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利用生态资源打造武汉城市圈健康经济的建议

2014-09-15 00:57:05  
字体大小:【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

    我们以武汉城市圈各城市1999—2008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以万元GDP生态占用为指标,计算了武汉市圈各城市2008年的生态占用,分析了1999至2008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结果显示:2008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生态占用差异较大,生态占用供需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对称,虽然1999至2008年各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根据对2008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生态占用和生态承载力分析,武汉城市圈的生态需求远大于生态承载力,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空气、土壤、水源、湖泊污染愈加严重,癌症发病区日益扩大,政府医保投入日益紧张。1999至2008年10年间,武汉城市圈万元GDP的生态占用并不乐观,尽管在这10年间里,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经济增长在逐年提高,但生态占用的不良状态,使得武汉城市圈仍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当前,正是中部崛起实现赶超的绝佳时期,而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区域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于提升中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实现中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如下:
    1、建立一整套的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生态补偿基本原则,建立多层次的生态补偿主体,确保补偿资金的多元化,加强排污费的征收和稽查力度,加强管理资源税的合理使用,重点保护武汉城市圈耕地、林地、水域等生产型土地。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武汉城市圈内逐步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和排污权有偿交易,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使资源有价化并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和保护。
    2、加大对生态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可尝试建立专门的生态发展建设基金,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向该基金投入基本发展金,同时积极开拓资金筹备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努力争取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的项目支持。

    3、积极调整产业总体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在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的过程中注重增强第二产业的技术更新和创新能力,建立起一套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既要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又要实现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各城市应根据四类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环境功能的规划要求,逐步实现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和开发秩序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控制人口增长,转变人口消费和生活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人口增长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质量。要通过科普宣传、观念引导、案例教育,逐步改变人们的生产旧方式和生活旧习俗,更新消费观念,提倡绿色环保的消费和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武汉优越的科研教育资源,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大力推广新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

    5、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以红色旅游经济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武汉城市圈中多数城市农业仍然是当地的基础性产业,要尽快转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空间集聚度,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县和中心城镇为单位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同时依托红安、麻城、罗田、大悟、英山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条鄂东红色旅游产业,通过生态资源实现带动老区脱贫致富的第三产业质与量的提升。
    6、推行技术创新,实施清洁生产,高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开发资源要合理、科学,留有余地,保持生态平衡;引进项目、开发项目,要坚决执行人民利益第一、环保第一、生态第一的科学发展观原则;坚决杜绝政绩第一、GDP第一、唯经济利益的“官本位”思想,对拍脑袋工程的政府官员,必须撤职法办;不允许没有建起和使用防污、清污设施的企业、项目上马和开工;加大对排污大户、集体企业、县办企业、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的监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关停危害生态环境的企业、开采业。

    7、鉴于以往惩处力度较小,处理不果断、不严格,使得一些当事的单位、负责人、政府官员因违法违规被处理所付出的代价小于其所获得的收益,导致成本代价不成比例,致使破坏生态的事件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教训,必须严格对照国家的有关法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严加惩处,或法办或罚没,使其为之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收益,彻底消除其侥幸心理。
    8、加强法治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和环境危害教育,使干部、企业经营者、民众多了解环境生态恶化对人类、地区、国家、单位所带来的长期危害和生存危机,提高所有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觉保护社会环境的责任感。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就是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家园的生存意识和习惯性思维;要做好武汉城市圈生态资源环境规划,形成保护地方生态资源环境、规范武汉城市圈经济健康发展的法规,使武汉城市圈经济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