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两次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我省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可喜局面。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职在校生128万人,占全国中职在校生(2087万人)的6.1%,高职在校生33万人,占全国高职在校生(917万人)的3.5%,是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省。
一、我省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职能分工不明晰或缺失。我省职业教育已开始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但政府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对新的经济形势、教育形势和就业趋势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缺乏研究,对技能型人才的统筹规划缺乏针对性,导致我省培养的相当比例的技能型人才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未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政府对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强调不够,大部分企业只管用人、不管培养,更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学校在办学和育人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办学的内在工作,还要考虑和努力营造办学的外部环境,在两条战线上疲于应战,不能潜心研究学生培养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职能分工不明晰或缺失。
2、职业教育本身不够“职业”,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要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目前,职业教育尚无法与普通高等教育竞争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多数学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专业设置雷同,与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不少学校生源不足,在校生源流失现象也十分严重。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除有办学条件较差、办学经费不足、学生实习实训受到限制之外,学校的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3、职业教育管理“政出多门”。高等职业教育源于普通高等学校的专科办学层次,但又被赋予了职业教育的特征,这就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办学指导思想或多或少还存留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二是其管理被人为地划分成两个管理部门、两套管理机制、两套运行方式,缺乏统筹规划,即:高教处统筹规划高职院校和办学机构,指导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负责高职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职成处负责管理中等职业教育,而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这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发展。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教师队伍规模发展赶不上职业教育事业规模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素质结构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突出表现在队伍管理制度不健全,职教特色不突出,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二、加快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立法,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省政府应结合我省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法规,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职能分工。
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完善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政府在政策法规上对企业应有所要求。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可以考察学生,有选择性地留用毕业生,使他们日后成为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骨干。对于长期地、大规模地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政府应该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予以激励。
政府应根据我省经济建设的发展形势,通过所掌握的市场信息,适时修订相应的政策法规。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办学准入”制度,引导和指导学校确立合理的办学定位,提出合理的办学规模。政府还应积极指导行业协会组织“规范”、“标准”的制定,帮助学校在“政府、企业、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政府应针对我省的人才需求情况,以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夯实和提高职业教育自我造血功能为抓手,向学校提供“先导性”投入,包括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倡导更加灵活的办学体制机制;通过立法,明确规模以上企业的社会责任,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双师型”教师方面担负起重要责任。由政府组织开展对学校进行绩效评估,解决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现象,均衡各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2、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凸显职业教育特点。政府应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使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招生力度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做到“职业教育”很“职业”,凸显职业教育的品牌作用。
政府应针对我省的人才需求和初高中生源情况,引导学生“早分流”,改善生源质量。进一步加大招生力度,改善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5:5或6:4(目前,国家的职普比为接近5:5)。建议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通过“侧重点”各有不同,提高社会和考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政府应探索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院校,让它成为职业教育的“龙头”,引领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其主要功能表现在:科研及教育理论的引领作用;具备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条件;通过“应用本科”为学生开通了职业教育“专升本”的通道。以上三点是举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大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高学历层次的内在要求。政府应率先探讨创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可行性。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学位,高职教育的学位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为此,建议政府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工士”学位的概念,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的“工士、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制度。
3、理顺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职业教育在归口管理方面“政出多门”,使得高职教育犹如普通本科教育的“浓缩版”。“教育标准”与“行业标准”的不一致,更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选人用人,也影响了毕业生择业就业。建议将高职和中职的管理职能归口一个职能部门。即:由职成处全面负责管理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管理机构,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宏观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有关政策、法规的完整性、系统性,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效率性,克服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本科教育“浓缩版”的现象。
4、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政府应尽快在具有工科背景的大学中建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虽然我国拥有一支逾百万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却没有职业准入的专业化标准,每年新增的职教师资中,只有极少部分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这直接导致了职业学校难以招聘到合格教师,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由于职教师资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既要掌握工程技术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掌握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而言之,职业教育教师还应具备一种他人无法替代的职业核心能力,即在教学中把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师或技师”的技术操作能力的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教师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传授训练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是职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的有机合成,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结构上的复合型职业能力。这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养成,不能寄希望于亡羊补牢式的职后短期培训。职后培训可以补充或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但限于时间、精力、经费和培训机构的认识水平、设施条件、负责态度,其效果常常不尽人意。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大学)来加强职教师资的培养工作,即在有条件的普通工科类本科高校设立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利用这类学校的工科和职业教育背景加强职教师资的培养工作。这项工作已在部分省份(如陕西科技大学最近设立了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开展并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建议我省从速开展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