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奋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2014-09-15 00:58:51  
字体大小:【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我省也提出了“奋力推进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省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湖北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优势
    1、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优势突出。一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为湖北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有神农文化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这里是楚国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三国文化发生的重要区域,有众多三国历史遗迹。自古人杰地灵,历代名家辈出,群星璀璨。二是突出的近现代革命文化资源。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第一枪,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和革命遗址,构成了近现代湖北革命文化的主要内涵。三是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湖北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有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当山和明显陵,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7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国家级5A景区4处,4A、5A景区拥有总数4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楚城遗址5座,楚文化遗址73处,三国古战场遗址及陈迹140多处。四是地域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湖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十大门类项目在湖北都有大量蕴藏,并且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色。现有国家级名录项目106项,省级名录项目353项。由我省牵头申报的“端午节”已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鄂州、孝感、仙桃的雕花剪纸也作为中国剪纸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湖北地处“天下之中”。境内交通线路纵横交错,承东启西,接南转北,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湖北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兼收并蓄,融汇南北。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凤文化与龙文化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湖北文化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传统文化特质,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宝贵资源。
    3、人才资源优势突出。我省是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人才富集,现有普通高等院校85所,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200多家;两院院士60多人。还有知名的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文化艺术类学校,特别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数量众多,科技教育力量雄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
    4、文化产业已有一定规模。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测算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呈增加态势,2010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95.95亿元,同比增长20.9%,占GDP比重为4.4%,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出6.1个百分点,比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出10.8个百分点,呈现出加速向支柱产业迈进的乐观前景。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报纸期刊、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群。 

    二、湖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整合不够,特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掘,优势文化资源没有形成优势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附加值较低,尚未形成产业链生产和产品链经营的格局。文化产品创新不足,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偏低。
    2、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较缺乏。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落脚到文化品牌的发展上,但湖北在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不多,优势不强,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文化资本优势和文化产品优势,文化品牌很少,精品力作不多,竞争优势不明显,已成为制约湖北发展文化产业的瓶颈。
    3、文化市场建设滞后。湖北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自古都是我国的物流中心,著名的汉正街市场在全国很有影响力。但就文化市场而言,湖北省相对滞后,与商品物流中心市场的地位对比,落差明显,文化市场建设的滞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以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
    4、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湖北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单一,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文化企业自身投入。虽然一些文化企业开始向社会募集资金,有些地方也设立了文化发展基金,但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有限的文化资金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要求。
    5、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创新。总体上看,湖北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当前,文化管理体制存在政资、政事、政企不分,以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难以真正分离,文化资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难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省文化产业的规模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与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与湖北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不相称。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当务之急是盘活优势文化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和利用率。通过市场机制保障文化产业的资源供给,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若干产业集团和特色文化产业,加快报业、出版发行业、文娱演出业、文化旅游业、文博业和动漫游戏业等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
    2、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发挥地域文化特色,以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圈内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鄂西文化品牌。充分挖掘荆楚文化内涵,依托襄阳、荆州、荆门、随州连成的“荆楚文化走廊”,着力打造荆楚文化品牌。整合三国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三国文化品牌和红色文化品牌。有效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不断推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精品力作,带动全省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品牌培育和打造中的作用,政府从政策、法律、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和推动本土品牌的成长。
    3、培育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通过文化市场的培育,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以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文化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为重点,实行深度开发与严格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产业运行格局。开展社会文化需求调研,了解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模式,并通过教育引导,改变大众文化消费认知、态度和行为,培养大众文化消费观念、偏好和习惯,促进文化产业消费需求的增长。
    4、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已经有歌华有线、中视传媒、博瑞传播、赛迪传媒、ST黄河、中信国安等50余家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在中部省份中,大多数省份都有一到两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作为我省文化产业的旗舰,已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第一股”,这是我省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要加快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直接走向资本市场,为文化企业上市创造有利条件。放宽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除新闻媒体由国家经营,不吸收外资和私人资本外,可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吸引外资进入文化产业,这样既能解决文化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为湖北文化产品进入世界文化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
    5、推进文化体制创新与机制转换。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活力,消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逐步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按照管办分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文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法人负责制,改革文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以及文化企业的经营方式。
    6、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建立和健全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聚集大批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大家,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注重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吸引优秀文化专业人才的柔性流动,以文化产业吸收、积聚人才;创新人才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培育人才市场,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制度,创造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