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置身于被开挖的峡谷谷底,两旁高陡平整的石壁对峙,会真正感受到“猿猱欲渡愁攀援”的李白诗韵。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就建在这大峡谷中。它的建成,将是万里长江干流航线上巧夺天工的经典杰作。它建成后,将成为“黄金水道”上的人工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由上海直达重庆。这条人工航道全长6442米,两侧高边坡最大开挖深度170米,有人计算过,若把船闸开挖的土石砌成宽、高各一米的墙壁,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工程总量相当于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船闸——美国邦纳维尔船闸工程量的20多倍。有人把它称之为“长江第四峡”。
1994年4月17日,一台黄色的日立牌电铲车,伸出长长的臂膀,用它巨大的电铲铲起土石料抛投在一辆32吨大载量的自卸汽车厢里,此时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一期开挖正式拉开序幕。承担这项艰巨任务的是被誉为“金奖之师,威武之师”的武警水电部队。在长达3600米的施工战线上,他们全面展开了开挖大战,铲车、钻机、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等施工设备一齐井然有序地投入运作。然而,这条深深的人工航道却是深深地镶嵌在海拔近300米的大山的腹中。这座大山可不是普通的石块结构,而是地下坚硬无比的花岗岩石,是钢铸一般的岩石。随着浅薄的风化层被轻易地剥去之后,挖掘机的斗牙就触到了坚硬的花岗岩。挖掘机一排排锋利的斗牙,几个台班磨下来,就圆钝如蘑菇了。面对眼前满山令人畏葸的岩石,官兵们不分昼夜,一炮炮、一铲铲、一车车,向坚硬的岩石开战。正是他们剪山裁岭,战酷暑,冒严寒,把昔日高与天齐的峻岭山岗开挖成两道深邃硕长的人工峡谷,谱写了一曲双线五级船闸开挖的壮歌。经过20个月的艰苦努力,武警水电官兵于1995年12月提前8天完成了双线五级船闸的一期开挖工程,开挖方量达1920万立方米。
接着,他们开始了双线五级船闸二期地面开挖工程。二期开挖总方量为2271万立方米,另有100吨和300吨级的锚索4347束,各类锚杆18万根,他们要像巧媳妇“纳鞋底”那样,将直立墙和两侧的高边坡密密匝匝地“缝”成铜墙铁壁。二期工程要在一期工程开挖的整座花岗岩山体上再往下挖,如切豆腐一般,形成最深边坡达176米,每条宽37.5米、中间保留宽60米的隔墩的平行深槽,深槽底部为45—68米的直立墙,从山体中切走2000多万立方米的花岗岩,总体偏差要在20公分以内,既不能超挖,也不能欠挖。
双线五级船闸开挖工程是世界难题,难就难在如何确保在山体内开挖出的直立墙高陡边坡的长期稳定和变形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三峡坝址是上帝赐予中国人的天然坚固无比的坝址,爆破开挖却是难题,既要保证爆破时对山体岩石的震动和伤害达到最小值,又要确保质量和进度。
武警水电官兵们进行精心试验和研究,共实施了55组实地爆破试验,对爆破程序、爆破参数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论证,成功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这一技术保证了直立岩体爆破半孔率达93%,直立墙体成型良好,被视为世界级难题的双线五级船闸开挖就此一举攻克。
开挖钻孔也是工程建设的一道难题。因工程量巨大,很多人都倾向于选择大钻机和多臂钻机,进行钻孔后装药引爆。它的优势是工程进度较快,不足之处是钻孔间距较大,约60至70厘米,光爆成型平整度也不理想,安全处理和防护问题无法控制。于是一批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后,大胆提出了采用“改进手风钻配中风压技术,增加造孔密度”的施工方案。这一方案有效解决了二期工程开挖中钻孔的一些难题。
双线五级船闸施工区是多雷区。在船闸南坡及附近地段普遍存在放电滚火球现象,还夹带风沙,对爆破作业构成极大威胁。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武警水电官兵毫不畏惧,想方设法避开“雷区”装药、放炮。
施工岩体虽说本身具有自然的稳固性,但还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予以加固支护,这就是锚索固定。用于固定高边坡的锚索抗拉力均在100吨级至300吨级,要将锚索穿进孔深29米至60米的岩体中,其孔斜误差要求在1%以内。二期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越往下挖,制约因素越多,施工条件越复杂。68.5米高的直立墙开挖,像切豆腐一样将山岩体垂直切下来,毫无疑问,不稳定的体块和塌方必然特别多。武警水电部队采取全方位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避免了4次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坍塌。
在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开挖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1996年4月30日7时许,爆破中队队长胡浪林正在工地指挥施工,突然一股大风夹着沙石迎面刮来,胡浪林只好躲进值班工棚避风,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强劲的风竟然把足有20多平方米2吨多重的棚顶刮掀起来,又抛掷到15米以外。
由于工期紧张,水电官兵们全部一心扑在工地上,很多战士一年半载连个电话也没空打给家里。专业警士王现河在施工期多次收到母亲病危的电报,每次看完电报他就悄悄抹干眼泪照常上了工地,直到母亲病故的消息传来,他才不得不请了半天假,含泪到邮局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跪在地上朝家乡方向叩了三个头后又投入到施工中。四支队的“运输大王”王世武经常加班加点,一天来回运输最多达到53车土石方,创下年运输土石方9万多立方米的最高纪录。八支队的重机操作能手廉振江操作PC650挖掘机,在工地连续奋战16000多个小时,创单机开挖时间最长纪录,在三峡工地五年,挖走土石方80余万立方米。
1999年10月3日,双线五级船闸一期、二期开挖全部圆满结束。
从山岩中开挖出来的双线五级船闸的雏形已展现在人们眼前,然而,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施工远远没有结束,巨大的混凝土浇筑工程量等待着他们。双线五级船闸施工分为南线、北线,即南闸室和北闸室。当开挖全部结束后,双线五级船闸的混凝土浇筑全面铺开,那时正值高温季节,面对立体交叉施工作业,武警水电二总队三峡北线项目部领导采取严格温控措施,给每个仓位定任务,定目标,定人员,层层分解指标,任务落实到人,确保解决问题在一线,工作成绩出在第一线。有的连续奋战20小时以上,困了累了就涂点风油精和清凉油。
开挖后的船闸,岩石裸露,上面插入的锚杆多如牛毛。要在这些高达60多米的岩壁上,浇筑厚度1.5米,且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的薄壁墙,在水电史上尚无先例。要求施工人员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哪怕是一个两毫米的气泡,也要求依次打磨、冲洗、烘干,用环氧胶泥挂平,直到墙面光亮如镜。为了避免划伤混凝土表面,他们要求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领导,只要进入闸室底板输水廊道都得把鞋脱了,穿着袜子工作。有一次,一位专家来到输水廊道检查施工情况,质检人员同样让他把鞋子脱了。这位专家对这种认真精神大为赞赏。
到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在从上游进闸室前有18个混凝土靠船墩,这18个靠船墩是三峡工程又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因为要浇出18个直径7米、高55米,误差不得超过1%的混凝土圆柱体,难度确实相当大。武警水电部队南线、北线混凝土项目部承担起了这项重大任务。项目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大胆创新,根据靠船墩群体结构的特点,采用液压滑模工艺施工,把铅垂吊线和前站仪控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掌握精确度。在滑模安装调试阶段,朱俊华等技术人员盯在现场检查,连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1999年4月22日起,第一个靠船墩在官兵们的期望和自信中缓缓升高。5月18日,试滑成功,垂直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而且混凝土表面光滑,没有气泡,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终于被攻克了。1999年底,双线五级船闸18个靠船墩浇筑到顶,垂直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这项工程被三峡总公司评为优质工程。(转载《湖北文史》总第八十六辑,本文作者孙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