筹集各类财政性资金1500亿元,以带动社会投资1.5万亿元,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省财政利用间歇资金,通过超调资金方式,设立了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潜力、有市场、有效益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工业基础较好、实力相对较强的县(市)平稳较快发展。该项资金20亿元已全部拨付到79个县(市、区)的207个项目,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三是提前组织安排2009年度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如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改贴息资金、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富民强县专项资金等,提前组织项目申报、评审、上报工作,尽早落实到位,尽快发挥效用,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四是省财政于2008年12月份提前返还了2009年度分税制财政体制省集中税收增量的50%总额2.5亿元,同时安排调度资金1.95亿元,用于地方政府补充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支持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到2008年底,全省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18家(不含担保兼营机构),注册资本52.71亿元,累计为15000多家企业提供担保365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3、发挥税收的调控职能,拓展企业增收企业就业空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具有调控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稳岗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全省各级国税部门坚持把贯彻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作为援企稳岗和扩大企业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努力拓展全省企业增收和企业就业空间,通过落实增值税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政策、“走出去”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振兴十大行业有关政策,2008年共为全省纳税人落实政策性减免税收近110亿元,2009年预测超过150亿元。为发挥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支持企业发展、扩大企业就业方面的效应,省地税局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清理,将分散的税收优惠政策重新归类形成体系,推出了《湖北省地方税务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与措施》170条,并出台《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就是收过头税”的执法理念,积极营造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税务环境,全省各级地税部门通过落实就业再就业、福利企业、军转复退就业税收优惠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2008年共减免地方税收2.3亿元,使10多万人受惠。
4、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就业稳定。通过大力宣传和实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逐步健全了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劳动纠纷应急机制,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从2009年元月份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来看,仍然集中在社会保险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等方面,只有少量的因企业裁员、降薪引起的劳动纠纷。为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就业局势,我省还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大量返乡问题。一是全省上下齐参与共行动,在春节前后开展了“楚天帮扶大行动”、“送政策送温暖送岗位送信心”行动,帮助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40万人、外出务工50万人;二是采取政府购买培训的办法,通过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培训返乡农民工22万人;三是实施创业促就业发展战略,建立了5亿元规模的省级创业促就业专项资金,帮助返乡农民工近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5万人。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2008年全省共帮助13.2万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09年启动了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省级财政已将中央预拨的11亿元就业补助资金全部提前下拨各地,鼓励各地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
二、当前企业发展与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岗位流失增多用工需求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原材料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机电行业,外贸、纺织、服装等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了较大冲击,有些企业订单减少,经营出现较大困难,经济效益明显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停产、歇工现象增多,虽然企业大批裁员的情况尚未发生,但如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裁员难以避免。全省纳入企业财务快报范围的2112户地方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2009年元月实现销售收入194.6亿元,同比下降12.06%;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下降73.64%。由于企业经营困难,武汉市2008年及2009年前两个月经审批裁员的企业有134家、裁员15954人。上述数据只是武汉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批掌握的数字,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裁员难以统计掌握,据武汉市有关方面预计,2009年该市经济性裁员将达2万多人。企业裁员增多实际上就是岗位流失增多、用工需求减少。据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统计分析,2009年第一季度进入市场招聘的用工单位同比减少10%,用工需求减少8%,岗位减少1万多个。劳动者的失业风险加大。
2、部分企业生产萎缩,职工收入降低社保资金紧张。用电量是衡量经济景气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全省主网用电负荷看,自2008年10月开始,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至2009年元月全省用电负荷持续降低,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为76.21和50.3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下降15.7%和24.55%,为出现负增长以来最大降幅。2月份全省用电形势依然不理想。用电需求减少,意味着工业企业开工不足,表明当前我省工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由于企业产销骤减、利润大幅缩水,为降低生产成本,部分企业无奈采取保员减薪措施,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铜价大幅下降,销售收入锐减,为了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企业取消了绩效工资,职工工资平均减少20%。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有限的流动资金大多用于采购原材料、维修设备,维持正常运营,以期渡过难关,这导致一些困难企业无力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目前黄石市仅养老保险欠费就达1.2亿元。2008年我省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357亿元,月均29.75亿元,而12月份的征收额只有20亿元,2009年元月份的征收额也只有25亿元,均呈走低之势,反映出企业缴费能力下降。国家“五缓四降”政策的实施,可为我省企业减轻负担近1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全省社保基金将减收10亿多元,而随着企业退休人员的增加及其待遇的提高,社保基金支出刚性增加,社保基金面临巨大压力。
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社会服务滞后自身素质不高。2008年我省中小企业达到24万多户,占全省企业总户数的99%,实现增加值566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可谓经济发展的“半壁河山”。但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发展资金。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民间金融不发达,限制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担保机构在市场准入、审批手续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加上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担保机构作用的发挥;资本市场门槛较高,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上市融资;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银行惜贷心理加重,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大银行找大企业,小企业找不到小银行”形象地概括出中小企业的尴尬境地,资金瓶颈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突出因素。同时,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机构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也制约了其发展壮大,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方式粗放;社会责任感不强,部分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做得不够好,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实体经济影响逐步加深的同时,也给我省就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首先表现为城镇新增就业增速减缓。据省劳动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10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3万人,月均新增就业6.53万人,而11月和12月两个月仅新增就业1.4万人,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增速下降。一方面是企业新增就业岗位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是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劳动力持续增加,两相叠加造成我省就业形势极为严峻。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到36.8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50万人。与此同时,全省因沿海地区企业停产、裁员等原因失去工作而返乡的农民工有119万人,据调查显示,他们中的80%表示要继续进城务工,加上我省需要帮扶就业的困难群体还有近20万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三、对援企稳岗与扩大企业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要掌握政策,确保国家援企稳岗政策的实施效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和稳定工作岗位的各项政策,特别是“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政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坚决贯彻执行,又要精心组织部署;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又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握好政策推进的节奏和调整的力度,将国家政策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企业和职工,真正发挥好政策的实际效应;既要立足现实,确保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又要着眼长远,为未来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又要正确界定不同企业的困难的不同性质,真正使符合困难企业条件的企业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援企稳岗与扩大企业就业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保增长就要保稳定,保稳定就要保就业,保就业就要保企业”的思想。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企业用工稳定、努力扩大企业就业。
2、要多管齐下,积极拓展经济发展和企业就业空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加紧密地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保增长”要保能够扩大就业的增长,“扩内需”要扩能够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机会和收入的内需,“调结构”要在企业规模结构上大力发展能够大量增加就业的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能够大量增加就业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要在保增长扩内需中大力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项目建设对扩大就业的拉动作用。要科学安排投资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增长,形成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局面。二要实施能者创业战略,发挥好创业对扩大就业的带动作用。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免收办证费用、加大金融支持、实施税收优惠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业光荣的意识、努力形成创业光荣的氛围,鼓励和支持能者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要实施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发挥好职业培训对扩大就业的促动作用。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并不断增加培训名额、提供更多实习岗位,以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3、要解放思想,制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优惠政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政府和企业应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倡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稳定劳动关系,不裁员或少裁员,不减薪或少减薪,通过内部技术挖潜,推进产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把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同时,应认真考虑企业面临的经营成本增加和风险压力增大的问题。政府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持企业发展和扩大企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比如:放松户籍限制、加大政策扶持,鼓励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把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企业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的可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或减免部分税收;完善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到享受当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范围;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超过50人的可给予50万元担保贷款,超过100人的可给予100万元担保贷款,达到企业职工总数30%并与劳动者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给予期限不超过2年、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担保贷款;投资组建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公共网站“劳动就业互动网站”,将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劳动者的求职需求在网站上免费发布,沟通劳动力市场供求。
4、要转变思路,大胆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扩大企业就业的核心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不仅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河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67%的发明专利、75%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就业人数1490万人,全省新增就业岗位的8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的主要创造者,面对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急需帮助的中小企业,政府责无旁贷。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是要破除壁垒障碍,进一步创新财政金融政策。一要实施更加宽松的税收政策,提高中小企业所得税起征点,放水养鱼,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就业增加、税收总量不减的“多赢”局面。二要创新融资机制,切实解决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反映突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继续完善多层面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同时,建议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民间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并大力发展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和民营投资担保公司,允许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场主体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专营中小企业贷款,以激活民间资本。三要积极协调各大银行认真落实中国银监会2009年元月《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要求,尽快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与大企业信贷流程分开,并出台激励措施或建立区域性(省级、市级、县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