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协商,重点在“一线”和“协商”这两个关键词上,内容和形式应更加灵活和开放。一线协商,其实质是要充分彰显政协组织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性质是政治属性。一线协商就是解决政治协商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政协协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基层群众和政协委员参与国家治理最便捷、最灵活、最有效的形式,是拓展、是延伸、是丰富,是新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需求,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应紧贴时代、紧贴基层、紧帖委员、紧贴群众,要发挥委员和群众这两个主体作用和积极性,突显组织引导的作用,引导委员知情明政、建言资政、参政议政,引导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钟祥市政协作为全省18个试点单位之一,自6月以来,分别选取三个乡镇、两个界别组织开展了五场一线协商活动,进行了有益探索。“协商在一线”活动与过去我们政协组织的协商活动有何不同?这是当前我们大多数政协干部存在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通过实践,在具体组织实施中,笔者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关键:
1、要扩大参与覆盖面。过去的协商活动一般是政协委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协商在一线”的一线协商活动一定要邀请乡镇、社区、村干部、群众代表参加,邀请职能部门的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并引导他们唱主角。如钟祥市政协在6月14日组织的围绕“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协商活动,不足之处是覆盖面还不够广,还可以请一线环卫工人参加。作用在于:一方面,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让政协的协商更加地接地气,体现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另一方面,有序引导公众政治参与,让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衔接,发挥县级政协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2、要开拓互动交融境界。过去的协商是以委员讲为主,虽然安排了部门参加,但都是在所有委员发言结束后进行,或以汇报工作为主,存在互动不及时、各说各话的问题。现在的一线协商,必须要有互动、交流甚至交锋。因此,在一线协商会议的安排上,可考虑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不设发言顺序,委员和部门可自由发言、回应,允许中间插话,形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效互动甚至热烈交锋的生动局面。
3、要树立“一线”思维模式。我觉得“一线”意识、“一线”思维要体现在:一是议题上,多选取涉及基层群众利益、与群众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感兴趣的议题;二是过程中,要注重协商平台在一线搭建、协商活动在一线开展、协商合力向一线聚集,让群众知晓政协,让百姓感到政协就在身边;三是协商前,可以组织委员多开展收集民意、了解诉求、调查走访等前期准备工作。
(钟祥市政协 杨金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