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朋友圈蓝天‘出镜率’越来越高,让人心生欣喜,雾霾终于远去,但空气质量指标却显示臭氧超标,难道这是‘假蓝天’?”6月5日,黄石市十五冶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琳作为基层群众代表,参加了湖北省政协组织召开的“打赢荆楚蓝天保卫战”月度专题协商会,她的发言道出了群众对高质量空气的向往和疑虑。
“2018年湖北省17个重点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5年提高12.3个百分点,细微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12.3和27.3个百分点,而臭氧则较2015年上升5.5个百分点。”省政协常委杜耘用调研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张琳的说法。
“臭氧在天为‘佛’,在地为‘魔’。”副省长曹广晶“插话”科普,在高空中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然而一旦超标将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近地面的臭氧来自哪里?“臭氧是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船舶和重型货车柴油燃烧为NOx主要来源,VOCs则主要来源橡胶、塑料制品业、钢铁、汽车制造和化工业。”杜耘建议,持续推动产业能源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努力构建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体系;加快制定出台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地方标准。
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该怎么打?如何加快推进沿江港口岸电建设?诸多问题引起委员们的广泛讨论。
罗强委员建议,出台实施湖北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强化部门协作联动,相关考核要求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考核体系。丁广鑫常委建议,加快推进湖北沿江港口岸电建设,健全协调机制,制定全省及各市州相统一的港口岸电建设规划,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多方共赢的港口岸电建设运营合作机制。
会议当天正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叶青常委提出,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采用“三五一零”出行方式,即三公里左右走路,五公里左右骑自行车,十公里左右坐地铁或者开车。
“‘三五一零’出行方式很好,要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曹广晶说。
协商会上,13名省政协委员和3名基层代表分别围绕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重点领域工业污染治理等建言,5个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作了回应。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说,今年工业污染防治重点是加快出台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VOC地方排放标准、推进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专项治理工业窑炉超标排放。5月14日,湖北省已制定“柴油车污染防治计划”。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能源局局长董宏彬表示,着力推进新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城市天然气利用、气化长江和岸电建设、重点领域工业污染防治治理等5个方面的工作。
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祺扬表示,强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淘汰落后去产能并重,制定统筹产业规划以及湖北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合力攻坚的联动机制,建立省内通道城市跨区联防联控机制。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傅继成回应,加大建筑工地和城区道路扬尘管控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与生态环境部门、城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做好油烟污染治理工作。
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本举表示,尽快衔接制定湖北港口岸电的布局方案,推动建设场站的设施配套建设、公交车道优先和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推进绿色出行。
各部门的积极回应也印证了同一片蓝天,同一个使命。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2018年,在化解钢铁产能3000多万吨,全国8.1亿千瓦的燃煤机组基本达到天然气排放水平,淘汰了1.3万台工业炉窑,关掉了2.3万台的燃煤小锅炉等一系列行动下,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但大气污染治理仍然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保持蓝天保卫战力度和势头,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委员们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