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加大湖北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力度的建议

2014-09-15 00:56:39  
字体大小:【

 

政协黄冈市委员会


    根据省政协统一安排,4月上中旬,黄冈市政协副主席高迎涛同志带领市发改委、市港航局和市政协相关委室的负责人就“长江岸线开放开发”课题,深入黄冈沿江七县市区进行专题调研。5月中旬,市政协副主席张友启同志带领专题考察组赴安徽省芜湖市和江苏省张家港市、江阴市、常熟市考察了临江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情况如下:

    一、黄冈长江岸线开放开发的基本情况与潜力
    黄冈地处长江中游下段,沿江有7县市区,依次为:团风县、黄州区、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和龙感湖管理区,长江主江岸线全长212.9公里。自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后,黄冈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抢抓机遇,进一步推动长江岸线的开放开发。一是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江岸线的开放开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全市沿江地区,就长江岸线的开放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全市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及重大项目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沿江各县市区也积极做好长江岸线开发的各项工作。二是科学制订规划。市政府主持进行《黄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了“黄冈临港经济区”发展规划,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黄冈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团风罗霍洲港区、黄冈市船舶工业发展、黄冈临港经济区和南湖工业园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结合黄冈实际,提出了三年实施方案。沿江各县市区也在抓紧制订长江岸线开发规划。三是加快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沿江港口、码头、公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沿江各地原已建成泊位176个,年吞吐量1711万吨,黄冈唐家渡综合码头、黄冈禹杰物流综合码头、武穴市件杂货综合码头、黄冈国盛综合码头正在建设,沿江路(唐家渡—李家洲)改造正在进行;加快建设临江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到目前为止,全市在沿江岸线已建成或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物流园区17个,其中工业园区15个,物流园区2个; 加快发展临江工业,全市临江工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重点推进的沿江“六百三千”(钢构、饮品、船舶、造纸、粮油加工、生猪养殖加工各百万吨生产能力,水泥生产能力千万吨,泊位通过能力千万吨,核电综合投资千亿元)产业工程取得较大进展。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黄冈岸线开放开发的潜力有:
    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岸线资源优势。据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09年9月出具的《黄冈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规划报告》,黄冈长江主江岸线212.9公里,洲滩岸线68.3公里,其中一级岸线45公里、二级岸线75公里、三级岸线100.6公里,目前利用率仅有15%左右,多数岸线处于自然状态,有70%以上的岸线外滩地纵深在200至500米,具备建设大型码头和大型船厂。同时黄冈还具有丰富的洲垸资源。面积在10000亩以上的江心洲有5个,分别是叶路洲、罗霍洲、戴家洲、新洲、张家洲,其中叶路洲达到33.5平方公里、5万亩,罗霍洲17平方公里、2.8万亩。这5个洲洲滩河势稳定,地形稳固,水流流态好,且深水近岸,不但建港条件好,而且适合多用途的开发。团风县根据武汉新港发展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武汉新港罗霍洲作业区的综合开发规划,计划在罗霍洲上建设港口作业区、船舶修造区、现代物流区、休闲旅游区和生态农业区。

    第二,具有先发先导的区位优势。黄冈是湖北的东大门,是湖北承接长三角辐射的先发区,也是湖北跟进长三角龙头的关健区域。当前,上海、江苏岸线已得到较多的开发,加上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临江产业向长江纵深转移已成为大趋势。而江西岸线资源有限,安徽处于下游的潮汐江段,防洪压力较大,江滩范围窄,不太适宜发展临江工业。因此,处于武汉下游的黄冈市发展临江产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同时,黄冈与武汉一衣带水,是距武汉最近的城市之一,是武汉城市圈东部的“核心集聚区”,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地区性增长极。随着黄冈长江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黄冈将实现与武汉的全方位对接,黄冈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第三,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黄冈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贯通三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京广联接线),飞架五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鄂东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正在建设中的黄冈长江公铁两用大桥以及规划中的沪蓉高速公路桥),纵横五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黄小高速、麻竹高速、武英高速、大广高速),已具有公、铁、水、空联运优势,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

    第四,具有快速增长的经济支撑。黄冈市近几年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领先,全市GDP突破7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财政收入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在2006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二、长江岸线开放开发面临的主要障碍
    1、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由于统一的岸线管理部门尚未明确,岸线开发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港政管理职责不明,岸线可持续利用意识不强,珍贵的岸线资源未能得到合理统筹利用、加以保护,岸线开发仍然处于盲目状态。

    2、办理岸线许可门槛高、手续多、耗时长、费用大。深水岸线的许可由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务院宏观调控部门批准,浅水岸线的许可由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有关部门批准。申报港口设施建设,除须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还有五个以上的专项报告,如《防洪报告》、《通航环境安全评估报告》、《通航条件分析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报告》等等。这些报告都需有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费用高。一般来说,建设一个中型的深水岸线码头,前期费用需要200万元以上,建设一个浅水岸线码头,前期费用也达100万元以上。这些前期费用相当于建设一座中小型码头的工程直接费用。而且,按照正常程序,这些手续办下来,一般都得一年半载。手续多、费用大、耗时长,导致很多想投资港口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望而却步。

    3、无统一的岸线开发规划。全省尚没有制定统一的长江岸线开发规划,使岸线利用结构不合理。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不够协调,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问题突出。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利用。一些地方岸线开发以工业和港口等生产性占用为主,城市、居住休闲和旅游景观等生活性岸线占用较少。一些企业专用码头和地方一般性码头占用了部分深水岸线,致使深水区未能发挥出深水潜力,浪费了好的岸线资源。

    4、集疏运基础差。虽然黄冈外围交通网络较好,但是岸线基础建设较为滞后。大部分县市的乡镇没有沿江高等级公路串通,到码头的公路等级偏低,不方便大载重量汽车的进出;港口码头设施陈旧,装卸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靠泊大吨位船舶(只能靠泊2000吨及以下船舶),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难以发挥;供水、供电能力不足,通气、通网建设也不到位,制约了岸线经济的发展。

    5、缺乏有效的协商平台。浠水县与黄石市同处一江两岸,多年来双方都有合作意向,拟在浠水的散花镇建立开发园区,浠水县政协和黄石市政协也积极开展调研,向上提出建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商平台,到目前还没有搭成一致意见。黄梅县与对江的江西省九江市,双方都有在黄梅县小池镇进行联合开发的意向,但是由于双方地位不对等,虽多次协商还是没有达成合作意向。

    6、临江企业产权难以确定。临江企业用地,用而不征,而且滩地禁止企业建设厂房、设施,使企业对投资心有余悸,没有土地、房产作抵押,在金融部门又贷不到流动资金,使企业难以发展。

    三、外地长江岸线开放开发的经验
    芜湖市和张家港市、江阴市、常熟市在长江岸线开放开发上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1、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将长江岸线打造为“黄金海岸”。地处苏南的张家港市、江阴市、常熟市从本世纪初就开始拉开了沿江开发的帷幕。张家港市原只有单一的农业经济,远离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没有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更没有矿产资源,被称为“苏南的北大荒”。他们充分发挥60多公里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实现了港口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互动互进。张家港口岸是长江内河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之一。现有泊位6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44个,开通了与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9条国际航线,是国内木材、钢铁、粮油、化工的重要中转港。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运量87万标箱。江阴市拥有35公里的长江岸线。2001年以来,江阴坚持把实施沿江开发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大手笔推进沿江大开发。江阴港目前已建成万吨级泊位21个,江阴口岸形成了由集装箱、石化产品、煤炭、粮食等五大支柱货源构成的港口群。在常熟市37.5公里的长江岸线上,芬兰UPM、新加坡泛联集团、日本大金、香港华润等众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一字排开,一个以能源电力、造纸、精细化工、钢铁、汽车零配件等为重点的产业带将这里打造为“黄金岸线”。

    2、谋大做强,将沿江地区打造成产业聚集区。安徽省在沿江开发上虽然起步较迟,但是起点高、气魄大、建设速度快。规划建设三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包括芜马巢产业集聚区、合肥产业集聚区、安庆产业集聚区,每个产业转移集聚区规划面积达到200多平方公里以上,其中芜湖集中区达到230平方公里。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合作开发、错位开发、集中连片开发,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度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形成皖江城市带三大增长极。依托长江港口优势,江阴市初步建成特种冶金、船舶修造、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力能源为主的沿江工业基地,建成了以长江综合港口物流园区为龙头的物流仓储基地。张家港市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设立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国家级的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和扬子江冶金工业园。目前沿江区域聚焦了张家港市70%的经济总量,成为江苏省沿江开发的示范区和先导区。    

    3、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沿江地区的开放开发。安徽省及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皖江开发。包括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劳动保障政策。如土地政策规定:支持和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在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合理增加示范区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保证示范区合理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重点项目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予以倾斜,允许提前使用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用于省重点项目建设。依法需要国家批准用地的建设项目,建立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及时审批,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及时予以调整。支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增加周转指标,用于示范区建设。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有序开发经营和流转。

    四、加快长江岸线开放开发的建议
    1、把沿江地区建成产业聚集区和“两型社会”示范区。借鉴东部沿江地区发展经验,沿江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发展工业和港口物流业,通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拉动工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支撑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大力发展武汉新港的同时,在沿江地区规划布局一批较大面积的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工业园区,像抓仙洪试验区一样,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抓沿江地区的工业园区,以提升沿江工业园区开发层次,增强园区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力。

    2、制订出台沿江地区开放开发优惠政策。借鉴武汉新港建设的经验,在沿江开放开发中,省委、省政府应在用地保障、税收减免、融资、企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在用地方面,优先保障项目用地,不占用当地用地计划;在税收方面,老港区和港航企业外迁改造,存量土地出让价格的50%用于搬迁企业补偿安置及企业发展,免征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在融资方面,列入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享受贷款贴息等。

    3、建设沿江快速通道。为加快沿江各县市区岸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疏运条件,建议将武汉至阳逻的快速通道延伸到黄梅小池。同时,支持团风罗霍洲大桥、蕲春黄石长江大桥、武穴长江大桥项目的立项审批,建立水运快速通道,与陆运、航空实行对接,构建立体快速运输网络。

    4、精简报批程序。建议减少岸线开发行政许可的前期工作环节,一个地段一个时期内一次性由地方政府完成《防洪报告》、《通航环境安全评估报告》、《通航条件分析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报告》,不再要求每个项目都要完成五个方面的报告。对浅水岸线的许可实行只申报一个综合性报告。

    5、编制长江岸线开发总体规划。由省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省长江岸线开发规划。该规划定位要准,内容要全,起点要高,不仅包括岸线资源利用、沿江经济产业布局、物流园区建设等分区分项规划,而且要与全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新港、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协调统一。同时,鉴于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长江南京以下流域的疏浚、江心洲防洪标准的提高,应积极争取长江水利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取消湖北境内的几个大的江心洲(如叶路洲、罗霍洲、戴家洲、新洲、张家洲等)单退行洪民垸区的设置,将江心洲的开发列入编制范围,发挥好它们的良好洲垸资源优势。

    6、建立统一的协调开发机制。应理顺长江岸线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明确一个机构,统一履行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职能。严格按照编制的规划,强化岸线资源管理。参照土地使用管理办法,对闲置岸线限期收回,禁止占而不用、多占少用。开展多层次、多平台的协商合作。黄梅小池与江西九江,武穴与江西瑞昌,浠水、蕲春与黄石,黄州、团风与鄂州、武汉,如何突破行政区划阻隔,实现跨江、互利、互补开发,需要由省牵头建立协商机制。一些特殊问题还需特殊对待。龙感湖管理区与黄梅县本属两个平行的行政区域,该区虽然挤进了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笼子,编制了实施方案,也精选了项目库,向上报了不少项目。但是,由于省有关部门将龙感湖管理区视同黄梅县的县属单位,凡是龙感湖管理区报送项目都必须通过黄梅县上报,这样既占用了黄梅县的项目指标,又增加了龙感湖的申报环节,影响了双方的项目申报效果。建议省对龙感湖管理区在项目申报等方面实行单列。此外,省委、省政府在长江开放开发的部署中,应将黄冈与鄂州、黄石同样作为发展重点,统筹考虑“一江两岸”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