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找准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定位   做大做强鄂西圈文化旅游企业

2014-09-15 00:57:01  
字体大小:【


湖北省工商联

    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战略,确立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地位,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旅游资源的市场化效应,使鄂西圈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是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旅游产业是鄂西圈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文化旅游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理念,被称为“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各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精神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和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巨大的国内需求正在启动,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拓展提供了重要契机。2009年我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文化旅游需求会快速增长,文化旅游消费将日益活跃,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根据专家预测,目前我国文化旅游消费水平仅为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四分之一,文化旅游消费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将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需求动力。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正在被植入为旅游业的核心内涵,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文化旅游已成为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鄂西圈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该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企业是鄂西圈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主体
    1、鄂西圈文化旅游产业开始起步。为区别于国家投资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将获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此背景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各地认真策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文化旅游产业开始起步。地处宜昌市清江高坝洲区域的“中国·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已经开工建设。荆州市策划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荆州文化产业城”、“荆州古城实景演出《千秋忠义—三国风云》”等项目,并正在为项目推进展开前期工作。十堰投资200万元为“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村建成了故事堂,规划1000余亩的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十堰山体公园已经开建。襄樊策划了“米芾书画艺术创意基地”、“民间工艺创意基地”等项目。随州谋划的编钟音乐园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随着一批项目的建设和营运,鄂西圈文化旅游产业将迈上新的台阶。

    2、企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是最活跃的因素。2009年是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在更大范围内获得认可。2009年9月26日,我国首部《文化产业振兴纲要》出台,它是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表明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致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纵观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之翘楚首推美国迪斯尼公园,通过市场运作,80年经久不衰,分布在世界的五大主体公园每年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54亿美元,其动漫、玩具、饰品、少女装、家居用品、箱包等衍生产品收入更是高达940亿美元。国内以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北京首旅集团、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在景区建设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出独具市场影响力和游客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提升,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体制多元化的实施,民营企业将凭借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超前的自主创新能力、灵活的经营机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整合创新,做大做强鄂西圈文化旅游企业
    鄂西地区由于地域因素,一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年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从全国来看,鄂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而峨眉山为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为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万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0万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改变鄂西圈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呈现丰富、分散、星状布局的散点状态,急需要按照圈域规划,用市场的办法推动圈内旅游资源的整合,把单个的大菜做成宴席。这宴席包括三大旅游板块,四大旅游品牌,五条精品旅游线,六大核心旅游区。形成以旅游景区为核心,以生态观光业、旅游地产业、休闲娱乐业为第二层次,以基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第三层次,以生态能源、文化传播等边缘产业为第四层次的集聚波导效应。要实现现实和愿望的结合,思路创新是必由之路。只有在已有的规划和布局条件下,注重突破思维框框,克服项目立项、投资过程中的纵向发展形式,跳出已有体制、已有政策、已有主体、已有模式的束缚,采取横向整合鄂西圈各种生产要素的方法,以多种业态复合的形式来立项,用产业集群的规模来布局项目建设,把最先进、最有效的商业模式运用到项目经营中去,才能把鄂西圈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变成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优质市场资源,从而实现鄂西圈的文化旅游规划发展目标。除思路创新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将鄂西圈建设的投资主体—文化旅游企业通过整合创新做大做强。

    四、关于做大做强鄂西圈文化旅游企业的建议
    1、政策支持,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企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放宽圈内文化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公平参与鄂西圈文化旅游业发展;落实税收政策,加大融资力度,组建、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特别是运用特殊的政策杠杆和措施,鼓励、支持其中的民营企业和已建项目渡过初创期,顺利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快车道。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平台上整合当地生态赋存及文化资源,促进鄂西圈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2、加强服务支持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体制新、机制活、市场反应敏锐,发展潜力大。但是,与全国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一样,鄂西圈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同样面临在资源配置、资金支持、政策落实、市场保障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较,远远处于劣势地位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着一批优质文化旅游项目的崛起。建议政府对于主题选择新颖、项目规划科学、商业模式领先、社会效益显著、自我发展及带动能力强的民营文化旅游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加强服务,纳入鄂西圈投资公司的视野,帮助其做大做强,推动鄂西圈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