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游客在游览山川名胜时,时常见到题名“刘心源”的刻石文字。同时,读者在阅读郭沫若、王国维等人的文学著作时,会经常见他们引用刘心源的论述。可是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对刘心源的生平却知之不多。出于对先贤的景仰,从1984年开始,笔者在奉节李君鉴、嘉鱼张平云等同志的帮助下,多方收集到有关刘心源的资料,现简录如下。
刘心源,字亚甫,派名文申,考名崧毓,官名心源,号冰若,一号幼丹,在夔州时号夔叟,里居号龙江先生。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八月初七,卒于民国六年(1917年)八月初九。光绪二年(1876年)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曾任会试同考官、河南副主考、户、工两科给事中、钦派督理五城街道、江南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四川夔州知府、江西督粮道、广西按察使(臬台)。辛亥革命前夕,他不满清廷统治,发起保路运动,任湖北商办铁路协会会长。民国时期任湖北临时议会议长、湖北省第一任民政长(省长)、湖南巡按使、国会议人。他为官清正,著述等身,留下许多佳话。
一
刘心源,出生于洪湖市龙口镇腾云洲曲尺怪村(原隶属嘉鱼县)。起初,该村座北朝南,未曾命名。雍正时期,秀才刘灌山在村西头横着做了一幢房子,使这个村子形成一个拐把子,地形像鲁班师傅用的曲尺。当地的民居,外形像撮箕,撮箕口朝外,含财富往家里扒之意。刘灌山却将房子的高低次序全部颠倒,修成一个倒置的撮箕形,人称“倒撮箕口”。刘灌山后来做过县令,因替老百姓说话,常遭人暗算,家乡人曾多次贴钱去救他。有人就据此编出一首歌遥来:“你像曲尺拐,我喊曲尺怪。撮箕口,朝里开,做官没发财,还吃里扒外!”
刘灌山是刘心源的伯曾祖。心源的父亲号丹峰先生,母亲金氏名灵芝。道光二十八年,丹峰先生的住房被洪水冲垮,全家人借住在“倒撮箕口”里。古历八月初七早晨,金灵芝临产。接生婆进房之后,丹峰先生抽空去买菜,出家门不远,就看见路边的水坑里有一条黑鱼。他回家拿来渔叉,对准黑鱼叉将过去,结果没叉着。返回家里时,恰好刘心源呱呱坠地。大约在心源6岁那年,丹峰先生在讲鱼精獭怪故事时不经意地将此抖落出来。既出于水乡聊斋先生之口,心源后来又为官清正,人们便将心源同包拯联系起来,演绎成一系列的《黑鱼精的传说》。其中有一段讲道:“包公同儿子怄气,误睡了铁棺材,千方百计出不来,贪官们闹得污泥浊水淹了包公墓。包公急了,变成一条黑鱼,那黑鱼牙齿锋利脑壳硬,咬下柳钉拱开铁棺材,腾云驾雾到了曲尺怪,见‘倒撮箕口’是个出清官所在地,就乘机投了胎。”该村从此便有了“腾云洲曲尺怪”的名称。
二
刘心源出生后,丹峰先生只按排行喊他为三黑子,没有再给他起名,也没有送他上学念书。心源7岁那年,丹峰先生去世。因他为人耿直,仗义疏财,撒手而去后,家徒四壁。心源靠母亲和异母兄长刘达源(金灵芝是继房,刘达源为异母所生)抚养成人,8岁时始得念书。他聪颖好学、刻苦认真、才思敏捷、谈吐幽默。12岁那年,刘心源乘船赴嘉鱼县城参加童子试,同船的考生张鼎丞见他穿的衣服是旧衣服改做的,且面黄肌瘦,便试探着问他:“年兄家境如何?”心源一本正经地回答:“不甚富有,仅一车二船。”张鼎丞想,既然有一辆车和两只船,那就是殷实人家了,就问:“作何运载?”心源认真地说:“一车转柴米,两船跑油盐。”张鼎丞平日里看不惯商人,一听说“转”,张鼎丞就烦,以为是赚钱的赚。疑窦顿生时,鼎丞灵机一动,突然问:“什么车?”心源微微一笑,做了一个老妪纺线的动作,说:“我娘的纺车。”
“啊!”鼎丞恍然大悟,又小声地问:“那船呢?”心源答:“我娘喂养的两只鸭子。”顿时,鼎丞对那位伟大的母亲和这位才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躬身便拜,几乎是唱着似地说:“‘一车二船’寒门子,治国安邦济世才。”
金灵芝每日将纺车摇得呼啦啦儿转,用纺织麻线的钱购进柴和米;那两只鸭子跑进跑出下几个蛋,用鸭蛋换来油和盐,含辛茹苦供心源上学。心源在母亲辛勤劳作的精神感染下,刻苦攻读,23岁中举,26岁金榜题名。这“一车二船”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很广,成为少儿立志,寡母抚孤的典范。
三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刘心源到四川夔州府任知府,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地方行政长官。那年,四川春旱夏涝,秋天发生饥荒,夔州六县,饿殍遍野。心源见状,自捐廉俸六千金,游说于当地富贾、士绅之间,筹集粮食、赈济饥民。怎奈饥情严重,赈救不济,继而出现人自相食的现象。第二年正月,北乡唐皋、唐尧兄弟借马宜登等人啸聚饥民数千人在城北周家洞为乱,时常外出掳掠,奉节震恐,影响达邻县及鄂西。心源获知此事,立即派盐补府黄绍勋,典吏唐文绩持重金至周家洞附近,同唐皋等人交涉,招其就抚。唐皋等人伪为就抚,却将钱财用于冶炼军械,无复顾忌,其焰更炽。心源改换策略,一面密报上级,请求调兵保夔;一面召集乡勇,据守关隘,在周家洞后、花梨树洞前、土地坳、竹园坪、子牙河等处设伏,并对周家洞周边的煤矿、盐井进行整治,利用各种关系分化瓦解协从2000余人。周家洞分上下两洞,内有通道,全恃上洞据守,心源身先士卒,率队步步逼近,将上洞占领。唐皋等人逃匿下洞,无路可走,束手就擒者300人。查明为首者21人,转奏斩首。自始至终用了不到20天时间。这次行动,心源功不可没,四川总督鹿传霖立即入奏保升刘心源,而因心源未向朝中官员行贿,被部议阻隔。
心源认为饥民举义源于饥饿,又向朝廷请准发帑赈饥,从湖南调大米入川。夔州山高路险,难于运输,心源单骑巡视所属6县,亲手将溪、岩、道、里绘成地图,令人凿山修栈道,以利运输。他又在奉节设赈济总局,各县设分局,县下设子局,30里设一棚,作为运伕栖食之所。运伕沿站运送,使边远山区饥民皆得赈米。饥民度过饥荒,夔州大治。其德政在夔州一带,至今仍妇孺皆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心源调补成都府,履任后即巡视所属三州13县,捐俸选壮丁500人为“练军”,教以技击及西式枪炮,为成都府的安定作了贡献。四川继任总督奎俊察知刘心源的不平待遇,奏以“蜀员第一”,用全家生命财产担保,向朝廷推荐将心源由知府直升皋台(按察使)。
四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初四,朝廷根据奎俊所奏,将刘心源越级提拔为四川皋台(按察使)。拟旨颁诏时,枢密院大臣刚毅竭力阻挠,朝廷遂改他人。枢相荣禄当日密电奎俊查问:“心源与刚何隙?”奎俊私下问心源,心源经仔细回忆,才记起10年前心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刚毅任江苏巡抚,心源曾查明江苏记名提督、副将龙殿扬贪暴18款的罪行,因龙是刚的心腹,刚毅曾为其说情,心源告之案情重大,不查办不行,并劝告刚毅,既已了解案情,就应就地查办,谁知刚毅不予理会。清廷惯例,监察御史可弹劾百官,向朝廷负责,心源便入朝将龙殿扬贪暴18款罪行一本奏上。不久,江苏巡抚改任为奎俊,奎俊受命将龙殿扬革职问罪。当初,心源以为刚毅能正确对待此事,谁知刚毅对此记恨在心,关键时刻,一箭贯双。
心源任夔州知府时,常微服私访。某日,他发现城外一荒丘上乌鸦麇集,走近一看,是一座新坟被野猪拱开,女尸裸露。心源密查,获知此事是城内一富户诬婢女偷窃金首饰,将婢女鞭笞致死。在封建社会里,主人视奴仆如草芥,随意处死的并不少见,而心源严正执法,将此案的富户主使人奏问斩刑,百姓称快,艺人编有《乌雁记》(又称《乌鸦案》)四处传唱。该富户蓄意报复,雇请杀手,图谋行刺心源。心源的族人中有一人同心源长相极像,当时也在夔州,于市野中获此消息,便暗中保护心源。一日,心源照例单骑出巡,族人装扮成心源模样,巧妙地将杀手引向另一方向,怎奈寡不敌众,被刺客所杀。刺客将其首级割走,领偿后丢入长江。后来是奉节面人为其做一假头,归葬故乡。
“苍黄宦路行成险”,这是刘心源对他仕途生活的描写,也是那一时期清官们的共同遭遇。
五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刘心源升为江西督粮道,此乃肥缺。当时任江西巡抚的是湖北鄂城人柯逢时。此次升迁,是柯逢时做了不少工作。心源上任后,柯又向朝廷申奏,将他升任江西按察司。柯向来以“善筹”闻于朝野,为清廷所倚重。心源与他共事的结果,认为他不过是巧取豪夺而已。柯在征收皇粮国税时层层加码,纵其戚友横征暴敛,甚至连妇女的鞋样箧、脂粉盒也要搜遍,时人甚恨。出于对同乡恩人的敬重心理,心源写了《读史二首》,想学习古人劝谏的方法规劝柯逢时。一日,柯喜形于色地在心源面前大谈其善筹之道,满以为心源会奉承两句的,言毕,用期待的眼光望着心源。心源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读史二首》,恭恭敬敬地递上。柯逢时展开细读,第一首的后两句是:“降汉封侯君旧部,负心不是姓刘人。”讲的是项伯降汉,赐姓刘,项伯从此对刘邦忠贞不二的故事。柯读至此处,笑上眉梢。可是柯再往下看时,阴云渐上,十分尴尬。诗曰:“桑卜徵轺得意年,君王无策计臣贤,一编税则恩宽大,雨过城头不摧钱。”这指的是《江表志》中的一个故事:申渐高陪烈祖喝酒,席间,“烈祖曰:‘四郊之外,皆言两足,惟都城百里之地独亢旱,何也?’渐高云:‘雨怕抽税,不敢入城。’异日,市征之令咸有捐除。”柯读完,用惊诧的目光盯住心源。心源也不管柯逢时高兴不高兴,“正言答之曰:‘公之善筹,只算得理财第三手。’柯曰:‘何也。’曰:‘第一手,谋之矿农工艺,国富而民利;第二手,节省浮费,财归实用;……今日征商,名为取之于商,实则百物腾贵,困及四民,故为第三手。”(刘心源《读史二首》自注)第三手,也就是下策之下策。柯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柯逢时不理,心源就自己干自己的。他具体负责南建地方的钱粮收缴,不仅不加码,还对个别受灾严重的地方核实减免。这一个地方减一点,凑起来却是个大数目,怎能交差?为度难关,心源的夫人将全部家产拿出来抵税,连女人的钗饰、子孙的衣物也押给了当铺。钱不够,向家乡求援。心源有兄弟四人,为感谢兄弟们当年接济之恩,心源视侄儿们为己出。心源做官后没有在外面帮他们找事做,要他们“自谋生路兴实业”。侄儿侄孙们勤扒苦做,开荒造田500余亩,刚刚有了一点进项,为了救他,只好低价押给别人。钱还是不够,乡亲们喊出了“宁可丢爷娘,不丢黑鱼肠”的口号,纷纷解囊相助。家人将钱送到江西,将一家老小接回。清点行装时,心源的全部家产,只有两箱书稿,去接他的人用一根棒棒儿挑着回家转。路人见状,无不心寒,编一歌谣,让其一直唱到曲尺怪,流传至今:“‘一车二船’送出去,两箱一棍接回来。儿子孙子当掉被,老婆儿媳典了钗,他侄儿们还把田地卖哟,一人当官累三代,好一个吃里扒外。莫怪莫怪你莫怪,是先人做屋巧安排,将那撮箕口朝屋里开,教后人做官莫贪财,金钱美女咱不爱哟,只求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人人爱。”
六
刘心源自破家产,为民减负,这对于百姓来讲,是千古美谈,而官场却容他不得。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心源被贬为四川川东道候补道台,八月又调补江西赣南道,将家小借住在侄儿家里。他晚年归乡时写的门联“借寓儿孙世界、归来农圃人家”,其上联可能就是指此。他在《舟中望岳阳楼》一诗中写道:“危楼人倚洞庭霞,十二栏边浪打沙,笑说江湖船下上,年年风雨求天涯。”好一个“求”字,既写出了驾船者摇橹荡浆时那种打躬作揖似的姿态,也道出了为官者求上求下、进退亦忧的辛酸。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广西大乱,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土匪为患。闰五月十六日,朝廷启用心源,简放为广西按察使。恰好在他之先,柯逢时任广西巡抚。是时,两广总督岑春煊督办土匪,与广西巡抚柯逢时以“按察使刘,严重有度,韬略夙优”会奏,朝廷令心源出省周历督剿。
柯逢时从江西到广西,带了昔旧部,其中有道员王芝祥、丁乃扬、刘人熙。此三人已挑起岑和柯的矛盾。心源履任后,以大敌当前劝柯与岑和解,遭到王芝祥等人的忌恨,将心源指为岑党。柯逢时听信了王芝祥等人的说法,待心源请示拨兵赴敌时,柯仅拨亲兵50人。心源找岑要兵,岑春煊则以为广西兵事,不肯拨广东兵,让心源束手以待。心源无兵赴敌,只好请病假,又得不到批准。光绪三十年(1905年)二月十六日,朝廷以心源剿办不力,将其开缺回家。
归途中,心源感慨万千,写下许多愤世疾俗的诗句。船到衡州,他写道:“夜市沉沉锁舳开,墙灯出岸辨楼台,一江星斗摇城树,天压西南月未来。”(《夜泊衡州》)论写景,此诗将黑夜景色写得清新爽目,动静相宜。而诗中的情呢?联系诗人的处境,读者自然会品味出来。这也许就是他后来参加保路运动,投身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
七
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要借外债修筑铁路,并将湖南、湖北的盐、厘捐税抵押,湖北工商各界群起反对,留日湖北学生亦函、电湖北当局力阻借款,并以张伯烈、夏道南为代表归国,于九月廿日抵省咨议局演说。刘心源决心“愿牺牲一身,与路事相始终”,同杨守敬、吴兆泰以省绅名义致函省咨议局,提出铁路商办。十月六日,湖北省商办铁路协会选举刘心源为会长,并与宓昌墀、张伯烈为赴京代表,于十一月十二日乘火车入京。三位代表抵京后,除联衔具折请督察院代奏外,三次上书邮传部,力陈利害。争执数月,相持不决。张伯烈愤怒之极,留书寓所,内有“如不得请,死不归寓”等语,在邮传部席地而坐,露宿于庭,效秦庭之哭。心源、昌墀在寓所见到张的留言后,亦痛哭流泪,召集在京同乡数百人开会,再次上书。是时,张伯烈双目红肿、泪尽声嘶,惟伏地以老母未葬相托。其爱国热忱惊动朝野。徐世昌感其诚,始允其请。次年(1910年)八月六日,湖北商办铁路公司成立,心源与刘人祥为协理。二十四日,邮传部奉旨批准设立公司招股,限期六个月完成。怎奈鄂督瑞澄禁止路事集会,招款1000万,交款不到200万,加上汉口“源茂钱庄”倒塌,信誉受阻。后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奏请收归国有,心源看出商办无望,遂以老病相却。保路之争,终成梦幻。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成功。民国元年(1912年)2月10日,心源被选为湖北省临时议会议长。6月,黎元洪提出军政分治。7月,心源被选为湖北民政长(省长),成为民国时期的湖北第一任地方行政长官。他勤于政务,有威望,为稳定局势,建设新生政权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民国之初,风云变幻,激进派认为他“过于长厚,非创业之才”。10月,心源辞去民政长之职,闲居武昌。民国3年(1914年),心源任湖南巡按使,并为国会议员。民国4年(1915年)5月,心源参加北京约法会议,见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气愤至极,告病后回老家腾云洲曲尺怪。民国6年(1917年)8月7日,子孙为其做了70大寿。9日傍晚与家人闲聊,溘然坐逝。(转载《湖北文史》第七十七辑,本文作者张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