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湖北英山:300多名“黄埔生”同一个故乡

2015-06-30 10:40:26  
字体大小:【


    在纪念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英山县原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高传明、县档案局工会主任周本章编著的《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近日正式出版。书中首次披露收录并记述该县315名黄埔军校学生(简称“黄埔生”,下同)的传略或简历等情况。300多名“黄埔生”同一个故乡,实属少见。

 

    英山县位于湖北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鄂皖边陲,乃鄂东门户,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这里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人文厚重,英才辈出,宋有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升,清有“大清包公” 刑部尚书金光悌,近有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今有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英山是英雄之山、红色之地,是革命苏区。据多种史料记载,早在1926年6月,中共党员萧伯唐(黄埔生)被派回英山任特派员,在蔡家畈秘密发展党员,次年上半年成立英山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随后,中共英山特别区委员会成立。1931年建立苏维埃政权。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从这里出发长征。红二十八军在这里再次组建并作为游击根据地,在这里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将英山作为主要军事通道,在此迂回鏖战。1939年3月被授予“抗日模范县”称号。红军时期造就英山籍师级以上领导干部22人。在当时仅18万的人口中,英山为主力部队输送子弟3万多人,牺牲七千余人,被称为“血染红土三尺深”的红色苏区。

 

    据中国黄埔军校网资料显示,中华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中华民国13年(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经《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编著者求证认为,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建至1950年在大陆共举办37期,仅黄埔军校1—23期共有315名英山籍学生,在全国属学生人数最多的县。

 

    在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年代,英山县有志青年踊跃投考黄埔军校,影响并带动家乡子弟,积极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地参与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意志坚定,欲血奋战,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牺牲和奉献。英山籍“黄埔生”没有一人当“汉奸”。一大批英山籍“黄埔生”为革命战争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解放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革命烈士彭干臣,英山落令河人,192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26年在武汉任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在北伐战争中立有战功。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曾担任卫戍司令兼政委、公安局局长,曾委任为中央军委会委员,协助周恩来开展秘密军事工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解放后,周恩来、邓颖超、陈赓先后有书信证明彭干臣为党革命及牺牲情况。优秀共产党章夷白,原名姜梦熊,英山马堑人,第3期黄埔学生,1926年2月加入共产党党员。1926年11月北伐军第3次进攻南昌时,章夷白在乐化车站战斗身负重伤,1931年4月在上海任全国总工会秘书时,因叛徒告密被捕。1938年由党组织营救出狱。1944年起,先后从事财经、军工、后勤和民政工作,曾任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副厅长等职务。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央人事局副局长、局长,国务院人事局局长、内务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常委等职务。1984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陈云、邓颖超等同志送花圈表达哀思,《人民日报》于当年5月9日刊发了章夷白同志逝世的消息、简历和遗像。章夷白同志治丧办公室印发的《章夷白同志生平事迹》中对章夷白的一生给予了崇高评价。

 

    英山当年为什么有这么多青年报考黄埔军校?这与英山2位关键的历史名人的极大影响和毅然扶助分不开的。一位是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他于1878年出生于英山,1902年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肆业。期间晤识孙中山,参加“兴中会”。1905年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1920年随孙中山到广州积极筹备北伐,任大本营宣传特派员,与孙中山朝夕相处两年多。对孙中山的主张相信益笃,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仰者、追随者和挚友,是辛亥革命同志会的首领之一。1924年,全力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和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奉命与数人在上海负责秘密招生,1至5期,英山到黄埔军校学习青年大都由他介绍去的,一段时期,傅慧初介绍考黄埔的消息悄悄传遍英山十里八乡,不少青年纷纷前往上海后赴广州报考,仅1至5期英山籍学生共有54人。全国解放后,傅慧初任湖北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国民党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63年在武昌病故,享年85岁。一位是爱国先贤李次山。李次山(1887—1936),英山主簿寨人,是爱国救国的上海挂牌大律师。1906年赴安庆求学,1911年毕业于安徽官立法政学堂,同年参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任安徽省议员。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李次山毅然全力资助安徽六安(注:1932年前英山隶属安徽六安)等地青年南下报考。许继慎等六安青年和英山的80多位青年,每人拿着他资助的10块大洋作为赴穗的路费,得以成为黄埔学生。因推荐、资助和“前期带后期”、老乡荐老乡之影响,带来英山籍黄埔学生多的结果。

 

    《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编著者历经近1年时间,以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史为据、反复求是的精神,不惜路途远、不怕累和难,四处奔波,八方寻觅,先后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安徽省和湖北省档案馆查阅查证复印档案资料,在当地广泛走访座谈反复查询收集资料,只要有一点线索就追寻到底,只写客观事实,不加主观评语,确保做到每一个英山籍“黄埔生”史料真实可靠。编著者高传明同志介绍说,编著此书的目的旨在,还原历史,启迪后人。

 

    (英山县政协  汪校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