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贤
2011年是举世闻名的辛亥首义一百周年,我作为一名辛亥先贤的后裔,思绪万千,有激动、有哀思、有心潮澎湃,而更多的是深沉的缅怀。
我的外祖父范熙壬先生,1878年9月22日生于湖北黄陂天河,字任卿,又因早年筑室“莱园”于北京,人称“莱园先生”。外祖父自幼壮志凌云,有“神童”之誉,十五岁时以第二名中秀才,继而他一发不可收,十六岁考入两湖书院,成为洋务运动领袖人物张之洞的得意门生。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与他父亲范轼在秋闱中同科中举,获光绪皇帝御赐“父子同榜”匾额与鎏金长联。由于外公和他父亲均是封疆大吏张之洞的得意门生,外公完全可以平步青云,但是为了国家的振兴,他二十岁时毅然参加“公车上书”。是座师黄绍箕暗通消息,他连夜南归才逃过“戊戌政变”一劫。本来就职内阁中书的他决定继续深造,结果以初试和复试第一名考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1904年由管学大臣张百熙上奏,因张之洞推荐,负笈东瀛。期间,他与同盟会会员黄兴、宋教仁来往甚密,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不久其胞弟范熙申、从兄范熙椿、从弟范熙绩也留学日本,后来范熙申为民国海军舰长,范熙绩为陆军中将。
1906年11月16日,经外公范熙壬发起并任总理,在东京与张耀曾、汤化龙等三十八人创办《新译界》月刊,介绍西方列强先进思想、科技、制度,继林则徐等先贤谋取师表之道。在创刊号上他不仅刊载林则徐遗照及其子林浩苏之祝词,还亲自撰写了“发刊词”,强调该刊以“研究实学,推广公益”为宗旨,又译述东西书刊和时事论文,在海内外产生过深远影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张玉法在其主编之《清末民初期刊汇编》序中,称范熙壬为中国近代史“改革运动健将”。接着,外祖父范熙壬受导师的影响,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巨著《资本论》。回国后,他奉张之洞之命,又参与了筹备资政院开院事宜,致力于君主立宪工作。武昌首义一举成功,他怦然心动,尤其是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海外归来,高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更是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他在京被拥护共和人士选为北方代表,毅然绕海路南下沪宁(当时陆路不通),前去参加“中华民国”开国大典与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
孙中山先生听说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与范熙壬等各界欢迎代表在天津张园合照范熙壬一行冒生命危险前来参加民国开国大典,心情非常激动,不仅亲自接见了范熙壬等,还特别希望他留在新政府工作,这令范熙壬感到特别温暖。在南京的十余天里,他下榻两湖书院校友黄兴官邸,还与留日好友宋教仁、张绍曾、汤化龙等人常常彻夜深淡,当宋教仁谈到此次起草《临时约法》是以其《鄂州约法》为蓝本时,范熙壬十分赞成,并且他介绍了“一院制”法规起草的全过程,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913年,外祖父范熙壬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和宪法起草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在北京湖广会馆欢迎孙中山北上。在国会,外祖父范熙壬以非凡的道德勇气,为民请命,相继质询袁世凯政府丧权辱国之“善后大借款”案,弹劾顾维钧、王克敏之“金佛郎案”以及曹锟之流的贿选,几遭不测。
1924年11月1日,孙中山发表《时局宣言》,即《北上宣言》,于12月4日风尘仆仆赶到天津,抱病接见群众,外公范熙壬等代表国会在天津欢迎孙中山北上。这时,外公与李大钊同在孙中山左右工作,致力筹备召开国民大会,报界在刊发孙中山与范熙壬等各界名流在天津张园的大幅照片时称,这象征着国(国民党)、共(共产党)、群(议员)三方真诚合作。为了纪念这一美好的时刻,外公将这幅大照片挂在采寿堂内院大客厅,和孙中山先生、宋庆龄夫人的俪影挂在一起。这是孙中山留下的最后一幅集体合影照,故至今各地纪念馆均有收藏。
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进京。由于病体难支,未能对热情欢迎的群众讲话,只是散发了已印好的简短书面谈话《入京宣言》,文中说:文此次来京,曾有宣言,非争地位权力,乃为救国。1925年3月5日,孙中山病情开始恶化,外公范熙壬心急如焚,整日独处书斋,心情沮丧。3月12日,弥留之际的中山先生已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发出内心的呐喊,呼唤着伟大的祖国,他断续地重复着“和平……奋斗……救中国”,之后于九时三十分便溘然长逝了!
巨星陨落,举国哀恸。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立即组成治丧处,由李大钊担任秘书股中文主稿,在外公范熙壬的斡旋下,国会非常会议也召开了特别会议,决定为孙中山举行国葬,下半旗志哀,并要求财政部拨出治丧费十万元。3月14日,各国驻华公使馆纷纷前往医院吊唁。次日,尽管大雪纷飞,但前往医院吊唁者仍排成长队,络绎不绝。当时负责治丧的李烈钧、范熙壬等拟定将中央公园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之社稷坛作为停灵之处。在26日的公祭大会上,范熙壬、范熙申、范熙绩昆仲三人分别代表国会、海军、陆军一同出席公祭仪式,外公范熙壬还以悲痛的心情代表国会议员起草了情切切、言凿凿的祭文《祭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文》,悼念伟人长逝。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国会非常会议议员孙光庭等二百七十九人谨荐酒醴庶羞昭告于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之灵。辞曰:
昆仑东趋,脉维三分,南极大庾,赤县畇畇。
瀛海外环,苞奇孕秀,挺生我公,邦家重构。
炎黄帝胄,降为舆台,公振其聩,虩虩若雷。
建州旧藩,取明而代,十叶相承,山砺河带。
前有吴郑,后有洪杨,天厌华夏,佹兴佹亡。
公慕春秋,仇复九世,招纳健儿,歃血为誓。
会创兴中,馆辟大同,神州舆诵,靡然响风。
秦搜张良,汉购季布,履险如夷,四方驰骛。
欧美非亚,墨突不黔,揭竿斩木,义旗翩联。
辛亥仲秋,武昌建国,云集响应,民怒尽赫。
公曰归哉,时不再来,定都金陵,宝历遂开。
功成弗居,法尧禅舜,中国一人,超华盛顿。
武夫擅权,暮四朝三,既谀莽德,复煽殷顽。
公曰约法,未容滥改,摄位海隅,百战不殆。
壬癸之际,国会北归,大波轩起,紫是朱非。
政以贿成,兵毒天下,公驰羽檄,名器不假。
罪人斯得,破斧东山,乘桴远来,共策治安。
昊天步吊,不遗一老,下膏上肓,二竖何狡!
扁仓束手,大命遽倾,国将不国,民为谁民。
避债有台,登闻失鼓,泉涸鱼枯,孰濡孰呴。
某等不幸,丧此导师,茫茫长夜,巨星西驰。
旨酒盈卮,佳肴充豆,公乎有神,陟降左右。
尚飨。
外公范熙壬隐居故里后,特地将《祭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文》等文物善本打包装箱寄存在汉上德商协平洋行和好友家中。岂料,1938年武汉沦陷,不少文物被战火所毁,幸而《祭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文》和他与孙中山肩并肩的合影照等文物史料劫后尚存。1949年初,其子范延中(即我舅父)将这些文物辗转带到台湾,才得以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此篇为胡香生先生协助组稿,转自《湖北文史》总第九十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