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央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这是湖北部署。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培育和打造中部强大市场。
这是政协行动。今年初,省政协党组将“培育和打造中部强大市场”协商建言列为今年重点协商议题予以推进。
这是社会关注。省政协联合楚天都市报,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汇集民意民智;利用省政协“智慧政协”平台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目前,共有27万网友关注或参与网络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5309份,建设性意见230多条。
为了湖北中部强大市场之挺立!
6月25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围绕树立市场新理念、释放市场新需求、优化市场新供给、打造市场新支撑,与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集思广益,资政建言。
把握现代市场趋势 树立市场新理念
委员们建议,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做好扩容和提质的市场供给;把握融合科技大趋势,借用科技力量提供市场引擎;把握开放合作大趋势,在市场分工中用劲发力。
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国政协委员黄立从创造新型市场生成条件、推动湖北新经济新增长的角度提出建议,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他建议,依托科教、人才优势,特别是我省在集成电路领域优势,抢先打造开放、强大的MEMS(微机电系统)芯片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形成制高点,集聚国内外设计和研发应用公司,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推动“一芯”布局落实。
如何依托我省科技优势,做大做强湖北“芯”产业集群?省政协委员潘韦现场提问。
省发改委负责人回应说,将从壮大特色芯片产业基地、强化中高端新技术攻关、拉长延伸新产业链、构建新产业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新产业生态五个方面发力。
打造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对外开放平台。
省政协常委韩民春代表省民建建言,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为核心,充分利用武汉服贸试点城市与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相关政策,搭建创新发展平台,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立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提升武汉“走出去”水平。
加快现代市场布局 释放市场新需求
委员们建议,加快现代市场布局,释放市场新需求,需要建立开放高效的现代市场体系,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补齐市场短板,发挥市场潜力。
打破省际分隔,对接省外市场。
省台盟副主委林颖代表省台盟建言,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跨省市场融合;构建市场网络,缩小地区差异;完善市场体系,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推动建立和健全沟通与协调机制,加强省际分工与合作。
发挥优质营商环境的“磁力效应”。
省政协委员郝正明代表省民革建言,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优化市场融资环境,加大金融扶持政策力度;营造公平竞争法治环境,加快公平交易法律法规建设;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速产业体系调整升级 优化市场新供给
委员们建议,加速产业体系调整升级,优化市场新供给,需要巩固传统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围绕产业,盘活人才这一战略资源。
武汉市政协副主席谭仁杰代表武汉市政协建言,围绕产业链完善人才链,明确湖北人才资源配置的产业化方向和市场导向;健全人才选育市场导向机制,提高招才引智的靶向性和精准性;强化资金链的支撑作用,搭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对接平台;对标国际一流,优化人才发展政策环境。
把握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需求的新变化。
省政协常委陆培祥代表省民进建言,促进荆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他建议,凝练特色鲜明的荆楚文化旅游形象宣传主题口号;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融合质量和效率;依托荆楚文化十大系列,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加强品牌营销和管理,激活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
加强市场配套建设 打造市场新支撑
委员们建议,加强市场配套建设,打造市场新支撑,需要以物流业升级打通中部国际流通市场,以物流业开放打造中部国际物流中心,以物流业发展建设中部国际贸易中心。
如何还百姓以“水果自由”?省政协委员李刚现场提问。
省商务厅负责人回应说,我省正在开展物流的标准化试点、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的提升试点,把多式联运、新的贸易方式和指定口岸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国际化“四化联动”,最大限度降低流通成本,激活市场。
就发挥武汉城市圈“一带一路”供应链节点优势,省民盟和省农工党提出了建议。
省民盟常委马占军代表省民盟建言,打造全国冷链物流中心。他建议,引入或培育标杆企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带一路”网络体系,健全行业监管体系,确保全程冷链不断链。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操玲姣代表省农工党建言,培育湖北优质跨境电商,在统筹协调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优化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软环境,重扶持补短板、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链重构,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品牌整合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打造湖北国际物流大通道迫在眉睫。
省政协委员赵序沨代表省工商联建言,加快构建湖北物流大枢纽,加快在全省布局规划一批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和多式联运功能、运输组织无缝衔接的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公铁、陆空联运;推广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应用;建立以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共享为导向的物流信息体系;推进城市绿色配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