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中部规划给湖北带来的机遇与对策

2014-09-15 00:57:04  
字体大小:【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近期我省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等为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样一种发展思路其定位在圈层理论,其最大的弱项是没能利用外来资源,包括外来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含科教资源)、市场资源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的效率和质量。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准实施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是继《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和《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之后,国家出台的又一重大区域性规划,给中部地区尤其是湖北省的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突出亮点是构建点线结合的空间开发格局。即明确把人口产业最为密集、基础设施最为完善、发展条件最为优越、增长潜力最为巨大的长江、京广、京九、陇海四大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作为中部崛起的增长极进行培育,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纵两横”加“六圈”的空间发展骨架,为中部地区加快形成“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的空间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其中,长江、京广和京九三大经济带贯穿、环绕湖北,带给湖北纵横交错的经济带的发展机遇,这样一种圈带形态,跨越了行政区划,将更多地依赖关联区域间的资源整合与利用,必将极大地推动区域间的快速发展。

    圈带结合的空间布局将以一种更加经济、效率更高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它不仅可以通过圈层内的关联实现本地资源快速聚集、发散,而且通过带的开放式连通、资源共享等实现跨圈层或区域的快速连接,促进相关联区域协同健康发展。

    一、武汉城市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12月中旬,我们对位于京广线、京九线、长江经济带上的孝感、咸宁、麻城和蕲春四个市县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武汉城市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观念更新和开放视野不够。大家反映,长株潭城市群在发展中的思想观念更新较快,开放视野更开阔。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的观念和开阔的视野。
    2、城市圈发展无重点,难以形成突破。武汉城市圈范围太广,人人都希望发展,谁有能力获得资源谁就获得发展的机会,得到发展的收益。这样一种没有重点的发展是都不能很好地发展,资源的均衡配置尽管照顾到方方面面,但不能充分发挥资源非均衡配置形成的聚集效应和突破效应。国家的发展是这样,省级区域的发展更是这样。
   
    3、产业规划与布局缺乏强制性要求与引导。在产业政策指导下进行地区间的产业规划与布局是区域发展中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武汉城市圈在发展中,省级规划与地市规划缺乏衔接,省规划机构并不对地市产业发展进行具体的指导,地市规划中也无从知晓其他地区的规划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容易导致重复规划与建设。例如,招商引资是市区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地都是倾其全力,谁抢到谁发展,导致各地市产业结构雷同。另外,产业布局的方向选择也是一个需要指导的重要问题。例如,制造业及其研发中心的布局就特别重要,可以将研发中心设在中心市,制造中心设在周边县区,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城市圈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城市圈内实施的“五个一体化”仍需具体化并落实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上。围绕企业经营环境改善的相关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如咸宁无商检部门及相应权限,商品出口手续每天往返武汉,成本高,影响了工作效率;正在成长中的龙头企业扶持不够,技术人员缺乏,研发支持有限等。
   
     5、经济发展中财税、金融及土地政策的支持仍有待突破和创新。武汉城市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土地使用紧张,这些问题一直伴随并将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的财税、金融及土地政策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是一个值得积极探讨的问题。如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支持比例小,尤其对小企业支持更小,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如何实施不同的税赋政策值得深入研究,土地政策中建设用地紧张与农用地闲置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解决等都需要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和创新。
    6、城市圈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利益协调机构与机制。地方政府注重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分析,因而地方利益维护放在首位,政绩的提升放在首位,尤其是跨区域合作的发展更是需要关注利益协调。现行利益协调机构太软、松散且执行不力,负面影响大,挫伤了积极性,因而急需设立更加紧密、更具实施和执行力的机构。另外,利益协调机制的缺乏,上一级压下一级,拿走利益而不负担成本的模式极大地挫伤了下一级组织机构发展的决心和积极性,迫切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利益协调机制,如招商项目、土地收益项目、政府支持项目等。

    二、应对思路及发展的建议
    以改革促发展为原则,改革不适合发展的现行体制、机制,积极创新,抓住重点,点、线、面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抓住中央重点发展中部地区三大经济带的机遇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1、充分发挥湖北省产业发展规划机构的主导与协调作用。重视产业规划布局与产业政策支持,尤其要通过信息平台重视产业规划信息交流。武汉城市圈内存在不同梯次的产业结构,需要引导与实施差别政策。
    2、以“三大经济带”战略为主线积极谋划,实现跨区域经济协作引导与协调。积极围绕“三大经济带”加快基础设施布局与调整,以合理的空间布局引导资源(货物、人才及劳动力、资本与技术等)流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充分利用圈层与带的关联作用,发挥交通促发展的比较优势。经济的流向和流量与依赖的路径相关。在传统的路径依赖下,区域发展依赖于铁路和水路,依赖于发达地区经济需求的满足,于是就有湖北的货物“下汉口”“下广州”之说,即沿水路通过长江中下游到达沿海,沿铁路到达南方广州。而现在,加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航空专线等,形成了客货分流多层级快慢速立体式交通网络,极大地丰富了资源配置的依赖路径,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为创设临港(航空港、航运港)、临站(高铁火车站)、临区(保税区)经济区等新模式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这就需要为新模式创新工作机制。
   
    4、设立区域内及区域间利益协调的实体机构,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协调各级利益关系。创新财税、金融及土地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协调圈内各方利益;对于经济带上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利益分享问题则需要建立多边协调发展磋商机制,促进交界地带区域间的更紧密地协作与协调发展。
    5、设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武汉城市圈内的示范区试点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可以扩大至中心城市。主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点带面,各个击破。咸宁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京广线交接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作为试点城市先行改革与发展。
   
    6、进一步完善基于信息系统的服务体系,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世界银行对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的主要内容为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发布企业国内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明确限制与禁止领域;提高劳动力技能,培育科技存量;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度;进一步加快国际一体化程度;提高私营部门参与程度;不断降低企业非正规付款;进一步完善与合理化税收负担;提高司法效率和改善融资环境。只有企业的发展与成长,才能带来地区经济的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