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4-09-15 00:57:55  
字体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工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中国实现下一步崛起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湖北省也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发展的思路,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目前我省这七个领域的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是同时推进,还是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2010年,我们赴国家级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我省如何推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条件
    1、应当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首先,要具有产业发展的资源,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等基本要素。第二,要想成为一种支撑经济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产业规模效应。也就是说,某个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存在一定数量的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存在一定数量的横向企业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两头市场都要比较完善,且能够有组织、有效率地整合在一定领域里,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成为未来的新兴产业。第三,必须具有市场导向性。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对产业的市场前景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发掘潜力,只有明确了市场的需求,才能确定产业的动向。

    2、应当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比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这个产业发展的核心。与之相关的人才资源、科研设备、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研发中心等,都是其背后强有力的支持。所以为了区别于以前的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代表创新驱动的新兴发展模式。培养的企业必须具备资源损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特点,只有具有创新型的企业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现代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次,要有一个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高新区集中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为有力的条件,如人才、资金、技术、政策、服务网络等优势。高新区内可以通过较强的区域产业链效应,形成产业集聚能力,生产技术、产品、人力资源和制度安排容易进行优化配置。最后,要搭建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外延,是区域内经济体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间有机的整合,所以区域创新系统在高新区这个平台上囊括了创新的方方面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富有创新活力、边界最具有融合性的领域,其发展的核心要素更多是技术的持续积累、人才的创新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跨界融合、产业配套支撑的要求极高,需要在科技、人才、资本、市场等高端要素的密集聚集与集成基础上实现产业发展。

    二、武汉东湖开发区产业发展分析
    我们收集了武汉东湖开发区近五年内六类产业(光学电子、科技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十六个指标的数据,应用统计软件、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主成分的选取,比较了各个产业的发展差距,以确定哪些产业当前可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最后研究显示:

    1、光学电子类产业在东湖开发区的发展状况远远好于其他各类产业,虽然近些年来的综合得分有所降低,但是产业的发展态势依然良好。从产业内产品的年产值、净创收,到每年的出口额,其总体的状况是在上升的。尤其是近些年来光学电子类产业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新兴科技产品不断推出,特别是在光纤技术方面,能够达到国内最强、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对于我省来说,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光学电子科技类产品,符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求。

    2、机电一体化产业在产业规模上虽然比光电类稍逊一筹,但是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武汉作为我国老牌重工业基地,机电集成电路产业门类齐全,其中“钢、车、机电、高技术”是今后发展的四大支柱。特别是东湖开发区内的高新机电类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条件,可以作为重点推进的产业。

    3、对于科技生物医药产业,虽然从2005—2009年的数据分析,东湖开发区尚不具备足够的发展条件,但是,随着2009年底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了16平方公里的光谷生物城,而且已经引进一批国际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达到240亿元,该产业已经具备发展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
    4、对于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类产业,从2005—2009年的数据分析,目前是东湖开发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薄弱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当有着一定的发展基础,应当具有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长期带动作用。根据东湖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可以选择光学电子产业和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龙头。对于其他相对较弱的产业,如果要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总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是有重有轻,分步骤地实施。

    三、对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有重点地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计划地分阶段实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划和部署,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要件和我省目前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取上需要谨慎决策。由于我省的经济实力比较有限,只能按梯度发展规律,选择具有先发优势的产业,培养核心产业竞争力,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优先将其培养成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点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再以相关产业促进重点产业。同时培育有一定潜力的弱势产业,逐步完善发展的条件。

    我省的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十二五”规划中几个重点产业的培养模式应当有所区分。根据我们对东湖开发区产业调研的相关数据和指标分析,我们建议将下一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含三个产业,即光学电子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和生物医药类产业,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力争通过3年时间发展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类别;第二梯队包含第一梯队产业的相关辐射产业和一些基础尚薄弱的产业,主要有集成电路类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动力类产业、互联网通讯类产业,力争用5年时间,着重培养其产业基础,增强科研实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培育市场,使其具备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

    对于第一梯队的产业,我们认为其发展已经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求,处于产业集聚的更高级阶段,重点应当在区域创新系统的搭建和市场规模的形成方面。建议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突破计划,设立专项部门,明确具体的支持政策。委派专项人员,负责引进技术,实施创新计划,解决相关困难,全面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尽快壮大起来。

    对于第二梯队的产业,将在其基础成熟之后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短期内着重培养其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条件。这些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相对弱小,一方面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够明显。因此,要着重支持和依靠市场培养这些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配套,扩宽产业面,优化产业结构,培植科研创新能力。实施政府主动指导、市场自我培育、企业积极完善的产业发展路径。如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先引导电池产业链、辅助零件产业链和轻量化产业链,通过对产业链的辅助,培育产品市场,或者在国内需要的市场销售,使得一部分企业进入这层利润环节,然后再结合我省生产混合动力汽车零配件的优势,培育相关产业的市场。

    (二)必须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宜全面开花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宜随意在一个地方布局,必须充分考虑能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必备条件。不应单纯地受地方招商引资政策的影响,要全面评估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不能形成一股新的圈地热,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应当充分依托已经建成、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业门类上,不要只追求全面,一定要牢牢掌握一个产业的核心环节,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努力在市场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我省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强调政府采购的支持作用。这对发展初期,稳定一部分市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如果各地都采取各自的保护措施,这种保护的效果将被大大削弱。而且,市场的保护往往会排斥先进技术、保护落后技术,使企业更加依赖政府的行政措施,出现小富即安的现象。我们认为,我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更多地应当是支持企业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企业应以拓展市场为目标,不仅要抢占国内市场,而且要努力进入国际市场。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才有不断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才能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