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初步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然而,通过我们政协委员一线调研发现,当前落实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由于乡镇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现有的人事工资制度僵化,医院基础条件较为落后,导致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目前县乡卫生院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都是差额拨款,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多数乡镇卫生院为了能维持正常经营,普遍存在药品超限额加价、擅自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等乱收费现象,导致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三是部分医疗设备欠缺、老化,医疗业务用房不足,不仅让一些医学名校的学生不愿到基层医院来,即使有来的也因无法适应艰苦的环境而通过各种方式离开医院,造成医院的储备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特别紧缺,医疗服务能力偏低现象,导致群众“看病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以合理的卫生投入标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目标的实现提供体系保障。对此,我们建议:
第一,要不断加大力度,多途径推进县乡卫生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守门人”队伍建设。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专项招聘或人才引进方式补充急需紧缺人才。同时,还要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院长竞聘制、绩效工资制等管理模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严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考核、晋升、淘汰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通过实行岗位津贴、福利劳保、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和机制,鼓励服务在基层的医护人员安心工作,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人才队伍,缩小城乡技术力量差距,解决城里挤、乡镇缺、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卫生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政策配套“跟得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能力提升、机制转换、医保支付、价格管理、薪酬制度、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政策措施的完善外,最重要的是各地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实行先预拨,年终按考核最终结果核拨至基层医疗机构,按规定落实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政府应按照国家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基层医院的设备购置、修缮等必要的发展建设支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化解债务,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发生新的不合理债务。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转变就医观念,才能使分级诊疗制度真正的全面生根、开花,造福于人民。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按照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建立适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比如,各地可以推广以全科医疗或家庭医生为基础推进分级诊疗的上海模式,以医联体搭建平台推进分级诊疗的镇江模式,以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的厦门模式。以及互联网+破解分级诊疗难题 湖北“宜昌模式”, 破除分级诊疗推广瓶颈,助力“大病不出县”目标的早日实现。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协调体制,制定好公共卫生服务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各种预案,推动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老河口市政协委员、市工商局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