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大力推进我省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4-09-15 00:56:35  
字体大小:【

 

民盟湖北省委员会

    近年来,湖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型风情歌舞《家住长江边》市场收益颇丰;省京剧院推荐剧目《膏药章》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知音》集团年创利税水平位列国内同行业榜首;江通动画公司成为民营动画企业中唯一的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武汉市近500家创意设计机构年产值逾100亿元,依托科技优势的“武汉·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园区、武汉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珞珈创意园”、昙华林艺术村等逐步形成;各种会节,如中部地区文化博览会、八艺节等,都促进了湖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创意产业的不足:湖北的创意产业仍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整体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链不健全、高端创意人才较为匮乏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我省发展创意经济的瓶颈。为大力推进我省创意产业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文化创意产业是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的高端产业,更需要高端的政府服务。政府应当制订政策,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扶持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平台,通过成熟的资源共享平台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供服务,开辟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对文化创意企业行政许可事项提供全方位服务;政府主导,组织“创意湖北”圆桌会谈,吸纳相关设计人员、企业家、政府官员参加,对相关的投资、融资、企业进行优化设计,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建立创意产业的投资基金、担保基金,鼓励创新的奖励计划和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财政支持政策,以及支持中小创意企业的发展政策等。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于高新技术,同时更强调依靠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有了文化资源这个要素,人才、技术、市场才能与之交融,生产出创意产品。要推陈出新,既突出原生态的荆楚文化资源特点,又注重对现实文化资源进行创新;特色鲜明,着力培育一批既体现荆楚文化特色、又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拳头项目和产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和利用率;打造品牌,策划开发重点文化创意项目,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力大、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精品,形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品牌;突出重点,通过市场机制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供给,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若干产业集团和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多地区联动,促进各地区之间理性的合作与竞争,共同打造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创意城”。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创意人才开发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发掘人才。如通过举办各种创意设计大赛,让潜藏在民间的创意人才脱颖而出;发展创意人才中介组织,专门负责创意人才的发掘工作;设立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培养人才。依托我省科教优势,加强大专院校的文化产业院系、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建设。提倡文化产业界出资、出力,积极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其支持的形式,可以由产业界与高校相互协商,如,企业出资,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前签订劳动合同、提供文化创意人才实践基地、提供最新产业信息与发展趋势等等,也可以输出优秀的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师资或创业导师,与高校联合开发项目等;优化机制,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成长、使用、流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人才推动产业的发展;政策激励,以优厚的政策待遇吸引高端人才,使顶尖人才多出优秀成果,成为湖北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对于创意人才流失的问题,湖北应制定政策吸引、挽留人才,为高端创意人才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发展平台。

    4、加大创意产业链整合力度。目前,我省创意产业缺乏产业链的完整性,尚无法充分实现创意产业的价值,如江通动画制作的《天上掉下个猪八戒》播出后,在国内反响很大,但衍生产品研发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政府应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更多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如武汉光谷逐步形成动漫产业聚集,吸引企业入驻,形成网络游戏、动漫制作、手机游戏等产业集群,各产业间相互支撑,互为供给,构成基础环境成熟、运作机制适宜、产业结构完整的产业链,使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甚至,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创意示范城区”的试点建设,跳出单纯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局限,结合城市规划、旅游休闲等,采取特殊政策,实现创意硬软件的互动,在街区、社区的地理范围内真实地展示荆楚文化创意的成果。

    5、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就城市而言,能否为创意人才提供适合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开放的创作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创意产业活力大小的重要标志。应当鼓励各类创意产业非赢利组织的发展,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包括协会、研究机构、大学等非营利组织的建设;成立创意产业协会,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协助政府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创意人才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以激发他们艺术潜力和创造才华,形成既有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又有相互竞争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