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一个也不能少!那些资源枯竭型村庄在矿产资源开发期间,为国家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也付出过巨大牺牲,我们不能忘记它们。”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提交提案,建议摸清全国资源枯竭型村庄的数量、分布、类型等“家底”,整合部门相关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帮助资源枯竭型村庄进行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
我国118个资源型城市中,已有69个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而每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背后都有一大批资源枯竭型村庄。近年来,龚胜生一直关注着资源枯竭型村庄的转型发展问题,并调研数次。龚胜生发现,这些村庄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耕地损毁严重、住房安全隐患多、水资源缺乏加剧、水质污染突出、地质灾害频发、乡村社会趋恶等多种多样的“闭矿后遗症”,环境恶化成为了制约村庄转型发展的障碍,环境综合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龚胜生建议,在全国分期分批确立“资源枯竭型村庄”,比照国家设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办法,制定资源枯竭型村庄的评估标准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把资源枯竭型村庄纳入乡村振兴的重点,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资源枯竭型村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龚胜生表示,应因村制宜地做好规划,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