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促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09-15 00:58:23  
字体大小:【

 

民盟湖北省委员会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日益成为世界现代经济发展潮流。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湖北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应该成为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我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
    1、两大利好可为我所用。服务业的发展以产业转移为前提,湖北面临两个产业转移的“利好”:一是由于金融危机冲击,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至今尚未恢复,基于政治、安全、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这些国家正在增加对中国的产业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服务外包行业已经快速向中国转移;二是“东资中流”,沿海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围绕这些制造业进行生产性服务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必然选择。

    2、具有值得重视的比较优势。湖北省“九省通衢”,地处华中腹地,航空、铁路、长江航运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具有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中心的巨大优势。以省会武汉为龙头的“8+1”武汉城市圈和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规划已成雏形。同时,湖北科研院所林立,省会城市武汉拥有科研机构800多个,院士50多人,科研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名列全国第三。这些基础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大批高校毕业生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我省众多高校每年都在培养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人才外流严重。如果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可以大量吸纳高校毕业生,留住人才,提高湖北竞争力。

    4、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态良好,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最近几年,我省以商业、旅游、运输、建筑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表现为:市场主体培育初显成效,大型跨国离岸外包企业开始落户我省;示范城市建设初具雏形,专业园区承载功能逐步增强;外包平台创建已经起步,支持了我省外包企业获取专项服务和市场信息;政策引导效应开始显现,服务外包带动培训就业迅速发展;信息服务业、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在得到政策扶持之后,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这些结构上的优化将对我省生产性服务业长期发展有很大益处。

    二、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制造业基础雄厚但结构不合理。以武汉市为例,在31个统计大类的制造业中,武汉制造业涵盖了除化学纤维制造业和武器弹药制造业之外的29大类。其中,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最高的是重工业。相比之下,只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两大类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范畴,而且这两个产业所占比重均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看出,武汉乃至整个湖北都存在制造业产业结构失调的问题,而制造业结构的提升和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

    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有限。目前我省产前、产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知识技术含量低,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服务能力。同时,由于服务规模小,服务成本高,难以满足制造业企业专业化的需求,制约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说,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需要一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服务。依据这一比例,2010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036.1亿元,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

    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力度有限。以服务外包业为例,我省制定的优惠政策门槛低、覆盖面大,但是鼓励力度较小,这对于一些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而言,显得杯水车薪。《武汉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暂行规定》中规定:“服务外包企业当年离岸业务收入高于100万美元,增幅超过30%且排名全市前20位的,按其离岸业务收入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而江苏较成熟的服务外包公司一笔订单就可能超过100万美金。我省鼓励政策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门槛仅仅限定在全年100万美金,门槛较低;二是一些成熟的大企业每年的增幅却由于业务量基数较大可能难以达到30%;三是奖励额度以100万人民币封顶,吸引力有限。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软环境仍有提升空间。仅以物流企业为例,我省物流运输业管理就存在明显不规范状况。一是监管不到位,进行国际空运、海运需要拿到经营许可证才能执业,但依旧有企业用各种方式在未办理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执业;二是部分汽运公司不开发票,无法做成本抵扣;三是存在异地重复缴税的情况。

    5、各开发区部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硬件设施尚未完全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基本硬件环境要求较高,以服务外包业为例,其要求工业园区可提供7×24小时不间断供电,建立联通国际通信专线等。但武汉部分园区还未建立7×24小时不间断供电备用发电机组,一旦供电源或供电线路发生问题,开发区内将会出现断电危机,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对企业的订单和企业信誉都将是严重打击。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扶持力度。当前,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十分激烈,我省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制定的优惠政策相比其他地区应有比较优势和吸引力。要采取积极的财税、金融、投资和价格政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社会和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的现代跨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通信、商业、信息技术等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积极探索采取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鼓励外商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进行直接投资,通过外国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服务,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隐性知识在我省相关产业间扩散和传播。

    2、建立政府与企业的“面对面”对话机制。建议建立畅通的政府与企业直接对话、沟通机制。通过对话,增进沟通,加强了解,让政府领导了解、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企业可以更好了解政府的政策走向和发展要求,达成政府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维护行业内有序竞争。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也出现了规模化扩张。要有开拓眼光和思维,将培养本地生产性服务型企业与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企业落户湖北并重。本地服务业应在积极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和范围的同时,汲取外界营养,完善自身发展,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电子化进程,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或者是行业监管部门可以制定市场规则和行业标准,维持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管理方面以透明、规范、高效为准则。

    4、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建设,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园区建设应当作为我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其招商引资应当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甄别选取,尽可能引进一些有一定服务业从业经验、具备国际视野、与其他先进服务业国家有合作经验等条件的企业。要在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有新突破的基础上,突出做好与长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珠三角及港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同时要加强与中部地区、沿江省市、高铁沿线区域的合作。武汉各开发区管委会要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优惠政策的框架下,对有实力的企业特事特办,尽可能给予政策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中涉及到培训中心建设、席位管理、土地划拨等方面,宜参考其他先进省份园区的政策给予在鄂企业一定优惠扶持,满足企业的需求。硬件上要协助相关企业联通国际通信专线,做好7×24小时不间断供电及备用发电装置等基础设施建设。

    5、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一是要充分利用本省高校与科研机构数目多的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大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按照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重点地培养人才;二是要积极促进高校与企业进行培养合作与实习对接,将企业的需求安插在高校毕业年级的实习课程设置中,降低企业招人后重新进行培训的成本;三是要在人才结构上进行优化,引导企业学习国外同行业经验,形成“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呈梯队增多人才培养和储备结构,保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四是要在人才引进方面,开拓人才吸引的视界,创新人才吸引政策,积极吸引国际资本运营和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方面的海内外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