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大量裁军。为了安置裁编下来的军官,从1945年9月1日起至1946年初,国民党当局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1个军官总队,收容编余军官、军佐、军属和流散社会上的无职军官,估计总人数在10万以上。我是1945年首批被编余的军官之一,先后在第四军官总队及第七军官总队担任中队长达一年五个月之久。因感军官总队之设立在国民党裁军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解放后各种资料中尚无全面记述,乃商请部分黄埔军校同学和在军官总队呆过的同志提供资料,写成此文,以供史家参考。
?军官总队的隶属关系、编制、队员来源及待遇
? 1945年9月1日最初成立的第一批军官总队,隶属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不久改隶军政部。1946年6月军政部撤销,各军官总队改隶于中央训练团(简称中训团)。中训团总团设在南京,并在重庆、武汉、上海、广州、西安、沈阳等地设分团,分别管理所在地区的军官总队,并执行对转业军官的业务培训。?
总队长人选大多是当过军长或中将级的将领。总队部相当于师司令部编制,设有参谋、副官、人事、经理、医务、警卫等机构。警卫人员很少,一般只有一个排,主要任务是保卫经理处的钱钞、军需物资的运输与储存。?
总队下设大队若干,大队长以少将或上校军官充任。大队部办事机构相当于独立营的编制,有军需、副官、书记、文书等工作人员。?
大队下设四至五个中队,个别也有只设三个中队的。中队长由上校或中校军官充任。编制有区队(排)、分队(班)。全队队员约有150人,另配炊事、勤杂士兵约10人。区队长、分队长选队员中的资深者充当。中队部的军需、副官、书记、文书等统由队员中选调。队员与士兵一律不配武器,除看守营房外,军官队员不执行任何任务。?
总队长以下军官、佐,全部以编余军官、佐充当,待遇与队员一样。而且规定“军官总队人事冻结”,即不晋级,不晋薪。各总队收容的队员视其来源而定,有多有少。设置的大队和中队也视队员人数而定,多少不求一致。?
队员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被撤消番号的全体军官、佐、属和各部队经过整编后的编余人员。另一方面是1946年夏天奉国民党中央指示就各总队附近地区收容的社会无职军官。两者统称为军官队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裁撤和整编的部队、机关、学校有:?
在抗战期间陆续成立的预备师、暂编师、新编师,补充兵训练处,新兵集训总队以及各省境内的师、团管区、补充团(以上一律裁撤)。?
各战区、集团军、方面军等高级司令部和各军事机关、后勤机构(其中有的裁撤,有的缩编)。?
训练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除保留设在四川成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外,分设在全国各地的第一至第九分校,全部裁撤。?
正规部队的军缩编为整编师、师缩编为旅的编余人员,以及地方团队、游杂部队或撤或并的编余人员,军统机构编余人员等,自总队长以下的军官、佐、属队员,一律按原来在部队的级别支原薪。?
收容的无职军官,按入队时核定的级别,支领八成薪饷。申请入队和核定级别的手续是:由申请人写自传一篇,附呈原有的任职证件,经收容队的队长按规定核定级别。
?军官总队的任务?
军官总队的任务,包括收容、管理和安置等三个方面。?
管理方面 将收容的人员编成总队、大队、中队,设置各级队职人员,统一安置营地,按月发放薪饷,规定行动准则,定时清查人数等等,都是统一规定的管理措施。但队职官执行得正规与否,在全国31个军官总队,却有很大差异。?
我所在的第七军官总队第二大队,从成立之日起,总队、大队就规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二大队驻湖北嘉鱼簰洲镇,每一个中队都分配一个庙宇作营房。凡单身队员,一律集中住在中队营房,集中吃饭;携带家属的官佐和队员,由大队与地方当局协商,分别借住民房,将粮食菜金领回自炊。并规定所有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离驻地(簰洲镇附近)。早上6时,晚间9时,必须集中由中队点名,大队长以下,无一例外;点名不到者除名。由于整天既不上课,也不出操,更不执行任何任务,队员们闲极无聊,就难免自寻娱乐,消磨时日,打牌赌博者在所难免,不过倒没出过什么大问题。而分驻在民房的单位,曾发生过诱奸妇女的事件。当经查明呈报总队、大队,予以严格惩处。?
人上十万,良莠不齐。军官队员有的强占戏院座位,有的跑单帮不买车船票。驻宝鸡的总队部分队员为看戏与盛世才的卫士武斗,把盛从新疆掠夺来的黄金、皮货抢了几卡车;驻西安的十五总队被警备部队开枪打死一名队员,激起该总队的部分官兵上街游行请愿,迫使警备司令周嘉斌去职。这种破坏社会治安的丑行,他们还自我炫耀,写出打油诗说:“血汗满街流,十个见了九个愁,宪兵要敬礼,警察要低头。”因此当时社会上把“军官总(队)”与“青年从(军)”、“荣誉军(人)”、“国大代(表)”、“新闻记(者)”并列,称为“五毒”。其实,论毒害的程度,“军官总(队)”又岂能与“劫收财(阀)”,“反共先(锋)”之流的毒害相比拟!军官队员不过是蒋介石、陈诚排除异己,独吞胜利果实的牺牲品而已。这些人抱挽救民族危亡之志,执干戈以卫社稷,浴血奋战,坚持抗日八年。1947年由军官总队选送南京中训团将官班的人还到中山陵哭陵,出蒋政权的大丑,得到人民的同情。至于一部分后来又被蒋政权驱使重新投入反人民内战的,又当别论。因此,对军官队员未参加过反共内战的似应区别对待。
安置方面 当时国民党中央对军官总队编余人员的安置项目分三个方面,即:转业、退役与留用。?
先说转业。转业项目有交通(铁路、公路、邮政、航运)、行政、财会、文教、卫生、水产、农垦、工矿管理、义务劳动等等,还可转业做警官。?
所有转业项目,由队员志愿报名,通过政治文化考试,经录取后,分别送到中训团培训,结业后分配到有关部门工作。如交通培训班设在南京中央训练团。收训学员是1946年3月在各总队招考、经录取后于同年8月集中送到南京中训团统一编队,由交通部派专业人员主持业务训练,为期半年;1947年3月结业后,分配到各省铁路、公路、邮政、航运等部门工作。再如行政班、劳高班属中训团武汉分团,设在汉口三元里。水产班办在上海原日本海军司令部内,分航海、轮机、养殖、制造加工、财会、通信、管理、化工等八个系。后勤班设在南京,由联勤总部培训。?
考取警官的,则将官与上、中校进高级警官研究班,然后在南京中训团培训;少校以下分别进甲、乙级警官班,在南京警官学校和广州、西安、重庆警官分校培训。结业后分配到各省任警官,或到保安部队任职。?
转业人员在培训期间仍按军官队员待遇领薪。转业后即算退役。培训班结业前,由各军官总队派员到培训班集体办理退役手续,发给退役金和退役令,并补发任职令。?
军统编余人员不准退役,只准投考警官学校。进警校后与其他转警军官分别编队。转警后保持现役军籍和警官籍的双重身份。?
再说退役和退职。退役即由现役退为预备役,退职即脱离军队职务。?
出身行伍,年龄大、文化低和超过现役军龄的军官(如规定陆军上尉超过38岁为超龄,余类推)可退役;正规军官不愿转业,不愿留用,本人要求退役的,经批准,也可办退役。退役金按照服役年龄计算。每服役一年发一个月薪,发给退役令和补办任职令。回乡后按原级月发百分之五十的退役俸,由当地团管区每季度领发一次。?
退役回乡者称在乡军官,各省、县、市还组织有“在乡军官会”。?
军佐和军属也可报名转业。不愿转业者办理退职。退职金按退役金办法同样发给,但回乡后不发退役俸。?
最后谈谈留用(又称优秀军官)。正规军校或陆大出身、身体健康的青年军官,一般不准转业或退役,规定要参加“优秀军官”考试。考试课目除政治、文化科外,还要考典、范、令,即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和阵中勤务令。考试及格者,分送兵科专门学校深造,或分配部队工作。?
转业、退役和退职、留用三者总的比例是:留用者最少,转业和退役的人数占大头。?
各军官总队的简况
? 现就调查所得,将各总队驻地、负责人姓名、简历,条列于下:?
第一军官总队 驻地为四川重庆大坪。总队长潘佑强,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学生;曾任国民党训练总监部国民军训处长、中央军校特训班主任、河南省保安处长、第二十七补训处长等职。总队前身包括有两个军官总队:一个是驻在重庆附近江北县的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军官总队,总队长为李模(湖南新化人,黄埔一期学生,1927年曾任武汉分校第七期学生大队长);另一个是第九十三军整编为一个师所编余的人员,称为重庆军官总队。总队长为彭善(湖北黄陂人,黄埔一期学生,曾任第十八军军长)。?
以上两个军官总队,于1945年9月1日并编为第一军官总队,并收容了重庆各军事机关、部队的编余人员(其中军统编余人员约800人),共编成五个大队,总人数约在5000人以上。
1945年冬,又在四川壁山成立了一个临时大队,归一总队节制。驻地在白市驿原中美航空公司旧址,大队长廖元,总人数约2000。1946年6月,廖元调南京高级警政班受训,接任大队长为李某某。?
第二军官总队 驻地为四川合川县。总队长王修身,中将。总队以收容社会无职军官为主,另有兵工署军械司等部门的编余人员。总人数4000人以上。?
总队于1945年9月成立,1947年6月合并到重庆第一军官总队。?
第三军官总队 驻地为初驻云南楚雄。奉调南京,到重庆后因交通工具紧张,滞留不进,乃驻重庆李子坝、歌乐山。总队长傅正模,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学生。曾任预备第四师师长、第五十四军副军长、上海师管区司令、第五编练处副司令,后参加湖南起义,任兵团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武汉市政协委员。?
总队前身包括由远征军长官部、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和第六军编余军官组成的远征军军官队,以及陆军总部在云南保山成立的第一集训处裁编军官等。初由远征军副总司令黄杰(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学生,1949年去台湾)兼任总队长,由第六军副军长史宏烈(江西南昌人,黄埔一期学生,曾任独立炮兵第一旅旅长等职)负责。到重庆后改称第三军官总队。总计2000余人。?
第四军官总队 驻地为贵州遵义。总队长韩汉荚,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广东部队师长、军长。?
总队系由陆军总部第三集训处八总队、炮五十四团,以及贵州镇(远)、独(山)师管区等部队裁编人员组成。总人数为3000人以上。?
第五军官总队 驻地原在云南昆明,后迁四川重庆海棠溪。总队长余韶,原任第九十六师师长、第五军副军长、陆军第二集训处第四总队长。?
总队系由第二集训处四总队及昆明附近各部队编余人员组成,原称陆军总部第二军官总队,后改番号为军政部第五军官总队,迁驻重庆。总人数不详。?
第六军官总队 驻地为江西南昌青云浦。总队长姚少伟,曾任暂编五十四师师长,参加过1944年衡阳抗日守城之战。?
总队由湖南桂(东)郴(州)师管区及其他师管区裁撤后的编余人员组成。总队辖5个大队,30个中队。约5000人。?
第七军官总队 驻地成立地为湖南辰溪,后迁湖北新堤(今洪湖市),分驻新堤、嘉鱼、簰洲、武昌金口等地。首任总队长刘柔远,湖南茶陵人,曾任第十五师副师长、第四集训处第十二总队长、湘南师管区司令、联勤总部第十二兵站部总监,后当选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现为台湾国大主席团成员。继任总队长唐冠英,江苏阜宁人,保定军校九期学生,陆大将官班毕业;原任军校第三分校副主任。末任总队长刘嘉树,湖南益阳人,黄埔一期学生,曾任军长;1948年程潜任长沙绥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时,他任秘书长,后改任第七兵团司令。?
总队系由原第四集训处所辖的第十、十一、十二等三个总队裁编后的人员组成,于1945年9月1日在湖南辰溪成立,编为3个大队。以后中央军校二分校和汉口补给区的裁编人员到来,又编成第四、第五大队。1946年夏,总队收容800多名社会无职军官,在每个大队增设一个无职军官中队。5个大队共有25个中队。?
第八军官队裁撤后,将尚未安置的人员移交给第七总队管理。移交的时间和人数不详,但至少有6个独立中队,其中有3个独立中队是军统机关编余下来的,人数约500人。至此,七总队人数约在5000人以上。?
第八军官总队 驻地为湖北汉阳蔡甸。总队长朱鼎卿,湖北黄冈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战时任十三师师长、八十六军军长,后任徐州、武汉补给区司令。1949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在四川成都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总队成立之初是由第八十六军编余人员组成,编为三个大队、九个中队,后陆续编入各师管区的裁编人员和军统裁编人员,共计5个大队,25个中队,约4000余人。?
1947年初,总队结束,将6个独立中队移交给第七总队刘嘉树总队长管理。其中第四、五、六三个独立中队全部为军统编余人员,约800人,后全部转入警官学校培训并分任警官工作。?
第九军官总队 驻地为广东曲江五里亭。总队长林廷华,广东文昌人,曾任广东部队师长、军长。总队成员都是由广东部队编余下来的。人数不详。?
第十军官总队 驻地为广西南宁。首任总队长罗奇,广西容县人,黄埔一期学生,曾任军长。继任总队长孙在良,湖南湘阴人。?
总队系由广西境内裁撤的军事机关、后勤机构、后方医院、军官分校、地方团队等编余人员及收容社会无职军官所组成,约2000余人。?
第十一军官总队 驻地为江西广丰。总队长陈俞,湖南醴陵人。?
总队由三战区所属师管区、补训处、军官分校、后勤、野战医院等编余人员及收容社会无职军官组成。编为5个大队,25个中队。约4000人。?
第十二军官总队 驻地为浙江杭州。首任总队长周建陶,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学生。继任总队长柏天民,云南峨山人,黄埔一期学生,陆大特三期学生,曾任三十六师副师长、军校第三分校副主任。?
总队成员大多是东南地区各部队机关编余人员。编为24个中队。总人数约4000人。?
第十三军官总队 驻地由安徽和县迁至芜湖。总队长张则明(民),曾任师长、军长。总队辖3个大队,大队辖3个中队。总计1000多人。?
第十四军官总队 驻地为河南漯河。总队长刘德芳,江西人,保定二期毕业。是刘峙任师长、军长和豫皖绥署主任时的参谋长,第一战区长官部中将总参议,重庆卫戍总司令部、郑州绥署总参议。?
总队编为四个大队,每个大队辖四个中队。校官、尉官、佐属分别编队。总计约2500人。?
第十五军官总队 驻地初为驻西安原战干四团营房,后迁至牛东镇、杜曲。首任总队长袁朴,湖南新化人,黄埔一期学生,陆大特五期学生,曾任第一师旅长、第五补充兵训练处长、八十军军长;任军官总队长时兼任西安警备司令,后调北平任十六军军长、九兵团副司令,1949年底飞台湾。1950年任台湾东部地区警备司令,1954年任台湾陆军副总司令,1972年任台湾陆军总司令。蒋介石去世后调上将国策顾问,袁还是旅台湖南同乡会会长。继任总队长王瑞和。?
总队由八十军编余人员及西北地区部队编余人员合编而成〖ZW(〗当时西北地区军统机关编余人员800余人也被编入在西安的第十五、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四个军官总队中的一个,但具体编入哪一个军官总队,尚待查明。〖ZW)〗。共编为45个中队,约1万人。?
第十六军官总队 驻地为云南昆明市东郊金马寺。各队分驻原美军招待所。总队长龙涤波,湖南人,以前曾当过宪兵团长。?
总队成员中包括有军政部军械保养团裁编人员。编为5个大队,每大队辖3个中队。约4500人。?
第十七军官总队 驻地为江苏无锡河埒口。各中队分驻无锡到苏州铁路线附近。总队长是兼无锡警备司令的陶柳。陶柳,湖南醴陵人,保定三期、陆大将官班学生。原任二十八军军长、屯垦局长。副总队长刘勋浩,湖南醴陵人,黄埔六期学生。曾任八十八师师长。?
总队由二十八军及其他部队编余人员组成,还有军统编余人员数百人,也编入本总队。已知番号有69个中队,人数近万。?
第十八军官总队 驻地为北平市东四铁狮子胡同。总队长刘仲荻,曾任西安七分校教育处长。全部编为45个中队,约1万人。?
该军官总队原为国防部直属第三军官大队,大队长为刘海波少将,驻河南新乡。孙连仲任河北省主席后,将该大队调往北平,并编为十八总队,2000余人。?
第十九军官总驻地为由广西白色经南宁到广州。总队长张觉非中将。?
1945年冬,中央军校六分校在广西百色裁撤,编余人员编入第十九军官总队。经梧州、贵平、南宁到广州途中,陆续加入了其他部队裁员。共编15个中队,约3000人。?
第二十军官总驻地为成立地江苏徐州,后迁至安徽芜湖。?
总队长陈长捷,福建闽侯人,保定军校七期学生,1948年任天津警备司令,指挥17个师守城,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时被俘,后入战犯管理所学习,1959年4月获特赦。副总队长庄之枢。?
第二十一军官总队 驻地为陕西宝鸡。总队长兼宝鸡警备司令刘进,湖南攸县人,黄埔一期学生。曾任四十五师师长、二十七军军长、长沙警备司令。?
总队由九十军编余人员及西北其他部队编余人员组成。有15个中队。2500余人。?
第二十二军官总队 驻地为陕西临潼新峰镇。总队长陈端和,安徽合肥人。曾任三十六师师长,七十一军军第九军军长,后来当过师管区司令。副总队长呆春勇。?总队由西北部队编余人员组成。总数2000人。?
第二十三军官总队 驻地为陕西西安牛东。总队长曹日晖,湖南永兴人,黄埔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二期中央训练团党政班21期学生,曾任九十军副军长、军长。总人数约5000人以上。?
第二十四军官总队驻地为陕西西安番济祠。总队长原为袁朴,继任总队长余达、高建白。人数不详。?
第二十五军官总队 驻地为河南郑州西二十五里铺须水镇一带。总队长聂松溪中将。有20个中队,约3000人。?
第二十六军官总队 驻地为四川重庆附近李家庄、歌乐山。?
总队长郭勋祺,四川军阀刘湘旧部。四川华阳人,曾任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五十军军长,后改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
总队编为45个中队,约8000人。?
第二十七军官总队 驻地为成立地湖南长沙,后迁驻湖南南岳。总队长蒋伏生,湖南祁阳人,黄埔一期学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预五师和三十六师师长、九战区基地总司令,后来先后当过长沙、衡阳警备司令。副总队长周磐,原任军校二分校副主任。?
总队近万人。?
第二十八军官总队 驻地为四川成都。首任总队长王锡钧,湖南宁乡人,黄埔一期,原任中央军校政治部中将主任。继任总队长刘伯龙,贵州龙里人,黄埔三期学生,曾任军委会别动总队长、新编二十八师师长、中央军校教育处长。?
总队由军校及川西部队裁编人员组成,约5000人。?
第二十九军官总队 驻地由浙江南浔迁江苏无锡,后迁嘉兴。?
总队长杨文琏,安徽人,日本步兵学校毕业,曾任中央军校特训班副主任、贵州省军管区参谋长、第四十三补充兵训练处长,以后去上海汤恩伯部任职。?
约2000人。?
第三十军官总队 驻地为辽宁沈阳。总队长杜聿明(兼),杜为陕西米脂人,此前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
总队成员系由关内各军官总队选调到沈阳,供东北剿总调派工作。人数不详。?
济南军官总队 驻地为山东济南。总队长陈金城,安徽全椒人,黄埔二期学生。陈后来当过整编四十五师师长、整编九十六军军长。?
总队由山东地方团队,游杂部队编余人员组成。人数不详。
?军官总队的结束
? 1946年下半年转业退役人员大批离队后,国民党军官总队各总队在1947年内相继结束。而南京中训团和各地分团,总管各总队人事和培训,负责给转业退役人员办理退役退职手续及补办任职令等,直到1948年底才先后结束。?
1947年春,全面内战爆发,各部队和新成立的师、团管区,又纷纷向军官总队调人,致使当时留在军官总队、还没有办理转业、退役手续的队员,又被分派到参与内战的军事岗位上去了。(转载《湖北文史》总第八十七辑,本文作者潘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