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湖北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2014-09-15 00:56:46  
字体大小:【

 

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


    当前,湖北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且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制造业已不适宜在湖北长江经济带持续扩大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正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先进制造业,培养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使“湖北制造”崛起在中部,走向全国和世界。

    一、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思路
    1、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发展先进制造业并不等同于不要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对于湖北长江经济带来说,面对自主创新能力弱、传统制造业比重偏大等诸多制约因素,既要培育和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又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必须坚持以现有制造能力为基础,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重点,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着力提升汽车、装备、船舶、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和战略产业,优化发展钢材、石油化工等基础制造业,努力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2、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由于湖北长江经济带内部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的相似性、经济联系上的紧密性,在发展先进制造业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合作存在。同时由于内部资源和外来资源的有限性,也必然使得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且当前主要表现为竞争有余,而合作相对不足,地区之间的壁垒较大。而从湖北长江经济带整体考虑,应构建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这需要统筹规划沿江产业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沿江经济走廊,从而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一体化发展。即:把鄂东段建成长江中游地区实力最为雄厚的外贸出口商品综合性生产基地;把江汉平原段建成以出口创汇农业和轻化纺出口加工为主体的综合性商品创汇基地;把鄂西段建成我国最大的水电供应中心、综合性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世界级旅游区。

    3、促进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这种跨企业的合作有利于专业分工、资源共享、科技创新,从而提高集群内企业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在2008年湖北省审定的52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湖北长江经济带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共计27个,尽管集群的水平还不高,但已经显示出特有的活力。今后要努力提高产业集群内部分工协作程度,增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集群治理水平。

    4、推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联合开发和自主创新等多种方式,在电力、石化、钢铁等一批重点领域取得集应用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突破。实施专利与技术标准行动计划,推动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施自主创新产品品牌培育计划,集中力量扶持并巩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知名品牌;抓大促小,既要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又要帮助和指导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引导企业开展联合开发,建立跨城市研发中心,形成跨地区的产品加工及出口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推进城际间的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湖北长江经济带定位为加快湖北经济发展的空间主轴,必须用信息化实现经济带高度密集的智能资源的优化配置,用信息化来实现制造业等经济产业的技术跨越。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建议争取中央给予财政支持,地方也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可以考虑采用经济手段,以贴息、建设园区、改善环境等形式,支持湖北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应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引导,省级政府制造业主管部门应在研究国家制造业发展政策、总结国内其他地区制造业发展规划编制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湖北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高起点持续发展。

    2、形成区域统一市场。首先,要构建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的“联合发展、共同繁荣、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使沿江各市州的商贸联系在公平竞争中获得共同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武汉市场的辐射作用,推动沿江地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消费品批发市场和重要工业品专业市场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性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实现沿江区域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三要建立覆盖湖北沿江地区的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包括市场信息体系和商品报价中心网络。四要扶持一批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和主体市场,特别是国有资本或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和市场,支持其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3、发挥水资源优势,提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大耗水、大运量的冶金、石化两大基础原材料工业和汽车、船舶、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制造业生产规模化、产业高端化、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湖北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能力。一是发挥水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冶金、石化工业基地。要进一步加强鄂东冶金工业走廊建设,促进武钢、鄂钢、新冶钢三大钢铁企业技术创新和错位发展。支持武钢做大做强,建成国际一流钢铁企业、全球最大冷轧硅钢片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汽车板材生产基地。支持新冶钢做专做精,建成全国重要的齿轮钢、轴承钢等特种钢生产基地。支持大冶有色冶炼系统改造项目和中铝大冶铜板带高精度铜板带加工项目建设,扩大铜板带加工产能。扶持与冶金产业相关的桥梁及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支持大桥局为龙头的桥梁产业集群发展和阳逻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园建设。加快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延伸产业链,将武汉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以宜化、兴发、沙隆达、葛化、楚源化工等企业为龙头,促进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发挥水运和科技优势,振兴汽车、船舶及装备制造业。要借助水运运量大、能耗小、占地少、成本低、安全性高的比较优势,尽力扩大汽车、船舶与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实现从“湖北制造”向“湖北创造”的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除了重点支持汽车工业外,要积极扶持武汉、宜昌、鄂州、黄冈、咸宁、荆州等沿江船舶工业聚集区的发展,推进组建船舶工业集团,发展沿江船舶工业走廊。同时,依托武锅、长动、武重、中国南车、凯迪电力、江汉石油四机厂、长江高科、长江科技、力帝、黄石三环锻压、山力科技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成套设备、环保设备和石油机械制造等产业和产业集群,将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器设备、数控机床、铁路运输设备、环保设备、冶金装备、激光装备的制造基地,将荆州建成国内领先的石油钻井装备制造基地,将宜昌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工机械基地、全国最大的插齿机基地、全国重要的环保设备基地。此外,要因地制宜发展建材、纺织服装等大耗水的、有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建材行业加快发展“四新两高”产品(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和绿色环保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档玻璃及高档陶瓷),积极开发绿色建材产品,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改造提高沿江纺织服装产业,提升企业设计研发能力,进一步壮大棉纺和服装两大主体行业,支持荆州印染工业园突破印染瓶颈,加快发展。

    4、大力推行品牌战略。一要明确主攻方向。对汽车、钢铁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品牌,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千方百计增大其市场占有量。二要突出战略重点。瞄准湖北工业在装备制造行业的传统优势,采取联合、兼并、出让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全面合作,加速规模扩张,尽快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要发挥科教优势。大力促进科教、经济联姻,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湖北制造”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来抓。湖北是公认的科教大省,要实现科教兴鄂战略,首要任务就是制造业化科教优势为产业优势。四要重视市场开拓。发挥湖北承东启西、交通便利的物流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积极培育本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品牌,促进工商携手,推动市场对“湖北制造”的认同和选择。

    5、注重发展节约型经济。一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要在制造业生产中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电,努力引导企业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二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要以武汉市东西湖、青山两大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依托,构建武鄂黄沿江大循环经济发展试验区。化工、造纸行业的所有企业以及存在严重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依法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它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此外,沿江地区要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选择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适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带循环经济发展。

    6、多角度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一是深入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示范。从层次上看,要将面向湖北长江经济带汽车、船舶、装备制造业、化工等若干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区域加快完成重点企业的信息化集成应用示范与推广。从类型上看,要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质的提升。二是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潮流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金企网”等实现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的互联,搞好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企业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进一步建设好技术服务体系。要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软件企业为技术支撑,整合湖北长江经济带现有的优势资源,建成以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以各类技术服务中心和公司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体系,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四是积极开展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的攻关。要结合推广应用的需求,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技术研究和攻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五是积极推进软件产业化。要组织技术攻关,在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行业应用软件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集中力量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系列,形成一批国内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的知名产业品牌,大力推进软件园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