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梅 委员
一、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对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在《湖北省“十一五”生物制药领域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国家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对于生物制药产业给予了重点支持,极大促进了湖北省生物制药产业的科技发展。
1、科技基础和平台条件。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地区拥有众多生物技术领域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和水平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前列。“环东湖”的生物技术研究力量是湖北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头,而且每年为生物制药行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全省拥有数百个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集聚了一大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人员,其中“两院”院士10人,建有国家、省、部重点实验室30多个和国家、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省内外资源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近两年来,全省大力推进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根据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有效整合生物制药产业的优势资源,构建我省生物制药产业科研开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我省生物制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条件,有利于促进全省生物技术科研资源的高效配置、综合集成、资源共享,提高全省生物制药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2、历史机遇和区位优势。自2007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获批后,2009年争取到国家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的建设项目,2010年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这些都为湖北赢得了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湖北省内集聚了一大批三甲医院,不仅拥有完备的现代化诊疗设备、全国排名前列的患者规模,而且拥有一大批医术精湛和研究能力突出的医务工作者。这些是生物制药产业研究开发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此外,本省以九州通医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商贸流通领域已跻身全国前列,也为我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结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我省应该充分发挥已有的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3、问题和不足。一是人才严重不足。尽管每年本地的大专院校培养了大量的生物技术人才与医药人才,但人才引进、储备、使用和成长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生物制药人才队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湖北的工资待遇不够高,本地培养的人才已呈“孔雀东南飞”的持续状况;生物制药企业少,缺乏发展机会和聚集效应。二是规模难以形成。湖北地区生物医药企业有一些细分市场的老大,在部分原料药品种市场份额是国内甚至国际第一,但是这些品种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而且缺乏“重磅炸弹”级的品种,尤其是在产品附加值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药物制剂方面,我省产品规模更小。三是体制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由于体制原因,湖北的生物制药研发与生产资源分散在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与生产脱离,难以形成合力。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难,院校到省外寻找企业合作;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又因缺乏新技术而发展缓慢,每年企业花费大量精力到处寻找合适的新药项目,产学研合作不够造成生物医药产业优越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得不到发挥。再加上我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没有突破,“三资”企业既少又小,企业“走出去”的更少。
二、大力推进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1、搭建科研开发与产业化之间的桥梁。科研院所的应用研究往往限于实验室水平,其开发的项目成果属于生物制药领域的“青苗”;生产企业需要的是已经长大成材、经过短期培育即可收获果实的大树。但是前期的科研成果没有企业投入,仅靠科研基金或政府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其经费要求的,也与科研院所考核目标存在差异。所以必须有大批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施合同外包研究的机构来完成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开发工作,这些“中心”或“机构”就是“桥梁”。
2、组建生物制药技术联盟。尽管一些研究中心和企业之间形成了项目转让或委托服务等形式的技术合作,但是难以形成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产学研合作。这一方面是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开发的高风险、长周期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没有及时有效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市场业态。医药联盟已经成为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地区也已经逐步建立。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具有资源、技术依赖性强等特点,其竞争的结果必将是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和依托,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并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生物制药产业链条。这一产业链条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专利技术发明、产品临床和应用试验、中试与报批、规模化生产与市场营销,以及专项产业基金投融资。
3、突出政府对联盟的引导作用。鉴于产业分散,缺乏大的行业领导型企业,在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应该强调和突出“官产学研金”的联盟组织形式。我省各级主管部门在制订“十二五”产业规划中都明确提出建立生物制药联盟的建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思想认识。接下来我们就应该由政府牵头组织全社会的研究单位、生产企业,包括很多社会游资,或者是其他领域拟投资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集团共同来参与联盟。所有参与联盟的研究单位,其学术带头人或技术核心人员往往会忙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各类研讨会、行业咨询会,没有能力或精力来组织联盟;企业家更多会将精力放在自身产业领域,也无法管理联盟。只有政府才有这样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只有政府主管部门来引导,才有可能实现联盟的有效运作。
4、有效落实产业创新引导性政策。我们很高兴看到近年来各级政府科研资金逐步向产业倾斜,并在科研创新方面给予企业很多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科研成果停留在文章、专利申报层面。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沟通、协调方面还没有完全落实,现在研究单位与企业合作还有相当数量停留在合作申报政府基金上,至于资金最终为企业或为产业带来的技术、市场和社会价值,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在企业办理政策给予的优惠时,还遇到流程上不少的麻烦。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政策实施条例的制订和落实。
5、新型业态的积极引进和创新。我们要将国内外各种创新机制和业态进行消化、吸收,结合我省的环境条件进行继承创新,为我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生物医药技术开发创新平台中,“项目超市”、“资金超市”、“技术超市”等都是产业联盟的重要工具,对于整合我省的科研成果、技术项目和投资资金,并扩大其市场机会,是不可忽视的有力手段。但是,我们必须结合我省的研究单位、制药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我省拟投向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持有机构或个人的特点来开展。
6、强化监督和管理。随着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到来和环境条件改善,现在国内外各类企业、个人逐步进入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将会给予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更大的促进、更多的机会。但是不排除有个别情况发生,现在全国各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投入和产出不理想的状况,外来的新生事物到本土后需要适应和调整。因此政府在引导产业联盟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推动和监督两手都要硬,都要有力。
总之,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将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效地结合才是推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政府引导的“官产学研金”联盟才是落实“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力抓手。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职称):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同济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