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重大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湖北治江新对策

2014-09-15 00:58:44  
字体大小:【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

    一、湖北境内重大水利工程
    湖北是水利大省,境内水利工程众多,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汉江的控制性工程。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与保护长江的骨干工程,工程建成后能从根本上改善荆江河段防洪形势,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中下游防洪保护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枯水期流量,总体改善中下游航运条件。2010年10月三峡工程成功蓄水至175m,标志着三峡工程具备全面发挥其设计规模效益的能力。
    丹江口初期工程已运行38年,对汉江中下游及长江干流的防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我们现在提及丹江口水利枢纽一般是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工程涉及湖北境内的主要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和陶岔渠首工程。为了减少调水对湖北省的影响,另有四项补偿工程,即兴隆枢纽、引江济汉、汉江沿岸部分闸站改造、汉江局部航道整治。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从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立方米,工程的重点目标是解决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天津的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二、两大工程建成运行后湖北治江面临新形势
    三峡工程建成,中下游干流堤防也进行了加固,防洪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重大工程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解决工程自身设计任务与规模内的问题。所以,大的问题解决后,我们的治江事业还不能止步,同时由于工程运行还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主要有:
    1、河势演变及控制问题。即便没有三峡,也存在河势控制的问题,1998年大水后局部河段也采取应急工程措施处理过。三峡工程运用后,由于上游来沙大幅减少加之三峡水库拦沙,清水下泄对中下游干流河道冲刷加剧。今后随着上游干支流水库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将进一步减少,中游干流河道来沙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大幅度减少,河道将长期处于冲刷调整状态,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及现有护岸工程的影响将更为明显,河道的防护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
    2、河床下切、中枯水位下降影响荆南三口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长期以来,荆南三河及三河口门段的逐渐淤积萎缩造成了三河通流水位抬高,三河年断流天数逐步增加。三峡工程运用后河床下切更甚,河口水位在中枯水流量时明显降低,导致荆南三河河道断流时间提前,进水时间延后,总的断流时段延长,对该区域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产生影响。
    3、汉江中下游水量总量减少。补偿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线工程调水后的影响,但中下游水量特别是枯水期水量减少带来的影响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因此应进一步深化调水后影响的研究,把优先考虑汉江中下游的需水要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度的重要原则。
    4、分蓄洪区建设管理严重滞后。由于两江都存在超规模标准洪水需要分洪的问题,而1998年大水后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中有关“移民建镇、平垸行洪”的要求尚未得到强力落实,分蓄洪区建设管理严重滞后。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崩岸调查和观测,建立健全崩岸险情应急抢护机制。加强宜昌—城陵矶河段崩岸调查、观测,即时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进一步强化巡查力度;建立坝下游重点河段重点部位的崩岸险情监测系统和应急抢护机制,保证能及时、快速地对崩岸河段进行监测,在实时处理、分析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预测险情发展趋势,并及时预警,发布信息;从人财物、组织实施等方面制定崩岸险情抢护应急预案,明确职责,落实经费,备足材料,及时抢护,确保防洪安全。
    2、加快实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确定的对长江中下游重点影响区的影响处理工程。《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已经国务院原则通过,该规划针对三峡工程运用后对中下游的影响,按照“稳定河势、保障供水、改善航道、保护生态”的思路制定应对措施。规划对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水文条件变化,在规划期内(即2020年前)对长江中下游已经和预测将要造成明显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采取治理与保护措施,进行处理。建议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资金,尽快实施规划治理工程。
    3、深入开展湖北洞庭湖区四口水系综合治理方案研究。目前,湖北四口水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四口水系河网交错,串河多,防汛堤线长,堤防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荆江地区防洪最为薄弱的地段;二是河势变化大,崩岸险情多,三峡工程运用后清水下泄对河势稳定和护岸工程、堤防工程的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三是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长江分流减少,枯期断流时间延长,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时存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水环境恶化及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应根据新的防灾形势,贯彻治水新思路,结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深入开展湖北省洞庭湖区四口水系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4、大力推进蓄滞洪区的建设。由于长江中游河道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即使在三峡等控制性枢纽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遇规划防御对象洪水(即1954年洪水),仍有大量的超额洪量需妥善安排,部分地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长江中下游防洪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特别是,目前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严重滞后,亟待大力推进。荆江地区要针对三峡工程建成后,蓄滞洪区的分洪运用几率大大减少的实际情况,研究蓄滞洪区的建设与管理;城陵矶附近地区要加紧建设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安排近期需建设的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武汉附近区要优先建设好被列为国家重要蓄滞洪区的杜家台蓄滞洪区。
    5、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在沿江开发热愈演愈烈的今天,产业沿江临水布局是发展的趋势,湖北优越而丰富的岸线资源将在沿江省市竞争中凸显其比较优势,岸线开发利用对加快湖北沿江开放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湖北长江岸线总长度2051km,是沿江省市中最长的,几乎是江苏省(1170km)的2倍。江苏岸线利用很成功,对招商引资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作为后发之地可借鉴江苏的经验,还能吸取某些教训。要结合河势控制、岸线调整等工程措施,按照岸线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分类进行开发利用。目前要抓紧阳逻至黄冈段的开发,“天兴洲生态绿洲”方案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加快规划建设步伐。
    6、利用中线一期补偿工程机会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利用引江济汉、汉江闸站改造等工程建设机遇,扩大江汉平原的灌溉面积、增强已有灌溉工程的供水能力,争取国家水利投资,抓紧灌区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该地区粮棉基地的地位,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7、力促汉江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机制早日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汉江水资源开发利用达到了较高的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汉江流域的水资源需求还会增加。另外,陕西省谋划的“引汉济渭”从汉江上游引水到渭河流域,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汉江水资源问题。地处汉江下游的湖北省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或机构来统一调度和管理汉江的水资源,防止汉江出现地区争水、水质保护不力的局面。
    8、呼吁国家早日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后期水源。从长江三峡库区补水到汉江上游,可从根本上解决汉江的水资源问题,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引汉济渭工程均有充足的水源,以解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之忧。呼吁国家早日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后期水源,并在后续水源建设中适当考虑湖北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