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全力推进我省文化企业上市的几点建议

2014-09-15 00:58:02  
字体大小:【

 

湖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积极推进文化企业上市,是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一。根据省政协主席会议的统一部署,2011年4月上旬,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在涂勇副主席的带领下,就全力推进我省文化企业上市开展专题调研。在听取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广电总台、省证监局、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武汉市部分单位及部分文化企业情况介绍的基础上,赴知音传媒集团、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出版集团文化产业园、万达院线等单位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听取了部分常委、委员、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推进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文化产业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主体,搭建产业招商平台,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等举措,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1、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培育了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文化企业。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稳步实施,文化产业已成为目前我省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且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良好的发展环境,带动一大批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知音传媒集团公司总资产分别达到26.51亿元、83.48亿元、7.81亿元,总收入达到10.59亿元、36.26亿元、2.92亿元。省广播电视总台收入突破20亿元。长江出版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出版集团第七位,知音传媒集团年创利税水平列全国同行业第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印务总公司等一批印刷企业入选“全国百强印刷业”,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同时被评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之一。

    2、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显现,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以特色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打造新型文化业态为方向,我省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已建成的华中出版物流产业园(一期)、楚天印务产业园、出版文化城、知音文化产业园、传奇文化产业园、光谷动漫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以及在建的中国(武汉)文化会展中心、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东湖沙湖文化秀、东湖欢乐谷等文化园区项目,吸引了大量的项目、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文化生产要素,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创意设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服务、娱乐视听、现代物流等文化产业集群快速形成,极大增强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3、经营领域快速拓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经营领域的快速拓展,促进了劳动就业。光谷动漫产业基地园区总面积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20多家,集中了武汉市70%以上动漫企业,初步形成了故事原创、研发、制作、市场推广、出版发行播出及衍生品开发的动漫产业链。2010年,园区企业实现总收入12亿元,实现就业3500人,成为武汉创意企业的主要聚集区和国内动漫创意产业最密集的园区之一。武汉出版文化产业园第一期项目“华中图书交易中心”于去年3月建成开业,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商铺出租率保持在100%,经营业态不断丰富,除图书、报刊外,还包括油墨纸张、文化用品、礼品的批零以及版权贸易、文化产品贸易和广告创意、印刷设计、电子商务等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经过一年的运营,市场的经营单位稳定在300家以上,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向国家上缴各种税费近百万元。

    4、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企业上市有序推进。通过组织举办一系列重大文化展示交易活动,与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合作协议,成立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多种形式,推进了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我省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了平台。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目前我省已有多家文化企业积极筹备上市。一是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顺利完成了改制重组、资产评估、产权完善、土地处置、人员安置、借壳上市等各项筹备工作;二是知音传媒集团争取上市工作已基本就绪,正在履行报批程序,力争年内在主板上市;三是弘博软件、楚天数字、江通动画等上市后备企业也正抓紧推进上市准备工作。楚天数字将“实现全省一网”、“建立市场主体”和“上市融资”三步并成一步走,上市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江通动画上市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拟在创业板上市。

    二、我省文化企业在上市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湖北是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但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发掘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还不高,经济总量不大,具备上市资格的不多。2009年,我省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56.55亿元,而相邻的湖南省为1594亿元。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2%,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列全国第二。目前全国有23家文化企业上市, 北京、广东各有4家,湖南有3 家,我省还没有一家。在推进文化企业上市方面,我省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遗留问题多,在转变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身份上存在很大障碍。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作为事业转制为文化企业的公司,必须遵循这一目标和方向。长期以来,由于省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没有出台,文化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造成许多遗留问题。一方面,许多文化事业单位员工害怕转制后原有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心存顾虑,对转制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人员身份转换缺乏可操作性的文件支撑,人员没有真正流动起来,给企业造成包袱和隐患。

    湖北广电总台一些经营性事业单位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这些单位大多是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2009年,总台着手对所属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扬子江音像出版社等五个经营性单位实行转企改制工作,其总体方案已获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复,并完成了公司工商注册登记。但由于人员的安置、社会保险等政策和补助经费未能落实,转企改制工作继续推进的难度较大。

    2、文化企业普遍缺乏运作企业上市人才,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企业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比,上市往往还有附加规定。因政策限制较多,在我省的文化企业中,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比较弱,难以用优厚待遇吸引或留住人才。发展文化企业离不开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省的人才待遇不高,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才集中度和人才储备。尤其是严重缺乏既懂文化又懂金融和经营的人才,造成省内一部分不了解现代资本市场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上市融资积极性不高,认为难度很大,无法完成。一些达到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由于缺乏具备文化和金融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导致文化企业上市的程序不规范,对金融市场了解不够,对相关法规、政策不熟悉,加上上市前期投入大,受政策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多、风险高,企业对此畏难情绪和后顾之忧大。

    3、领导机制不健全,对文化企业上市协调工作难度大。在推进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而现在各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尚未建立有效协作机制,有的甚至认为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不管不顾。加上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原文化事业单位向文化企业转制困难重重,独立的文化市场运行主体难以形成,制约了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企业上市规范要求,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在上报上市材料前,需要解决一系列不符合规范的问题,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短时间解决,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上市成本。比如,知音传媒股份上市涉及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在社保、工商、环保、税务等10多个方面的合规性证明,需要得到省直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武汉分局、武汉海关等16个部门支持,如果不能有效的协调,单靠企业按正常程序难以按照要求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

    4、文化企业资金来源单一,结构不优,直接融资少。我省在文化企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大多靠政府投资注入为主,而现行政策对社会资本、外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有一定的限制,投资主体相对单一,结构不优,不利于长远发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放贷比较谨慎,文化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难以评估抵押借贷,导致文化企业融资困难。文化产业领域需要进一步对社会资本降低门槛,扩大开放。

    三、推进我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几点建议
    1、切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因。对经营性文化产业,要以改革国有文化单位为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建立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新机制。一是要大力培植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要对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推进大型或国有控股文化集团公司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优势,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打破地区、单位和部门的界限,推进同类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文化企业的集团化建设步伐,切实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发展和带动文化产业。三是要深入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完善市场格局,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以办文化为主变为以管文化为主,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方式,确保文化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加强对文化企业上市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全力推进一批重点企业尽快上市。要实现我省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需要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扫除一切障碍,突击抓好长江出版、知音、楚天数字和江通动画4家文化企业的上市工作。一是建议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推进文化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能力强、懂政策、工作效率高、比较熟悉上市业务的工作专班,加强协调和帮助解决企业上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组织和协调有关文化、财政、证监、银行等部门及金融机构,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和上市的具体意见,协调文化企业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文化企业上市工作的进程。二是要建立文化企业上市推进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资本市场发展形势、全省文化企业上市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上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上市责任目标。三是要建立重点文化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上市“台帐”。 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探索建立政府文化宣传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适合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及时了解重点文化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上市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协调,基本做到每季度对上市后备企业反映的问题协调一次;对已向中国证监会报送申报材料的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

    3、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企业上市,当务之急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一是要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及海外高端创意、科技、管理人才的进入,以解决文化企业上市燃眉之急;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与绩效挂钩的待遇和薪酬制度,让人才价值在劳动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要根据文化企业发展规律和上市工作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文化大师、一批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三是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场感召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突破身份、资历甚至地域的限制,实现人才引进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四是要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激励和职称评定制度,真正打造一个内型丰富、层次分明、结构科学、不断聚集的荆楚文化人才群。

    4、设立财政引导基金,建立促进文化企业上市的激励和后续补偿机制。鉴于企业上市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而一旦企业上市对地方经济发展、财政贡献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建议地方财政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初步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工作予以扶持。一是要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注资引导,鼓励金融资本依法参与,对上市工作给予贷款贴息和直接补贴。引导各类政府项目扶持资金及各类社会风险、创业投资基金向上市后备企业倾斜。二是要强化重点企业跟踪培植制度,加强培训、考察交流工作,把坚持发掘上市后备资源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充实和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三是要建立促进文化企业上市的激励机制,对上市资源发掘力度大、数量多、成效好的市州给予奖励和表扬;对准备上市的文化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企业上市风险,提高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对已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建立后期补偿机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还可在这些企业试行股权激励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