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我省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议

2014-09-15 00:56:21  
字体大小:【

 

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根据省政协十届十三次常委会会议专题调研工作部署,3月18日至24日,李传锋主任带领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鹤峰县、五峰和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就当前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有关地方政府的情况介绍,与部分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部分县市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开发工程项目及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基地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各族群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举发展旗,打民族牌,走特色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2009年,恩施州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80.7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8.7%;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6.6亿元,同比增长26.9%;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总数达到424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96亿元,同比增长5.1%。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中外旅游者663.6万人次,同比增长4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2亿元,同比增长30.7%,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5亿元,同比增长26.9%;直接利用外资1311万美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外贸出口8671万美元,同比增长53.7%。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和高中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5%。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1万人;全州社会保险扩面6.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万人,6万城镇居民和20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完成了7000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解决了农村3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启动了570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搬迁扶贫3888户、1.4万人,解决了1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07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0元,同比增长11.6%。五峰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9亿元,财政总收入13535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长阳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1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10.5%。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省民族地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但与全国、全省其它地区相比,我省民族地区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从附表可以看出,恩施州2008年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2%,固定资产投资只占全省的2.4%,外贸出口总额、利用外资总额、交通基础设施里程都不到全省的1%,城镇居民收入比全省平均额少37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额少2137元。

    再从恩施州与周边湖南、贵州、重庆有关市州相比来看,也存在较大差距。从经济规模看,2008年恩施州、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铜仁地区、黔江区实现生产总值(GDP)分别为:249、227、184、504、217、60亿元,恩施州位列第二,但6个地区人均GDP分别为:7159、9081、12337、10950、5441、13873元,恩施州位列第五。从发展速度看,2008年恩施州增长速度为11.5%,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增长速度分别为8.2%、13.2%、13%,铜仁地区为11.5%,黔江区为17.3%,恩施州与铜仁地区并列第四,处于靠后位次,仅比湘西州快3.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2008年恩施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6:25:39,湘西州为19:42:41,张家界市为17:25:58,怀化市为22:37:41,铜仁地区为37:28:35,黔江区为15:48:37,结构最优的为湖南的三个市州,其次为黔江区,恩施州和铜仁地区经济结构大体相同,同属落后型经济结构。因此我们认为,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较快、成绩明显,但差距很大。

    二、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制约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1、交通基础设施缺失仍然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如鹤峰县、五峰县是全省少有的无铁路、无机场、无高速、无国道、无水运的交通“五无”县市,处于交通“死角”位置,沪蓉高速的建成,虽然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我省民族地区部分县市的交通困难,但对鹤峰、五峰、来凤等县而言,因其地理位置原因,没有高等级公路,与高速公路没有连通,交通仍然十分不便,(这次调研委员们深有感触,从恩施州到鹤峰小车要走3个多小时,从鹤峰到五峰要走3小时,从五峰到宜昌要走3个多小时,山高坡陡,路况差,山区群众出行的主要工具大客车、小货车所需时间就更多了。)给山区生产资料、生活物资的运送带来极大困难,招商引资难度极大,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目前省交通建设资金到位迟,有些建设项目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因受地方财力有限无法到位,导致交通建设项目靠举债度日,资金缺口大,还贷压力大,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将无从谈起,和全省其他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2、转移支付政策不尽合理,待遇差挫伤人员积极性。民族地区干部反映,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尽合理,有的转移支付是扶富不扶贫的政策,上交的多,转移支付的就多,上交的少,转移支付的就少。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上交的必然就少,导致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就非常少,没能充分体现对民族落后地区的照顾。民族地区干部年均津补贴仅5000元左右,乡镇干部条件更艰苦,严重影响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工作条件差,收入差距拉大,民族地区人才外流日趋严重。

    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恩施州尚有贫困人口129万人,占全州农业人口的38%,农村危房户10万多户,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的困难群众还有50多万人,其中大约40万人需要采取扶贫搬迁措施才能解决脱贫问题。由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农业和农村发展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缩小贫富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瓶颈”。

    4、科技人才缺失,民族地区发展缺乏技术支持。由于山区区位劣势,生产生活条件差,科技人员待遇差,村级农技服务站等基本上人去站空。外面的不进去,里面的想出来,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高学历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与此同时,受周边经济相对发达县市优厚待遇的吸引,民族地区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严重,对社会事业的发展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对“十二五”期间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议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我省也配套出台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如“一法两规”。但从执行情况看,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够、落实困难的问题。有的政策制定了,但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导致政策未能有效实施;有的政策执行了,但执行力度不到位,民族地区未能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随着形势的发展,有的政策已不适应现实要求,需要进行完善。为此,建议:

    (一)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制定更加优惠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政策
    1、增加省级少数民族发展基金。我省自2006年设立的每年1000万元(2009年增加到1100万元)的省级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在促进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教育设施改善、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增收难、上学难、行路难的问题。随着全省经济快速增长,1000万元的发展基金就显得额度小,难以满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参照中央加大民族对口支援和扶持力度,我们建议,将少数民族发展基金的额度提高到5000万元以上,并随财力的增长幅度同比例递增。
    2、减免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由于受目前交通投资政策的影响和制约,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实行定额补助投资政策,均需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且地方配套资金一般占项目投资总额的20%-50%,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根本无力解决配套建设资金,基本上都是采用负债的方式发展交通。高比例的配套资金制约了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的有序推进。建议“十二五”期间加大国家和省对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减免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3、建议省财政厅积极争取财政部落实恩施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西部地区优惠政策并补齐2009年应拨付的差额部分。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央财政给西部地区是按照80%的比例补助。恩施州是我省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理应享受其他西部省份相同的政策,但在2009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007年以来的社区卫生服务补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补助等方面,中央财政对恩施州是按照中部地区的标准(中部地区按60%补助)拨付的,每年恩施州减少中央卫生专项补助超过2000万。
    4、积极争取国家设立“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发展试验区”,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县市发展的扶持力度。在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基础上,继续加大“616”工程、“城乡互联,结对攻坚”等对口援建力度。建议增加结对扶持队伍,实行“市县联姻共建”机制,由一个省辖地级市在“十二五”期间连续五年结对援建一个少数民族县。省级财政分配扶贫资金时,对民族地区要体现和落实“高于平均水平”的优惠政策。

    (二)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改善和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1、继续做好“两基”巩固工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建议将省民族教育补助资金增加到1000万元,用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每年建设和改造50所农村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加快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初中以上普及远程教育,逐步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力争3—5年内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增加教育投入,积极引导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支持民族地区办学,由省财政补贴进行教师职业培训,着力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素质,使山区孩子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
    2、完善转移支付政策,设立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壮大特色产业。省级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民族地区重点龙头企业担保贷款的贴息,解决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其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支持民族地区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
    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对象,提高补偿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实施。尽快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补偿政策,通过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达到森林资源受保护、农民群众得实惠、调动广大群众保护生态公益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4、加快解决几个具体问题。据恩施州反映,“十二五”期间,全州还有138.76万人饮水不安全,群众饮水困难的还有51.4万人,希望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尽早解决。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全面推广长阳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经验,缓解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支持民族地区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加快民族地区县市文化体育场馆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体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